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蒙古族蒙古族民族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27 浏览:20171
论文导读:
摘 要:蒙古族是一个神奇的草原游牧民族,广阔的大草原孕育了一群豪放阔达的蒙古子民。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在民族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都体现了蒙古族的独特文化特色。基于这样的环境,如何让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幼儿教学开始积淀和传承便成为蒙古族幼儿教育课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蒙古族;民族文化传承;幼儿教育;现状问题;建议
蒙古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悠久文化中的一大重要部分,要想将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大途径,学校教育起着主渠道作用。
我国建设国家的一大口号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美好家园,这也是各少数民族共同的心愿和奋斗的目标。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急速的加剧,这都要求文化要有多样性,所以,多民族国家应该传承并发展各民族的文化。然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大环境下,少数民族的部分文化开始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从基础教育开始、从幼儿园开始如何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便显得非常重要。

一、幼儿教育中蒙古族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现状问题

1.课程单一化

在民族文化课程中,幼儿接触的形式仅仅就是通过书本的教授和老师的介绍。偶尔会通过一些有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艺活动、节目表演来开展宣传蒙古族文化的宣传和学习。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仅仅只靠这些单一的课程形式不能够充分地让幼儿领会到蒙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些课程中缺乏实物的接触,幼儿难以感知,只是机械地死记,无法真正理解,从而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教育形式化

教育者自身对传统的蒙古族文化理解不够深刻,对于课程的开展只是为了应付校方对老师的硬性要求,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教育者缺乏自身的民族文化修养,课程的教授不够深刻,活动的形式单一和僵化。长期下来,形成教育者教授的形式化,严重阻碍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传承。

3.力度薄弱化

在很多蒙古族的学校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设置有民俗课程,但是民俗课基本上被主课所占用。因为很多老师认为民俗课程对幼儿来说作用不大,大量时间用在上面“不值得”,因此这些民俗课程常常被主要的课程所占用。

二、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如何更有效地渗透幼儿教学

1.彰显民族特色

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至今也是蒙古族引以为豪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积累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策略,并形成了蒙古族人民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蒙古族的优秀文化越来越受到主流文化的同化而开始改变和不被重视。面对严峻的情况,教育者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从幼儿教育开始,开设更丰富的民族文化课程,以各种有趣的方式,比如各种表演、游戏、实地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各处都能体现民族特色,例如他们的衣食住行,随处可见的装饰艺术、雕刻艺术、刺绣、建筑等等。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彰显传承蒙古族独特文化为主旨,彰显本土文化。

2.文化多元共生

当今的蒙古族地区在长期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生活的情况之下,已经形成了多样性文化的局面。但是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本民族文化的消逝和同化。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幼儿教学中必须以蒙古族本民族文化为主要传承的内容,与此同时兼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形成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要求民族文化完全融入主流文化,也不能只要求民族文化而忽略主流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二者的关系,做到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3.蒙古族幼儿的教育当然要符合蒙古族幼儿自身的发展,这与蒙古族幼儿自身环境和主观条件息息相关
幼儿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喜欢用形象的思维看待身边的事物。然而在幼儿文化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缺乏对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常常以成人的文化方式和角度去约束幼儿的各种行为和思考,这严重影响幼儿对传统的蒙古文化的正确认识,容易对民族文化失去应有的兴趣。

4.塑造幼儿民族性格

所谓民族性格是指对一个民族在形成、繁荣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似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理解和自觉意识。草原是蒙古人生命的摇篮, 蒙古人对草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较为动荡的社会现实,使蒙古人养成了真诚忠义、顽强的性格。为了使这样坚强的心志继续在蒙古人们中延续,教育者在幼儿教育时,应当培养其勇论文导读:
敢无畏的顽强性格以及真诚、忠义的个性。同时还要增强幼儿的民族凝聚力。通过对蒙古民族文化的传达,让幼儿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领会到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总之,蒙古族幼儿在教育中,对蒙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大重要课题,需要教育者不仅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同时需要教育者在生活中也向幼儿进行定量的蒙古文化的教育,达到真正从幼儿时期开始渗透和传承蒙古族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蔡志纯,洪用斌,王龙耿.蒙古族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01:419-424.
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及教育[M].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4

5.源于:硕士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