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师生和谐关系-一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405 浏览:144663
论文导读:证良好的教育质量和育人效果。【参考文献】张育琳.试论和谐社会高校的师生关系。河南教育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张忠璞.浅析大学师生关系疏远的原因。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8)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师生关系存在的机械、淡漠、疏远等客观表现及其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改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构建新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原因分析;和谐
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需技能型人才,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在教和学两个环节上能否科学妥当的处理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就如何改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机械、冷漠、疏远等谈如下观点。

一、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客观状况

(一)师生关系机械呆板

高校师生之间长期以来都是被动的“你讲我听”的传统授受关系。在我国的规范化教育中,教师总是施教者,学生总是受教育者,普通高校如此,高职院校更是如此。而随着书籍的普及、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所以,高校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从中小学阶段的“盲目崇拜”、“绝对崇拜”,逐渐演变为“平等交往”。

(二)师生关系冷漠、疏远

由于高职院校师生之间接触过少,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冷漠。教师在主观上有误解,认为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辅导员的事,并不主动地接近学生,即使交流也仅限于“教”与“学”的某一专业领域;二是疏远。不少教师忙于论文撰写、课题研究,一门心思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往往是上课踩着铃声进教室,下课踏着铃声出课堂,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上很少见到授课老师,这种状况减少了师生间接触的机会,老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也觉得老师遥不可及,导致师生间距离拉大,关系冷漠、疏远。

二、师生关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定位不准的原因

在师生关系的定位上,一些老师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认为在学生面前要保持教师的威严,否则就丧失了教师的尊严。因此,课堂往往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和唯一正确答案的化身,而学生的批评和质疑得不到肯定和鼓励。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单方面尊重、服从和模仿,使学生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和自卑、依赖、焦虑、从众等不良人格特征,使得教师和学生难以在心灵上进行沟通,学生没有机会和教师平等交往,难以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

(二)技能方法的原因

在教学方式上,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技巧。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内容的灌输,不注重教学技能和方法,缺乏与学生交流的意识。学生只能机械被动的储存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思维活动的自由空间,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失去了与老师交流的主动性,师生关系渐渐形成机械呆板的模式。

(三)教研失衡的原因

从现行的教育体制上看,当前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学与科研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目录www.7ctime.com
,由于高校教师的升等晋级注重专业学术水平等多方面的条件,使得很多教师为了在所学领域有科技型的创新和学术性的建树,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学术研究和科研上,其次才是日常的教学。而高校的课程设置专业性强,课时短、课程多,经常更换老师,更减少了师生之间交往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几乎不认识学生,学生也很难较深的了解教师并建立深厚的感情,师生关系自然疏远、淡漠。

三、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突出以人为本

新时期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视为平等意义上的“人”,即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并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实现自我。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使他们免受伤害,而且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能力、观点和想法,使学生拥有自己的“权利”,应该像成年人一样得到尊重。

(二)改变教学方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和谐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被动的“你讲我听”的授课方式,创导师生交流、积极互动的人性化教育手段,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意识,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和教师进行“你←→我”式的双向交流,从而使学生找到正确的大学学习方法和感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确立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心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设计。

(三)转变管理模式

把教师从“挣学时吃饭”、“凭论文升级”的现状中解脱出来,将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分开,一部分教师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探索、创新活动,一部分教师专注于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教研活动,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引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学业,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点。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沟通交流中体会教师的人格魅力。
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育,能够在师生关系中发现相应的某些良好特征,一切扭曲的、失败的教育都可以在师生关系中找到失误乃至错误的源头。要构建新时期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必须转变师生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和育人素质,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业进取心,使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在相互理解与尊重当中,化解师生矛盾,减少师生冲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氛围,保证良好的教育质量和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张育琳.试论和谐社会高校的师生关系[J]。河南教育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张忠璞.浅析大学师生关系疏远的原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8)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