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中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文化价值-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74 浏览:17475
论文导读:语言文本的现状、动向分析,进行有声语言文本的文化价值研究,从而有助于推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经典的创作。关键词:广播电视艺术;有声语言文本;动向;文化价值;经典创造:A一、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动向1.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我国当前传统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分布格局基本上是以新闻节目文本为主,文艺、
摘 要:有声语言文本是广播电视媒体重要的文化载体,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的现状、动向分析,进行有声语言文本的文化价值研究,从而有助于推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经典的创作。
关键词:广播电视艺术;有声语言文本;动向;文化价值;经典创造
:A

一、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动向

1.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我国当前传统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分布格局基本上是以新闻节目文本为主,文艺、社会生活服务类节目文本次之。从频度和密度来看,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更多的集中在日播新闻节目当中。各级电台电视台都把新闻当做“立台之本”,加大了新闻传播的力度,从台到地方台都有新闻频率、新闻频道或者大时段的新闻版块节目。大量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还存在于文艺类节目中,如前所述,包括了相声、小品、小说、散文、戏剧、节目主持等等诸多有声语言形式,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会生活服务类节目也有大量的有声语言文本,信息播报、话题访谈、现场报道、外景采访等基本形态的有声语言文本,是节目构成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总体上,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在传统媒体当中存量相当丰富,然而当下有声语言经典文本数量却没有与文本总量成等比例关系,甚至文本多了而经典却少了,这是值得重视和深思的现实问题。
2.互联网新媒体。新时期,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支撑的“新媒体”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当前新媒体主要是转播传统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节目,改变了广播电视媒体传播的“线性”顺序,而是将一档节目重新编辑或者剪辑成片段,可以“非线性”地浏览和点播。由于节目源一部分来自传统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其有声语言文本也基本一致。新媒体中的“播客”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用户不必端坐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传播。“播客”让每个合法用户都可以录制音视频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络平台与人分享。在我国,随着博客、微博等沟通交流方式的流行和普及,让“播客”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同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阐释:“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互联网新媒体每天都会制造大量有声语言文本,一方面,这些文本极大地丰富了有声语言文本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在缺乏严格的审查和主流价值引导的前提下,其传播有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从内容上来说,互联网新媒体有声语言文本中很多是抓人眼球、哗众取宠之作,不择手段追求关注度,难免出现一些媚俗甚至低俗的文本,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大量非专业、不规范、低水准的有声语言文本,干扰了受众的审美情趣,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品味和格调,也不利于互联网新媒体的文化形象。

二、探寻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文化价值

1.有效抵制低俗之风。在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当前广播电视中,不乏信口开河、哗众取宠的有声语言文本,所以我们广大的文化工作者和传媒从业者一定要坚决抵制低俗、媚俗之风,净化广播电视大众传播。把低级庸俗的言说排除在外,才能够还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以价值和活力。人有人品,诗有诗品,节目有节目的品位,有声语言文本必然也有其规格和品位。高雅品位要注意上限,通俗品位要注意下限,那种迎合媚俗、低级浅薄的内容,理应禁绝,当然不在通俗之列。我们的大众需要的是通俗而不是庸俗,需要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质朴深厚的中国风骨,需要真正的经典来滋养心灵、涵养人生。
2.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技术的发展,让人类记录社会生活的方式不断更新,这一切都在人类文化发展当中承担起了文化记忆的载体。然而作为人类本能的有声语言方式,由于长期以来经典有声语言文本的不足和缺席,往日的文化身份已不再清晰。但事实上,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声语言文本却有着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将书面语转化为融入个人理解和感情的有声语言表达,属于“二度创作”,此时的诗作便超越了文字,而成为了活的诗句,这便是有声语言魅力。很多伟大的思想、情感,通过有声语言再创作,可能会让人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民族优秀文化的经典也可以由此得以传承和弘扬,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摘自:7彩论文网学术论文网www.7ctime.com
重要担当。
3.培养民族高雅气质和格调。广播电视媒体负载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蕴含着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展现着时代的变迁与风采,引领着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但当下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的文化处境却是喜忧参半,放眼世界范围的媒体,“小报化”倾向、“世俗化”心态、“人际化”盲从、“后现代”追随等等现象正在泛滥,危害甚广。我们的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从业者必须及早警觉,以培养民族高雅气质和格调为己任。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当前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使命,有声语言文本是重要载体。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从业者必须要深入生活、用心创作,让受众在“真、善、美”所创造的意象世界里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从而达到人与社会和谐交融的境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的“音美以感耳”应当成为当前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从业者的追求。
4.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达成文化上的共同体,这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就是要有规范的有声语言文本和经典。在我国,统一的书面语随着封建社会的统一早就形成和实现了,而口语的统一至今还没有完成。广播电视媒体应该更好地贯彻法律所规定的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并且不断创造出普通话经典有声语言文本,在有声语言上达成民族文化的共同体,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另外,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还要对方言进行文化保护,正因为这些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的各种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才共同滋养和凝聚了中华民族。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体现在广泛搜集经典文本和文本创作过程可以广泛凝聚全论文导读:
民族力量,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经典文本能够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为民族凝聚和未来发展提供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动力。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包含了作为传播力和影响力巨大的广播电视媒体,而有声语言文本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体现出媒体的软实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崛起,在世界范围各个领域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在文化领域掀起了语言学习的“汉语热”。作为拥有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应该有数量众多、流传甚广、人类共享的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经典文本。然而长期以来西方占主导地位和普世价值的文化领域,我们暂时存在着实力上的悬殊,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重要举措。与西方世界预警的“文化冲突论”不同,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是力主“文化共荣”,是通过“亲和力”产生“影响力”。在我国广播电视媒体通过卫星能够在世界各地被收听收看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有声语言文本的内涵和质量,通过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有声语言文本,吸引和感召世界范围的受众,加快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6.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国申报“非遗”成功的文化遗产的现状是:遗存丰富,但保护工作起步很晚,以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来不及抢救就已经消失。所以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的保护应该防患于未然,着重在传承与创新上下功夫。传承就是搜集整理以往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经典,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创新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将当代社会风貌真实或艺术地中融入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创作当中,形成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非遗”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三、推进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经典创造

1.唤起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1997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的,后来同志又在十七大“两大一新”中提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体现的也是费老所说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核心思想,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二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在当下的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创作中,就是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应该学习、借鉴、交流和融合世界先进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进而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创作中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才是继承,而应该去糟粕、取精华;不是将别人的东西不假思索地全盘拿来就是借鉴,而应该结合国情批判地接受和吸收。在我国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和从业者应该适时地调整,唤起有声语言文本经典创作的文化自觉。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创作的“文化自觉”,首先要有对全球文化与自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然后才能实现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经典创作自觉的实践。
2.锻造经典创造。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自创办以来就不乏有声语言文本的经典之作,随着当前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创作出了比以往更多的有声语言文本,但是能够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文本却不能够与文本数量成正比,当然这并非是数量与质量简单的比例关系,而是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创作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最根本地就是要提高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倾力锻造新时期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经典文本。经典的传承与文化的认同,是保持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在全球化语境下,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经典文本它们对形成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卓越贡献,更在与时俱增。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语言。一段时期很多从业者盲目追求“生活化”,误以为这就是借鉴与创新,然而实际上却制造了过多浅白的有声语言文本,还以“通俗”来标榜,不但体现不出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甚至“通俗”到了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够规格和品格,难以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鉴于此,我们的广播电视媒体应该精心打造有声语言经典文本,以满足广播电视受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后人留下传世之作,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有声语言经典文本。
3.提升国际影响。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对于我源于:7彩论文网本科www.7ctime.com
们的广播电视媒体如何担当起文化“走出去”的重任,有声语言文本至关重要,因为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所担当的是如何立土、放眼世界,及时、准确地把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报道给世界,用中国的声音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文化,用中国的声音塑造中国的形象,用中国的声音行使民族的话语权力,用中国的声音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创作所承载的这一系列重任,归根结底是要建设和打造出一支业务精、素养高的专业队伍,是要不断地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新时期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目标,就是要我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的文化价值,并解决好思想认识和现实实践的一系列问题,定能极大促进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文本经典创作,在广播电视媒体舆论宣传和文化推广中,全面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责任编辑:帅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