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均衡加大对农村学校投入力度实现区域教育均衡进展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423 浏览:50206
论文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
我县这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对教育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农村中小学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城乡教育差距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一、造成城乡教育差距原因

一是由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教育投入相对多一点,教育的发展相对快一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教育发展就慢一点,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区域教育的投入主要依赖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程度也决定了教育的发展的速度。
二是教育投入的不均衡。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保障。在“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下,给教育投入不投入、投入多少、怎么投入都由政府说了算,而一些地方政府则侧重抓自己的重点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大大忽略了积贫累累的教育工程。只因为教育贫壑难填,少投入不见起色,多投入长期才能见效,就有限投入也多在市县城镇学校,而农村学校可怜巴巴几年得不到一点雨露。就近几年,各级政府把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但城乡教育投入仍有差距,仍在推行着不公平的政策。以我市为例,2008年市定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是:农村小学每生每年2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57元、城镇每生每年287元,县城小学每生每年440元(城乡差距为183元),农村初中每生每年395元、镇初中每生每年430元、县城初中每年550元(城乡生均差155元),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三是师资队伍配备的不平衡。由于地域因素、待遇因素、培训机制、经济因素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的优秀教师资源枯竭,甚至连基本的数量保证不了,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数量增多,有的地方没有教师、就临时雇用初高中毕业生去充数,这支队伍能承载农村教育的重任吗?而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差的乡镇,往往出现的是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个老师教几个学生的情况。
四是社会教育资源不平衡。城市教育不仅拥有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教育环境也十分优越。城市孩子受城市文化的熏陶,享有图书馆、活动中心、少年宫、各种培训班及家庭教师的辅导等各方面的教育优势,而农村学校的还在什么样的教育资源都享受不到,导致农村孩子在观念、见识、素质等方面的严重滞后。
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严重的教育不均衡的现实,导致严重的教育不公平和社会不公,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进程:
1、优质教育资源激烈竞争。人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奋起追逐优质的教育资源,城市的不出城,农村的往城里挤,形成了城市学校严重的超班容量的“大班”现象,而农村学校的生源大量流失,出现了有校无生的“空壳班级”,严重浪费教育资源。
2、农村学校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农村的学校规模小、人数少、资源薄弱,学生流失严重,加上计划生育等因素,农村学校的人数骤减,按人头拨付经费的机制,必然导致农村学校经费紧缺,举步维艰,加上原有的债务,欠发的代课教师的工资,势必是农村学校趋向更加薄弱。
3、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农村百姓为了孩子的明天和未来,怀着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追求,带孩子进城租房择校就读,浪费了农村的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负担,造成了更大的城乡贫富差距。
4、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在逐年下降。2006年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计划课题组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大学生占30%以上,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绝对数字没有减少,但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那么是谁把农村孩子拦在大学门外呢?----罪魁祸首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反差和中国城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现实。
综上所叙,努力事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进而推动社会公平和和谐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因此建议:

一、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实行对农村学校投论文导读:

入倾斜政策。
教育的投入是考量一个国家或一级政府重视和支撑教育的决心和程度。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制定教育投入的比例,逐步实现4%的投入目标,把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作为考核和评价政府政绩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实行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使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平。
二、实行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目标准拨付政策。区域教育要城乡统筹兼顾,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这就要求政府在现阶段的教育投入政策方面进行调整,不能“厚城薄农”在生均公用经费的拨付上实现城乡中小学校同一标准拨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三、建立完整的农村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政府要在完善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切实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师资、工勤人员的编制和工资问题,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的补助范围和额度、统筹社会资助资金向农村贫困学生倾斜,减轻农民负担,排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农村学生因贫困辍学的问题保证农村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四、建立稳定的优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建立高素质的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要建立区域教师流动机制,打破教师一校终生(教师进入一所学校任教,终生不调动流动)格局推动人才制度改革。二是提升农村教师待遇,这就要求,政府财政对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实现城乡统筹的基础上,政府财政可用资金实行农村教师津贴,农村教师交通补贴,住房补贴或城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农村教师优先政策等方法,使农村优秀教师能进得来,留得住。三是要建立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要保障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外,政府可增加对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实行教师进修、培训、指标的统筹安排,向农村教师倾斜,给农村教师更多的学习提高的机会。四 要在职称晋升的比例上向农村教师倾斜,据报道,全国初中教师中拥有中高级职务的教师的比例达到48%,而农村则低于城市教师19个百分点,所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建立农村教师队伍的根本保障。五要建立示范校与薄弱校的帮扶机制,促进强校与弱校教师流动,互动和交流,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发展和协调发展,携手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共同的农村教育的发展鼓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