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工作任务《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课程试述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04 浏览:116017
论文导读:
【摘 要】《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课程,所以,做好《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课程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作任务分析与课程设计,是电子电器专业实施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教学设计
1. 前言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授课为主,辅以现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课程内容严重滞后于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的理论需求,课程教学目标与现场需求的职业能力脱节,学生需要较长时间上岗。为了实现零距离上岗,我们应该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体系,设定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单一的教材为开放的全方位立体资源,变传统课堂讲授为模拟职场环境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变他人管理模式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变个人学习为团队协作学习,变一次性考试为全过程双闭环监控的考核模式的课程改革目标。

2. 《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课程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地位及作用

2.1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在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安装、调试、经营与维修人员。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电器设备的生产企业、销售和服务部门,从事日用电器、音频视频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等工作。

2.2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所要求的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焊接基本功。
(2)具有相关电子元器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
(3)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含仪表、设备)和工具。
(4)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家用电器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中某一类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
(5)具有操作、维护电子电器设备的能力。
2.3 《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课程的作用及任务、要求。(1)《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和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电气设备维修专业的一门基本技能课,比较系统地阐述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及维修过程中的基本工艺知识、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它是该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模块。
(2)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电子工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培养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操作技能,为后续电子专业技能实习、职业技能鉴定以及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①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学会安全操作要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②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作用、分类及正确识别和质量判别方法。
③熟练掌握焊接的有关工艺知识和基本技能。
④熟练掌握基本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常见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功能。
⑤掌握电子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及电气识图知识。
3. 本课程设计方案 3.1 课程设计的理念。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及中职学生的素质现状,本课程的设计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3.2 课程设计的思路。(1)课程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必须要考虑以下的几个重要问题:①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②以什么为教学载体?③按什么模式组织实施教学?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策略:将实际典型工作项目、案例转换为适于学校进行的学习任务。即确定与真实工作任务一致或接近的教学内容。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策略:我们可以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形成由易至难、由基本操作到故障排除的学习情境,编写制作工作单、引导文等工作结合教学资源。
第三个问题的解决策略:行动导向,以工作过程的6步骤展开任务式学习情境,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为一体,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3 课程构建的方论文导读:

法。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要按照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确定课程标准的模式进行开展。
(1)调研与工作分析。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工种为家用电器维修工。经过调研,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如下表所示,每个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表。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的人员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能力分析表:
(3)根据课程标准设计任务载体。通过分析整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我们可以选择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中的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的技能要求,选择真实工作任务,并且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设计学习情境。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课程。
4. 《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课程教学的要求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整课程的内容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采取新的考核模式,培养学生新颖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按以下的要求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要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贯穿课程改革各环节。本课程的设计可以贯穿“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等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是教练的角色,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的观念都应转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为自己将来能较好地胜任工作而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提高学习能力、理解企业文化的能力、班组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2)课程内容采用真实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模块化课程。本学习领域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引领学生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领域的工作环境产生感性的认识,把职业过程所遇到的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知识用工作任务串联起来,体现人的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每一个学习情景的展开进行都是职业活动的反复演练。
让学生重复的完成阶梯递进的工作任务,引领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潜移默化的、阶梯螺旋上升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学生不仅得到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增长,同时能培养学生敬岗爱业的职业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的交际合作、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进入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3)探索采用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要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程教学围绕的真实工作任务展开,各个学习情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采用欣赏式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欣赏式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教师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几个环节的实施中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完满的完成任务,只有这样发自内心的信任,教师就会通过眼神、语言、音容笑貌等表达出来,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因此会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冲动在他们的血管中激荡,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更加努力,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学习任务,当然也会取得飞速的进步,通过实践学生都能按照教学设计,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采用肯定的评价和考核模式。《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这门课程的考核模式,在考核过程中应该采用肯定加分导向的评价模式,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们在过程考核评价模式中应该积极探索研究以激发、探询学生优势,肯定学生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模式。积极探询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形成的能力,并加以肯定进行加分的评价模式。
①学生自论文导读:
评,采用积极肯定的态度评价自己,使得各种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得以成长,同时认识到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并提出改进计划,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②小组评价,同学间采用积极肯定加分的方法评价同学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积极、真诚的欣赏身边的同学和真心提出自我看法,建立和谐的团队和人际关系,建立积极上进和团结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学习和信心,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工作效果,最大化的激发团队智慧和创新能力。
③教师评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观察评价每个小组学习工作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并提出改进建议。
(6)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①团队协作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经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激发团队智慧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情景,使得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组织能力、协调工作精神、安全意识、敬岗爱业精神等得到充分的演练。通过教学内容重组,增强实践环节的情景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含团队协作能力。
②“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弹性的学习时间、开放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我们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分大班为若干“班组”,有效挖掘学生潜力,不仅达到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更强化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源于:论文网站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