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理想杜威理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323 浏览:104519
论文导读:
摘 要:《主义与教育》一书包含了杜威的理想,此书被称为教育学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本文旨在说明在阅读《主义与教育》之前应有的观念和这本书的整体框架,以利于读者在整体上把握这本书。
关键词:杜威;《主义与教育》;框架
一、阅读《主义与教育》的前提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主义与教育》为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从一个角度看是因为三个哲学家在这三部著作中各自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杜威从各个方面事无巨细地、耐心地构建了他心中理想的社会。他认为要实现他这样一个社会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虽然杜威的后继研究者很多已经超越了他,“可是很难设想在前进中怎样能够不通过杜威”。
杜威及其《主义与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后继研究者不但热衷于研究,而且乐于引用他及这部著作,觉得引用杜威的话很有说服力、很有水平。但是,阅读这部名著时要避免以下情况的发生:不要拿出单独的一章不顾其整体意义进行独立的解读,甚至把这种解读当作对杜威的新的研究成果炫耀于世,不要只是读完了教育目的这一章就说杜威没有目的。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服务于杜威的最终的目标——的社会,所以,从整体的角度来分别看每个章节,才能赋予每个章节以意义,才能对这本书进行圆满的、合逻辑的解读,这才是阅读《主义与教育》的前提。

二、《主义与教育》的框架分析 1第一章到第六章——杜威对教育基本理论的阐释

杜威在这几章中提出了他的中心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主义与教育》从第一章到第六章论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和性质,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是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环境的社会职能,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了达到一种内在的控制,论述了教育就是不断的生长。杜威在第二章中论述了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环境应发挥三种功能:①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②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③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第五、第六章是在批评一些传统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即预备、教育即展开、教育即形式训练、教育即塑造、教育即复演和追溯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理论:教育即改造,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第七章——杜威正式提出他的理想社会标准
杜威在第七章正式提出了他的理想社会的标准:倘若有一个社会,它的全体成员都能以同等条件,共同享受社会的利益,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生活的相互影响,使社会各种制度得到灵活机动的重新调整,在这个范围内,这个社会就是主义的社会。这种社会必须有一种教育,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
0 0 3第八章到第十七章——杜威对教育中各个部分的详细论述
第八章杜威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观,认为良好的教育目的应该具备下面几个特征:①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②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③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一个目的所表明的是任何自然过程的结果,这个结果是被意识到的,并成为决定当前的观察和选择行动的方式的一个因素。明确地说,所谓目的,就是我们在特定情境下有所行动,能够预见不同行动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利用预料的事情指导观察和实验。所以一个真正的目的和从外面强加给活动过程的目的是完全相反的。从外面强加给活动过程的目的是固定的、呆板的;这种目的不能在特定情境下激发智慧,不过是从外面发出的做这样那样事情的命令。这种目的不能启发一个更自由、更平衡的活动,反而阻碍活动的进行。
第九章批判了三种教育目的观:卢梭的自然发展观、社会效率的目的观、文化的目的观。①教育改革家们厌恶学校方法的因袭性和人造性,易于采取自然作为标准。他们认为自然能提供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目的;我们的任务是追随和遵循自然的方法。②把自然发展的目的转化为尊重身体活动的目的。他又说:“自然的意思是先强身体,后练心智。”③把一般的目的转化为关心儿童个别差异的目的。最后,遵循自然的教育目的,意思就是注意儿童爱好和兴趣的起源、增长和衰退。 第十章说明了兴趣在训练中的重要性,兴趣这个名词的通常用法有三种意义:①活动发展的全部状态;②预见论文导读:
的和希望得到的客观结果;③个人的情感倾向。一种作业、职业、研究、商业,通常有人称之为一种兴趣。所以,我们也称兴趣是事物感动人或吸引人的地方:是事物影响人的地方。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提出了思维的五个步骤:创设环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进行检验。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所以思维的五个步骤可以作为教学法的五个步骤。第十三章论述了学生学习的优良方法的特征,第十四章提出把教材组织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第十五、第十六和第十七章主要讨论的是课程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游戏和工作的区别和联系,地理和历史在课程中的重要性,组织课程的心理学的方式。
4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三章——的种种限制
从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三章,杜威考虑了目前在实现的标准中所遇到的种种限制。第十八章提出的社会团结的教育任务在于将不同经验的内在价值实现相互支撑,是不同经验的内在价值作为一个统一体存在。给每门科目制订独立的价值同时把整个课程看作由各种独立的价值聚集而成的混合体,这种趋势是社会团体和阶级隔离孤立的结果。所以的社会团体的教育任务,在于和这种隔离孤立的现象作斗争,使各种利益能相互支援和相互影响。
第十九章杜威批判了从古希腊开始的对人的等级的划分,社会的教育就在于消除自由教育和有用的、实际的训练的二元论,制订一种课程使思想成为每个人自由实践的指导;这两种心理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区分,用教育的术语来表达就是造成自由教育和有用的、实际的训练之间的区别:一方面是自由教育,和致力于为认知的自给自足的闲暇生活有关;另一方面是为机械的职业而进行的有用的实际的训练,缺乏理智的和审美的内容。第二十章批判了理性和经验的二元论;第二十一章指出了自然科目和人文科目的分离;第二十二章,杜威认为的社会必须和实现个别差异的理想保持一致;第二十三章指出了人们对职业概念的片面的解释,重视职业目的在教育中的地位。
5第二十四章到第二十六章——杜威的教育哲学
在第二十四章到第二十六章杜威比较集中和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教育哲学观。哲学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它和一切思维一样,起源于经验材料中不确定的事情,它的目的是要找出困惑的性质,制定消除困惑的假设,并在行动中加以建议。哲学的思维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它所对付的种种不确定性出现在广大的社会情况与目的之中。因为要使各种对立的趋势能和谐地重新调整,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改变情绪的和理智的倾向。
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7ctime.com
参考文献:
[ 1] 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下册) [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94.
[ 2] 约翰·杜威.主义与教育 [ 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