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99 浏览:9443
论文导读:一味地让学生多读,而不讲读书的方法,学生很可能读了很多书,却依然只会注意那些紧张的情节,不会去深入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学生哪怕是天天写,也未必就能写出好文章来。”阅读文章的过程,不仅仅关注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
曾听一位教师说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只要基础知识抓扎实一些,作文不写离题就可以了。”所谓抓基础知识,其实就是在大量机械的抄抄写写中得以落实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了一台机器,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写什么、背什么,没有自己的个性思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应付考试,而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好书。一个不会读书的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靠做习题考好的,没出息。”
反过来说,一个会读书的学生,他的基础知识又能差到哪里去呢?当然,该记的还是要记的。比如字、词的掌握,一些解题方法的指导,这些还是要说的。但是如果一道题早上做了,晚上还做,昨天练了,今天还练,甚至一模一样的题目反复出现,其结果是累了学生又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学生在似乎永无出头之日的题海中,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慢慢消失殆尽。这一点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更令人担忧。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对学校充满了憧憬,他们兴致勃勃地背着书包,对学习充满了期待。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学习就是整天沉浸在那些枯燥无味的作业堆中,好像永远没有尽头,稚嫩的手磨起了泡,当初的憧憬被厌倦甚至恐惧替代。如果说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是堪忧的,那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后,从长远来讲则是可怕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老师和语文教育的失败。
所以,学习语文反对搞题海战术。笔者认为,想要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就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读写能力的提高,需要以大量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
一、多读
这里的“读”不仅指读教材上的课文,更指大量课外书的阅读。
一篇课文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例子,那么一组课文代表着一种思想:爱国的、热爱生命的、保护环境的、呼唤和平的……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完本单元课文,再向课外延伸,找一些表达同一思想的文章来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诗歌、儿童文学经典、国学等,也就是“整合”。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联合功能的教学“块”。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使文本知识得以在头脑中融会贯通,提高阅读效率。除此之外,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课外阅读,低年级以阅读绘本为主,中高年级以童话和儿童小说为主。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共同阅读,亲子阅读。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不同。课内阅读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要适当难点,要有智力的挑战,要对学生有智力吸引。在尊重学生个性理解的同时,在教师高屋建瓴的指导下,往深处走一走,获得更加丰厚的进步与发展,形成阅读期待。课外阅读大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其内容可以有趣一点,丰富一点,吸引人一点,简单一点。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就能读懂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含义,从而获得阅读需要和心理发展的满足,逐步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有句话说得好:“一旦引导孩子走上阅读的金光大道,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已成功一大半了。”
二、多背
语文学习提倡“死去活来”,也就是先“死记硬背”,后“自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在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许多教师对“死记硬背”避之唯恐不及,好像让学生背了,就违背了新课标,就会被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其实不然,关键是背什么的问题。这里的“背”不是背答案,背练习,而是背诗书,背名篇,背名著。在古代,人们就崇尚多读多背。近代的许多大作家,年幼时都背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甚至对四大名著倒背如流。如果没有背一些优美句子、片段和一些名篇、名著,“腹中无墨”,又怎能“下笔如有神”呢?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腹有诗书”就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
三、多写
这里的“写”不是写作业、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写日记、随笔、读书笔记、反思等。
中高年级可以在读书、背书过程中,随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想:可以对文章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针对文章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沿着文章的事件续写;可以对文章的好词好句圈圈点点画画,或是在这些好词好句旁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作批注。于永正老师在《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的讲座中说过:“给文章加批注、做记号是最好的读书方法。”因为这是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发展的过程。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容易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文章、事物容易产生独特的见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血有肉,不会人云亦云。
对于低年级的写话练习,可以这样训练:1.仿写课文。如课文中写道: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我们可以设计:春天到了,( ),( );也可以设计:( )到了,()。2.听记训练。注意听别人说话,然后把听到的记下来,写一句话;

3.观记训练。仔细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然后把看到的记下来,写成一句话。

四、读写结合

有人说,学好语文的唯一秘诀是多读多写,仅此而已!此话指出了语文的读写能力是在读写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也遮蔽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与生活中“读与写”的诸多不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说过:“假如我们一味地让学生多读,而不讲读书的方法,学生很可能读了很多书,却依然只会注意那些紧张的情节,不会去深入思考更有价值的问题;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学生哪怕是天天写,也未必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阅读文章的过程,不仅仅关注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带着写作的目的去看书,将阅读的目光聚焦在“写”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想,要注重综合、内化,避免落入俗套而走向模式化。
总之,“读”与“写”是一个整体,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是一种最自然的读写状态,只有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切实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