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表象与实质:探析台湾蓝绿矛盾深层原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00 浏览:16415
论文导读:不论大小,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舆论几乎都围绕着选举进行。为了在选举中胜出,蓝绿阵营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动员各自支持者,以最大可能地保证当选。过于频繁的选举使得蓝绿矛盾始终处于焦灼状态,也造成了台湾政坛“只有蓝绿、不分是非”的独特现象。尽管蓝绿阵营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已,但在选举中
摘要:本文在分析台湾蓝绿矛盾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揭示蓝绿矛盾的实质和原因,认为台湾蓝绿矛盾的形成和发展有各种历史因素和来源,与“统独”矛盾、省籍族群矛盾、“国家认同”矛盾等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存在差异与区别。蓝绿矛盾是由多个体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现象背后体现的是两大政治势力权力斗争的实质。
关键词:台湾;蓝绿矛盾;原因
1008-6269(2012)04-0047-04
蓝绿二元对立及其矛盾斗争是台湾政治和社会的一大特点。蓝绿阵营各自拥有稳定的支持者和群众基础,在国家认同、意识形态、台湾未来等发展路线的各个问题上呈现出高度对立甚至对抗的局面。2004年“两颗”事件以后,蓝绿对立的现象更加明显,每逢选举就会出现蓝绿阵营激烈冲突的场面,而“立法院”内蓝绿的漫骂和件等则将蓝绿矛盾常态化和暴力化。

一、矛盾性质——权力之争是蓝绿矛盾发展的实质

蓝绿矛盾的实质是权力之争。这种竞争和冲突是推动岛内政治格局演变的内在矛盾。若台湾的政治生态没有根本性变革,蓝绿矛盾将长期存在。作为台湾政坛两个势均力敌的政治主体,蓝绿阵营为争夺公共权力展开激烈竞争,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选举中。近10年来,台湾社会政治主要是围绕选举这一中心议题在运转。只要有选举,不论大小,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舆论几乎都围绕着选举进行。为了在选举中胜出,蓝绿阵营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动员各自支持者,以最大可能地保证当选。过于频繁的选举使得蓝绿矛盾始终处于焦灼状态,也造成了台湾政坛“只有蓝绿、不分是非”的独特现象。尽管蓝绿阵营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已,但在选举中蓝绿矛盾阵线分明,“一个台湾,两个世界,成天恶斗,没完没了”。从表面上看,台湾蓝绿阵营围绕民生、统独、族群等议题展开激烈斗争,然而在本质上,难以调和的权力争夺和理念冲突才是台湾蓝绿阵营竞逐的核心。形式虽变,手法没变;游戏规则变了,争权夺利的实质没变。尽管也有人呼吁“内部矛盾与敌我对峙,是界线分明的两个政治范畴,政党之间的竞争,是属于台湾社会内部的矛盾,蓝绿两党的长期竞逐,是争取政治资源的对手,绝对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敌”,但台湾政治发展的实际是由于权力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选票被看作是一切政策主张立足的中心所在,台湾的任何执政党都着重“防弊重于兴利、对立优于是非、选票先于专业”的考虑[3],从而蓝绿权力之争被极端化、尖锐化。

二、矛盾关系——“纯粹竞争性”关系导致蓝绿矛盾始终无法调和

如果说对权力和政治资源的争夺符合大多数西方政党政治体制的共性,那么“纯粹竞争性”关系则是蓝绿矛盾区别于这个共性的最大特性。事实上,在西方体制中,政党之间虽然为争夺国家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竞争,往往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充满悬念,甚至不失某种惨烈,但是各政党之间仍有广泛合作的一面,特别是在社会出现重大突发性事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了里氏9级强烈地震,使得日本政坛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政治休战”。通常在选举告一段落、政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成熟的体制都会出现政党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也被称之为“互竞性”政党间的合作[4]。
台湾社会由于蓝绿势力的互动缺失了合作的一面而表现为“非典型”的政治体制。一般说来,选举实现和完成了公共权力的分配,议会则是各政治势力展开“公共政策之争”的主要场所,这符合“选举式”的共同特征。但人们往往看到,在台湾社会,无论是在选举期间还是“立法院”的政策辩论中,蓝绿阵营完全没有合作的衔接点,双方是“只能为敌不能为友”的纯粹竞争性关系,不管真假、对错、好坏就一味反对。这种极端化、泛政治化的现象把蓝绿阵营的权力之争推向极度的对抗和紧张状态,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台湾社会分裂为两大集团,互相厮杀,造成社会无序与纷争。
蓝绿矛盾“纯粹竞争性”关系的特点,不合乎宪政社会的本质规定,其发展趋势应是被矫正或否定。蓝绿之间是零和关系,一方的政治前途寓于另一方的失败之中。马英九在上任之初,试图做“蓝绿和解”的尝试,力图实践“全民总统”的理念,并将其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人事安排与布局上便力争任用 “绿色人物”,但其这些作为不仅引起了国民党和泛蓝支持者的强烈不满,也没有争取到绿营政治人物的理解与选民的支持,反而让自己陷入行政团队、国民党及“立法院”等相互矛盾日益尖锐的被动境地。即使是偶尔出现了蓝绿“合作”的现象,也只能算作某些政客的投机行为和政治交易。赖幸媛在出任“陆委会”主委后被迫宣布离开台联党的事例就生动地刻画了台湾现今的政治实态:蓝绿难以和解。所以,有台湾媒体称:“没有人会阻止你寻求蓝绿和解与对话的任何崇高意图,但是很抱歉,结果并不会改变任何事”[5]。

三、矛盾主体——分裂的选民政治认同与蓝绿矛盾互为因果、交织发展

作为蓝绿矛盾的主体和参与者,两大阵营支持者分裂的选民认同既来源于蓝绿矛盾存在和发酵的社会背景,又反过来为蓝绿对立提供了环境和机会。台湾民众政治心理非常复杂,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远没有达成共识,分裂的政治认同给蓝绿的政治操作提供了空间,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任务书www.7ctime.com
蓝绿矛盾的加剧又造成民众心理的进一步紊乱,政治认同进一步分裂,在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中不断发展,使得蓝绿矛盾成为台湾政治社会中一个难解的结。台湾“泛紫联盟”召集人简锡堦就直言:“当前危害台湾最大的,不是金融危机,而是信任危机。染上蓝绿颜色,则是非莫辩,也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困境。”[6]台湾虽然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选举,“政治版图或许出现某些调整,但蓝绿对立的政治氛围,却是依旧顽强地维持原状”[5]。其原因主要在于如下几方面。
首先,蓝绿互动议题的偏差误导选民做出非理性抉择,制造了新的矛盾和对立。在成熟的社会中,政治势力及其支持者皆遵循“以议题结盟”的游戏规则。例如,美国两大政党——党和共和党以“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为理念区分,在经济、社会、安全、对外政策等议题论文导读:
上存在执政差异,因而各自拥有利益集团和支持力量。在通常情况下,在野一方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通过其对执政党政策的批评和辩论而体现出来。但是在台湾社会,狭隘的斗争焦点使得蓝绿矛盾无法集中在公共政策的辩论和对一般民生福利议题的关怀方面,更明显地表现出具有对抗性的议题,比如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族群认同、台湾发展前途认同等涉及价值选择的问题。过于狭隘的斗争议题使得蓝绿之争没有真正发挥出的优势,却极尽其劣势。可以这样认为,台湾在法治的精神上可以号称是成熟的“体制”,但在的议题上,却一直处于幼稚的和非理性的阶段。摘自:7彩论文网学年论文www.7ctime.com

五、矛盾发展——媒体影响是蓝绿矛盾斗争的加速器

台湾媒体通常有很大的政治倾向性,民进党和国民党都各有一些倾向性明显的电视台、报纸和广播电台。它们选前没有平衡而客观的报道,这使得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政党和候选人的情况明显变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3·19击案”,此案一发生,亲民进党的电视台、电台、报纸就24小时连续报道这是亲国民党人士所为,从而在选举的最后时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间改变了相当一部分选民的方向,致使民进党候选人以极微弱多数当选。由于开放“报禁”后,大量媒体的产生,加上台湾社会的泛政治化,媒体与政党之间的关系是“扯不清,理还乱”,媒体与政治人物的关系也是各有千秋。正是因为受到政治力量的保护,那些故意制造混乱的媒体,从来不会受到真正有效的法律追究。
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大众传媒是导致台湾蓝绿矛盾加速发展的外部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普通民众一般都不清楚政策出台的过程,对政策的内涵也不是十分清楚,即使有所了解,多数时候也是随着舆论导向在起伏。在现代社会,舆论导向的形成最主要、最经常是由大众传媒的观点来引导的。大众传媒被称为“第四权力”,可见其在政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当前台湾尖锐的蓝绿政治斗争面前,大众传媒很难保证报道的客观、公正性,往往带有明显的政治偏向性。甚至有些媒体更是地充当政党的工具和打手,捕风捉影,传播谣言,无中生有,恶意中伤,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不断制造震撼焦点和舆论风暴,对政治敌手狂轰滥炸,使普通民众真假难辨,是非难分。
因此,台湾媒体与蓝绿两党政治一样,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台湾媒体的蓝绿立场与偏好,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七分蓝”、“三分绿”,但由于绿色媒体是“真小人”,蓝色媒体是“伪君子”,从而导致媒体真正的生态是“七分绿”、“三分蓝”。高度竞选的媒体生态导致了政党利用媒体,媒体介入选举,媒体获利选举,观众少有机会看到双方同时心平气和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其结果是“蓝者愈蓝,绿者愈绿”。台湾媒体的实际社会功能是“制造了一批深蓝或深绿的人民”。尽管“不蓝不绿者当然仍是大多数”[8],但是蓝绿的影响被极大化。TVBS的“2100全民开讲”、“新闻”、中天的“新台湾星光大道”、“文茜世界周报”、“台湾大论坛”、三立的“大话新闻”等,立场十分鲜明,对台湾社会民众的影响不小,由于“名嘴取代专家而掌握话语权、民气取代专业而成为施政依归”[3]。通过传媒,政治人物和媒体精英在诱导、肢解、扭曲、阉割台湾真实民意,强迫“塑造”台湾话语和民意。这种不健康的舆论导致了不健康的政治,也将蓝绿矛盾推入更大的深渊。
六、小结
蓝绿矛盾是台湾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它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台湾社会母体为其提供了发展动能,而不完全取决于现代政党政治本身的竞争特质。作为一种政治符号,“蓝绿对峙”实际上是以省籍族群的两极对峙为动能,也是各种外在矛盾在岛内政党政治中的反映。观察台湾政坛的“蓝绿矛盾”必须超越单纯的政治思维,要将其放到台湾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在台湾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寻找答案。
蓝绿矛盾的演变说明,蓝绿矛盾不是由某个单一的体制性因素造成的,而是多个体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种体制性因素不仅是构成蓝绿矛盾的原因,而且是构成多个问题的原因。换句话说,蓝绿矛盾带来台湾政治的多个问题与导致这些问题的多个体制性因素相互交织,二者关系错综复杂。
蓝绿矛盾的发展将会出现两个方向的趋势:或是带来台湾政治长久机制的革新,最终出现政局稳定的政治体制;也有可能重演朝野对峙和政治对立的政治生态,使台湾政治仍旧回到原点。宋楚瑜正式宣布参加2012年台湾“总统”大选后,蓝绿矛盾似乎要倒退到“蓝党”、“绿党”、“橘党”的“政治”之争。面对蓝营内部的瓦解和分离,需要看到变化的只是表现形式和环境,不变的则是各政治势力对权力的追求。
参考文献:
庄慧良.只见颜色不见台湾,激烈竞争导致媒体唯利是图[EB/OL].联合早报网,(2010-11-28)./ special/feature/pages/feature101128.shtml.
陈芳明.台湾人,对外不对内[N].台湾:联合报,2011-7-16(4).
[3] 社论.韩国能,台湾何以不能[N].台湾:工商时报,2011-5-28.
[4] 高兆明,王锋.政党:多元社会中的政党、政党关系[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
[5] 社论.赖幸媛终究搭不起蓝绿对话的桥梁[N].台湾:中国时报,2008-10-16(15).
[6] 简锡堦.贪腐社会纵容蓝绿台湾危机[N].台湾:联合报,2008-11-13.
[7] 杨剑.台湾政党政治与"中间选民"[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2).
[8] 李家同.蓝绿水火,抢扮正义化身[N].台湾:联合报,2008-11-15.
责任编辑:林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