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美国美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51 浏览:22103
论文导读:国的高考并未发挥形成指挥棒的作用。美国学生一般不会过多考虑某一门考试要考什么知识点,不会按图索骥地进行相关复习,所以他们的考试成绩不一定特别突出。美国学生更关心自己喜欢哪一门学科,在准备考试时,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喜欢创新的人不一定擅长考试,美国相对宽容的考试制度向各类人才打开了通往高
摘 要: 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中国高校有较大的不同,文明教育尤为突出。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课程要求、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生活均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美国文科教育 个人素质考察 交流互动
人才对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推动作用早已是不言自明的真理,如今全国各地求贤若渴,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企事业单位到美国的著名高校招纳贤人、广募良才。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日趋年轻,从早年的研究生到如今的本科生、高中生,留学生年轻化的趋势似乎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美式教育,纷至沓来的用人单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中国高校有较大的不同,文科教育尤为突出,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课程要求、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生活均为培养创造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重视个人素质考察的申请制度

首先,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注重对学生素质的考查,其中包括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合作精神等。首先,美国的考试不是一考定终身,考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模式,擅长掌握书本知识的学生可以选择SAT(Scholastic Assesent Test),喜欢灵活思辨的学生可以参加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他们还可以多次参加考试,选择自己的最好成绩。美国的考试制度承认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平台展示自我。由于考试的形式不一,机会较多,美国的高考并未发挥形成指挥棒的作用。美国学生一般不会过多考虑某一门考试要考什么知识点,不会按图索骥地进行相关复习,所以他们的考试成绩不一定特别突出。美国学生更关心自己喜欢哪一门学科,在准备考试时,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喜欢创新的人不一定擅长考试,美国相对宽容的考试制度向各类人才打开了通往高等教育的道路。
其次,美国学生要向大学提交申请,学生与大学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大学的招生人员普遍重视学生申请中的个人陈述部分,学生要在个人陈述中展现自我特色,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大学的注意力。美国学生的个人陈述较少使用形容词,更不会自我夸耀说是“最好的学生”,他们一般用事实和数据说明自己如何出众,通过具体描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和个人喜好。所谓“文如其人”,大学的招生老师正是透过这类文章初步判断学生的能力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
最后,学生还要参加大学的面试。面试环节不仅考查学生的应答能力,还观察学生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的潜力。面试考官很多都是大学的杰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出校友,没人愿意看到自己的母校因生源差而衰落下去,所以面试虽然是主观考试,其结果却相对客观。不少大学的面试都设有小组讨论环节,让四至六名学生参与讨论某一话题,在讨论过程中考官看到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倾听并回应别人意见的能力。虽然是小组讨论,倘若缺乏组织难免显得混乱,这时一些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自然会脱颖而出。面试的好处主要是看到“人”,看到一份单薄的考卷之外丰富而生动的人的形象。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通过多个环节的素质考查吸纳具有个性的学生,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提供较完备的库存。

二、以阅读为基础的思考与写作

美国大学要求所有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选课,即文科生要选修一至两门理科课程,理科生则要拿到规定的文史课或艺术课学分,因此所有美国的大学生都要接受人文学科的教育,甚至医学院的入学考试(MCAT)近年来也加大了人文知识的考查比重,希望以此促进医生的人文关怀①。
美国大学的文科教育以阅读为基础,每门课程的阅读量都很大,阅读材料包罗万象,既有诗歌、戏剧、小说,又有历史文献、书信、文艺评论等。无论经典文学,还是报纸杂志,老师总是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英文写作有一定的范式,尤其对于初学者,老师往往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五段作文”,即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至第四段论证观点,最后一段总结观点。时常听到中国学生抱怨这种“洋八股”枯燥无味,难以下笔,殊不知对形式的限制反而为内容的出新留下更多的空间。或者说,在英文写作的初级阶段,由于文章形式的单一,作文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容上,而内容若想精彩,必须有独到的见解。新思想并非灵光一现的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前人思考的进一步探索,因此创新的前提是对现论文导读:
有思想的深入了解,在分析、归纳现有成果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思路或现象。
为激发学生思考,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不同观点的材料,让学生看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激进的约翰·米尔顿与保守的约翰·德莱顿,他们在英国革命的时代提出不同的社会发展思路,当今天的学生看到前辈思想家对未来的设想时,后见之明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思考前人的得失;重视古典教育的牛津学者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实用主义者之间的争论对道德、宗教、教育等问题的探索至今仍不无启发。美国内战虽然最终解放了奴隶,但美国的教科书很少为此歌功颂德,而是不断告诉学生奴隶解放后的实际社会问题,如:新自由人的安置问题、原奴隶主的财产补偿、穷白人的心理落差、三K党的出现等。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先让他们做正方提出观点,再让他们做反方驳斥自己的观点,如此反复,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逐步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由此生发自己的思想。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就在哈佛优等生的毕业典礼上鼓励年轻人挑战权威,“西塞罗、洛克或培根在写他们的书时,也是坐在图书馆里的青年”。爱默生希望美国学者能做“思考的人”(Man Thinking),写出美国人的书。他强调,美国要想真正独立,必须在思想上有所创新,必须建立自己特有的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美国大学的文科教育努力实践爱默生的理想,鼓励学生经过实实在在的阅读,自由发挥想象力,再从小处入手提出问题,展开论述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样的作文训练把创新落到实处,从思维方式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既反映又批判其所处的社会,对于任何想要接近它的人而言,它都是开放的。”②随着学生的智力走向成熟,他们在文学中体悟到不同的人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初读《傲慢与偏见》,不少人被才子佳人的故事所吸引;再读时他们或许会发现简·奥斯丁对婚姻生活的洞察及对复杂人性的刻画。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既是有趣的儿童读物,又被视为对奴隶制有深刻认识的经典文学,是可以阅读一辈子的书。人文学科阅读的材料看似已经过时,但这些材料对人性、社会、自然等问题的认识并不落后,有人说诗人是公民社会的缔造者,那么受到人文理念熏陶的年轻人即使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未能成为创新人才,他们也首先有能力成为合格的公民。创新人才若能最终造福人类,人文精神则是让他们保持悲悯之心、谦虚之态的重要支柱。 约翰·肯尼迪在谈到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时说:“在他的内心深处,弗罗斯特对人类精神怀有很深的信念。他将诗歌与权力关联在一起,这绝非随意而为,因为他认为诗歌可以将权力从其自身中拯救出来。当权力使人傲慢,诗歌会提醒其自身的局限。当权力使人的爱心萎缩,诗歌会让他看到人类经历的丰富和多元。当权力使人腐化,诗歌能施以净化。这些都是因为艺术确立了人之为人的基本事实,这种事实必须成为检验我们判断力的试金石。”③作为总统,肯尼迪不以政治或军事的判断为第一标准,在涉及人类的权力和其他事务上,他强调艺术的判断才最可靠,而艺术判断则是道德的、精神的和审美的综合评判。这种判断的影响力在林肯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身处19世纪黑白分立的美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莎士比亚和圣经赋予林肯解放奴隶的勇气,是文学赋予这位悲剧总统以人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最终带领美国走出的内战。

三、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

大学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学生,老师布置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后,学生参与度的高低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美国学生从高中阶段就养成了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他们的高中教育模式与大学基本保持一致,学生的家庭作业大多是阅读教材、初步回答相关问题,上课时老师并不照本宣科,而是针对有关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课后学生再提交相关论文。美国学生一般都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为课堂表现是学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美国的大学生极少缺课或迟到早退。再者,论文导读:满生物、化学相关学科学分后,再参加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开始真正的医科学生生涯。关于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的变化及其影响,参见JulesL.Dienstag.The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TowardaNewBalanc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1:365,1955-195

7. 上一页1234下

美国的课堂学生人数平均在15人以下(讲座课除外),每个学生都有课堂发言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上课时总是保持沉默,就会显得非常突出。
美国的文科教育重视阅读经典,从高中开始英语课就是阅读名著,有时一本书高中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要读,但在不同的时期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同,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高中生可能先读简写本,了解狄更斯笔下的英国社会,初步熟悉狄更斯讲故事的技巧。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则要重读原著,思考狄更斯的后期作品与前期作品对社会的不同认识,探讨法国大革命对整个欧洲思想界的震动。研究生读狄更斯时,老师可能就会让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从《远大前程》、《高老头》、《包法利夫人》、《物种起源》、《论自由》、《共产主义宣言》等同时代的作品中看到现代性的起源及其特征。若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后就需要做大量的功课,包括阅读原文、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查阅相关文献、掌握研究现状。大多数美国学生喜欢先记下自己的观点,再读其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7ctime.com
他人的评论,这样不容易受他人思想的左右,也可通过比较看到自己的优势或不足。由此可见,美国的文科教育工夫在课外,学生在课后要用大量的时间阅读、思考、写作,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问题大多是开放式的,答案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它们与“总结中心思想、概括作品大意”的最大区别是给学生较多自由发挥的余地,他们不必揣测或模仿参提供的统一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每日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出小有新意的看法,养成创新的习惯,最终才由量变到质变,挖掘真正具有原创的思想。如今很多美国大学都建立了课程网络平台,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提交到同一平台,打开网页后,选修同样科目的学生可以看到同班同学的作文,这样既便于师生交流,又为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方便。上课时,老师一般先总结学生的观点,再依据学生的作文引导课堂讨论,如此便可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由于课堂内容极少高头讲章,大多紧扣学生自己的观点,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虽然学生水平有时的确会限制讨论的深度,但阅读水平、审美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假以时日,磨杵成针。
从广义的角度看,审美包括欣赏文本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由于人文艺术的美感是相通的,美国的文学课经常会讲解绘画,聆听古典音乐,通过这类“阅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时期文化的变迁。如:阅读威廉·布莱克的诗歌时一定会同时欣赏他的画作,还会比较瓦格纳的音乐与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对现代性的不同理解。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外,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艺术馆,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需要到艺术馆完成。美国大学的艺术馆绝非摆设,它们的馆藏丰富,介绍详细,最令人难忘的是它们对现代艺术品的。虽说西方最早开始现代艺术的探索,也诞生了不少重要的现代艺术家,但艺术馆的不仅包含西方作品,还有来自各大洲的艺术品。藏品反映了美国大学的理念,即现代艺术的价值需要时间的考验,当代的精品不一定能成为经典,而如今默默无闻的作品也不一定没有绽放光芒的一天。来自不同民族、风格各异的作品给参观者提供了艺术鉴赏的国际视野,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逐步了解“平等”的含义,懂得不同文明,特别是少数族裔文明的价值。
美国学生经过高中四年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大学教育延续中学的模式,只是要求更高,因此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上基本不需要花时间适应,大学四年是他们读书的黄金时代。美国大学的文科教育不以一张考卷衡量学生的水平,它更多的是素质教育,重视批判思维训练和人文精神的养成,为创新人才在日后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美国大学生需经过四年本科学习,修满生物、化学相关学科学分后,再参加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 MCAT),开始真正的医科学生生涯。关于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的变化及其影响,参见Jules L.Dienstag.The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 - Toward a New Balanc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1:365,1955-1957.
论文导读:
 ②詹姆斯·安格尔.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主谈英语文学.外国文学评论,2008,(4):6.
③同上,第9页.
参考文献:
Jules L.Dienstag.The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Toward a New Balanc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1.
理查德·莱特.穿过金色阳光的哈佛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孙莱祥.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詹姆斯·安格尔.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主谈英语文学.外国文学评论,2008(四).
[5]张晓鹏.研究型大学不等于研究至上.上海教育,2005(5A).
本文得到“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