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59 浏览:18047
论文导读:族永续发展。”然而,与经济飞速发展相伴随的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它的好坏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主动、积极有效的管理,更离不开全社会公民的共同参与,要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切实重视提升公众的参与意识。

一、参与和参与意识参与通俗的讲就

【摘 要】环境保护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应切实重视公众的参与意识培养。本文从分析参与和参与意识的内涵与联系为起点,阐述了在环境保护中,参与意识对公众参与的重要影响,进而说明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最后,从宣传、教育、制度保障和政府引导四个方面来培养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意识
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然而,与经济飞速发展相伴随的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它的好坏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主动、积极有效的管理,更离不开全社会公民的共同参与,要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切实重视提升公众的参与意识。

一、参与和参与意识

参与通俗的讲就是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参与属于人的一种行为。参与意识属于主观范畴,是个体积极、自觉加入某种组织,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在环境保护领域,参与意识是指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人,发自内心地产生的一种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能促使其够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自觉地调整自己,而且能够严格地监督他人;不仅不做危害环境的事,而且能够劝导和限制他人危害环境的行为。
意识引导人的行为,要促进个体参与到具体行动中必须培养其相应的参与意识,才能真正做到主动、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消极参与。一切的行为的改变都是以观念的改变开始,一切的成功也往往是从确立正确的观念开始。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与公众参与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参与意识,公众环境参与意识是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所必须的思想和心理条件。
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现代社会是一个的社会,民众是环境保护的主体,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参与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在实施环境行为之前,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因此对公众环保参与意识的培养显的尤为重要。要有效的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我们的环境,首先要从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开始。

二、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资源和条件。然而,工业文明产生和发展以来,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生命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体性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性组织的高度重视。人类要更好的生存,经济要更良性的发展,就必须要保护好我们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亿万人民的伟大事业,需要亿万人民共同关心、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没有国际间的广泛合作,没有各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没有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制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环境保护是公众自身的事业,需要公众广泛参与,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靠少数地区、少数部门和少数人是做不好的。政府相关部门要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广大民众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智慧和力量,使公众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主力军,环境保护事业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形成社会力量,为共同创建“绿色家园”而努力。
我国一系列相关法律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直接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中国公民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的宪法根据[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4]当然,法律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做出的相关规定不能掩盖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仍然很低的现实。环境论文导读:杂志,为作家们创作环境保护的绿色文学提供专门的阵地、新闻和网络等媒介大量报道典型的环境污染案例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等。2.环境保护部门和社会团体联合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境参与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公众进行教育和熏陶。为了使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活动,并从中接受教育,受
保护工作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政府依赖型”的特征,都是由政府积极制定政策,强制推行政策,而公众消极参与或能不参与,这也是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
公众参与不仅是改变环境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对政府、企业等履行环境管理和保护义务有重要的监督作用。公众不同于政府,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而公众是一种非政府的社会力量,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有助于政府对环境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以便制定合理的、全面的政策,对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治理;另一方面,公众以主体形式参与到环境保护,使其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的响应与合作,最大的减少具体政策执行中的冲突与摩擦,保证环境政策更加富有成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总之,真正有效的环境保护除了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外,需要极为广泛的社会参与。

三、培养广大民众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是环境保护,实现全民参与的基础,没有它,一切环境保护手段、好措施都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应成为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意识。当前政府机关和相关组织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意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搞宣传上,还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监督、检查和评价体系做保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做出努力:

1.重视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要注重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从而逐渐唤起民众对环境保护事业的认同。首先,我们可以组织人们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各种传统的节日,例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进行宣传,让人们在宣传中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环境污染形势形成基本的认知,使其感受环境危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破坏力,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并倡导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劳动。如电视上举办大型的环保节目、增设关于环境问题的期刊和杂志,为作家们创作环境保护的绿色文学提供专门的阵地、新闻和网络等媒介大量报道典型的环境污染案例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等。

2.环境保护部门和社会团体联合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增强公众的环境参与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公众进行教育和熏陶。为了使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活动,并从中接受教育,受到启迪,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广泛联合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利用这些组织和团体的亲民性优势,共同搞好对广大民众的环境保护教育。

3.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

要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政府在制度上要对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给予制度上的保证。不断完善有关公民权的法律规定,确立法律上可实施的公民环境权,保障公民能够有效行使环境健康权、知情权、检举权、参与权等各方面的权力;扩大环境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把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污染事故及处置、环境决策等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制定各种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定程序;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和标准制度和工作机制,组建民间环境保护自愿者队伍,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有力支持;完善涉及公民环境权的相关民事、行政诉讼制度和民事、行政赔款制度,包括有关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公民在环境权利受到损害时获得及时的法律救济。

4.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政府在处理社会事务过程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必须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
首先,在经济方面,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不能仅仅以GDP为核心还要把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政府绿色政绩)纳入到对其考核范围之列,增强地方政府环境法治观念,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论文导读::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7ctime.com参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再次,在文化和道德方面,要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和新的道德规范。要倡导生态,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将生态文明意识上升为主流思潮和时尚观念。通过政府的引导,不断建构能够影响公众思想和行为的生态保护文化氛围和生态保护体系,
使其监管职责更有效的发挥。
其次,在政治、社会方面,各级政府和各个重要决策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环境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动和发挥公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奖惩手段使公众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形成一种社会效应,这无疑有利于公众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参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再次,在文化和道德方面,要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和新的道德规范。要倡导生态,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将生态文明意识上升为主流思潮和时尚观念。通过政府的引导,不断建构能够影响公众思想和行为的生态保护文化氛围和生态保护体系,从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公众的行为,并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如:倡导实行家庭绿色消费,倡导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等。家庭绿色消费是当今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其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地使用资源和有危害原材料;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最少。绿色社区不仅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设施,而且还应该拥有环保志愿者队伍和形成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开展持续的环保活动。
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和努力使广大民众逐渐养成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好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风尚。
参考文献:
杨朝飞,庄国泰.地球与孩子——环境保护与儿童发展[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126.
王建,邹建.环境保护[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78.
[3]陈叶兰.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3).
[4]杨耀明.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理论与实践[J].环境保护,2001(4).
[5]王建,邹建.环境保护[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80.
[6]杨朝飞,庄国泰.地球与孩子——环境保护与儿童发展[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139.
作者简介:丁聪隽(1978—),女,河南卢氏人,现供职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环境检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