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培养学生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779 浏览:96375
论文导读:
人们从事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1. 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九年义务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根本任务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观察是思维之初,培养观察能力,对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初中数学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7ctime.com
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2.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堂上可以从以下三点去做:
(1)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当老师并不急于把答案交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将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思考与感受。
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杨辉三角的特征、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出结论。
若有错误,可以通过老师的提醒与补充完善它。
(2)明确指向。
过去有这样的教训:老师讲三角函数图像对称性时,画出了正弦函数的图像让同学们观察,然后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恍然,不知应如何应答。
这样的观察就是缺乏明确的指向。
他不知要从中看出点儿什么,已熟悉的是一目了然,不熟悉的仍看不出来。
明确的指向引导了学生的目的:①y=sinx是奇函数,(0,0)当然是对称中心,还有其他的对称中心吗?②图像有对称轴吗?如何表示,与其他概念点有什么关系? 这样可以准确的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复杂的情境需要设计观察的程序。
当数学问题情境头绪纷乱,数学形象不鲜明论文导读:学的角度去观察,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收稿日期:2013-08-13上一页12
或与概念方法理论联系较曲折隐蔽时,学生容易对此类问题产生畏惧。

3.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4. 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解题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如果在解题时有意识地对题目的数与形的特点进行一番直觉上的认识,常常会使思维受阻的思路茅塞顿开。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1)引导学生观察条件之间的共性,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就数学而言,有些题目具有本身的结构特征或数形特征,解题思路往往就蕴含在特征之中,因此揭示特征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既培养观察精确性的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已知与求知的联系,培养观察的针对性。
这是观察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实现由已知求未知的目的。
(3)引导学生观察题中隐含条件,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若明若暗,含蓄不露的已知条件。要教育学生在观察时开动脑筋,抓住各种事物的特点,不仅要观察那些明显的,也要发掘那些隐蔽的,引导学生发掘隐含条件,掌握数式之间的关系,即是培养学生观察深刻性过程。
(4)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角度,培养观察的广阔性。
世界上很多事物从一个角度看是一种状态,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另一种状态,要把握它的全貌,必须多角度、全方面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观察的广阔性。
总之,观察是智慧的来源,是思维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三要素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让学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