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中国钢琴曲艺术气质及在跨文化音乐教育中运用-工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144 浏览:21456
论文导读:5次,每一次的出现均有不同的变化,使得这一不断重复的乐句既强化突出了主题,又常变常新。1~5小节的右手使用了平行五、八度的进行,节奏上也进行了改变,前三小节都是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这种均分节奏出现。这样的变化使得开场显得非常平稳大气。22~26小节旋律大致没有改变,只是在24小节将前八后十六变成了四个十六分音符。
摘要:通过钢琴曲《测阳河》艺术气质的解读,探讨了其“中国风格”。在文中的教学案例中,对非音乐因素的介绍不仅能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而且更能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再通过听唱歌曲、分辨不同地区的五声音阶、在演奏中寻找“不习惯”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音乐;最后通过创编五声音阶的旋律并即兴为其编配和声,将前面的知识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跨文化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文化;《测阳河》
1671—6124(2012)04-0093-03
21世纪以来,在音乐教育领域中,“跨文化音乐教育”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成为一个被热议的话题,因为它能够“通过音乐进行文化传导、增进不同文化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中国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其在“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在“跨文化音乐教育”中选择何种中国音乐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实现“文化传导”的功能,是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代百生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与跨文化音乐教育》(以下简称“代文”)提出了使用中国钢琴作品作为“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的理由与方法。如果说中国钢琴音乐的跨文化教育分为技术分析和文化理解两个方面的话,那么对文化层面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王建中改编的钢琴曲《浏阳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中国音乐艺术气质,并根据“代文”提出的一些方法,探讨运用这部作品进行“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实例设计。

一、中国钢琴作品《浏阳河》的艺术气质

对于艺术气质的分析往往是以音乐的本体分析为主。但在中国钢琴音乐的跨文化音乐教育中,艺术气质的分析不应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音乐本体分析上,而更要着重于强调以“寻找不同音乐文化的交融点为特征,……在不混淆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的不同音乐文化的比较”。因此,寻找出作曲家在受西方作曲技法影响下对中国音乐特色的保留与发展才是关键。
1 中国钢琴音乐《浏阳河》的背景介绍
歌曲《浏阳河》是唐璧光(1920—)于1949年创作的具有浓郁湖南民歌风格的歌曲。钢琴曲《浏阳河》创作于1974年,由王建中改编。他的改编曲“成功地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洋乐器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赋予了作品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2 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分析及其特色
(1)调式和旋律钢琴曲《浏阳河》的调号为3个升号,按照西方音乐理论很容易被认为是A大调。但该乐曲是中国音乐的E征调。那么A大调与E征调的区别何在?从钢琴曲的引子中抽出主旋律的第一句后不难发现,该旋律的中心音应该是E,尤其是其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都是E,而不是A大调的主音A。钢琴曲《浏阳河》直接沿用了原歌曲的旋律。该旋律具有浓烈的湖南民歌风格,成为钢琴曲《浏阳河》具有“中国风味”的首要的、显现的因素。湖南民歌重用羽音,即使在征调式的歌曲中也强调羽音;旋律多以级进为主,同时也突出小三度的进行;节奏上常用切分音来增强活力;节拍上多用2/2、4/2、4/4等偶数拍子;结构规整,多为二句体、四句体、六句体结构[3];旋幅多在八度与十度内[4]。这些都是湖南民歌的重要特色。而这些特色也都在歌曲《浏阳河》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钢琴曲在直接沿用原歌曲旋律的同时,作者使用了旋律润饰加花、复调等手法将主旋律进行了改编。这里仅以原歌曲的最后一句为例来说明。该乐句在钢琴曲共出现了5次,每一次的出现均有不同的变化,使得这一不断重复的乐句既强化突出了主题,又常变常新。
1~5小节的右手使用了平行五、八度的进行,节奏上也进行了改变,前三小节都是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这种均分节奏出现。这样的变化使得开场显得非常平稳大气。22~26小节旋律大致没有改变,只是在24小节将前八后十六变成了四个十六分音符。27-31小节改变节奏型,将旋律的节奏全部改变成十六分音符,并将旋律改成分解八度,在第一个音上加入了四度和音。45~49小节以对比式的复调写法将旋律放入中声部,高音部则是六连音的波浪型律动。66-70小节对旋律作了润饰,手法包括加装饰音,改变节奏并且加音。75~79小节手法有改变节奏和加音。
润饰加花是旋律结构拓展的常用手法,也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旋律发展手法[5]。在上述的旋律变化发展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者使用了这一中国音乐的传统创作手法。作曲家还使用了复调的写作手法。旋律是形成音乐风格的最基本的要素,复调是最能保持音调风格的民族性、使多声与旋律的风格相协调一致的写法之一,各声部都可按同一风格的音调特点来展开[6]。对于《浏阳河》这首旋律性很强的作品来说,使用复调这一写作手法,能够使多声与旋律的风格保持协调一致。
(2)和声为了使作品能在运用西方传统和声手法的同时保留中国民族音乐的味道,作者在和声写作上运用了五声调式纵合化和弦、平行进行的四度和音等手法,使和声变得复杂丰富,来减轻西洋和声的功能性以适应民族审美习惯和旋律调式特点。引子第一小节第一拍的左手伴奏音都是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www.7ctime.com
E征调式中的正音,以六连音的形式出现。桑桐的《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一文中指出,一组时值较短、时速较快的五声音阶中的音,在乐器上连续奏出时,具有融合为和音的效果,在钢琴等乐器的演奏中较常见。这样的琶音在曲中出现了多次。曲中亦有出现E征五声音阶以外的音,例如引子中第4小节的升D。升D音是E征七声音阶中的偏音,是变征音。升高的征音是湖南民歌的重要特色之一。湖南民间音乐以“特性羽调式”为特色,这种调式中的征音具有一定的弹性,实际上略高于其他调式中的征音[7]。
(3)结构与织体歌曲《浏阳河》是一首由三段组成的分节歌,钢琴改编曲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歌曲的结构,成为再现部有所省略的三部曲式,其结构图标为:7彩论文网研究生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