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生活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回归生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794 浏览:121567
论文导读:
摘要:数学新课标充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又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才能使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关键词:数学;生活;课堂;教学
1671—0568(2013)33—0063-0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抽象数学的知识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体现学用结合,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沟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又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师可在教学时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立方米”时,把全班同学每 8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准备一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8根1米长的米尺,围一个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从而让学生明白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然后让学生分组钻进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自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这样教学使数学与学生亲密接触,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如让学生判断现实生活中一堆木材的体积,学生就能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推测,而不会不着边际的胡乱猜一通。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氛围。
2.从生活实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
3.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先让学生量一量自己一步的距离,再步测环形跑道,看一千米有几圈,体验、理解一千米的长度。再如,在教学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量关系时,先让学生沿着一条路量出一千米,再让学生沿着这条路用自己平常的走路习惯走完这一千米,并记住自己所用的时间。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步子的大小、走路的快慢、速度的快慢,出现了先后到达终点的现象,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路程相等的条件下还会有这种现象呢?学生经过深入的思考、讨论,不仅理解了这一组概念,也弄清了这一组概念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4.从生活事例中感悟数学方法。把学生的生活事例作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问题背景,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能体味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除法之前,有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妈妈给了我4块钱,让我每天用5角,我不知道可以用几天。”于是,教师利用这样一个非常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的例题场景图,让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有的用乘法,有的用减法,还有的说:每天用5角,1元可以用2天,一共就可以用4个2天,共论文导读:程中不仅体会到数学语言的功能,而且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

3.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数学

8天。这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学生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让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现实生活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很有用”,它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1.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教学不应该只重视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2.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色彩。比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把12个圆片平均分,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分的,再用算式表示自己的分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摆法和想法列出了以下算式:12÷3=4;12÷4=3;12÷6=2;12÷2=6,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数学语言的功能,而且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 3.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当学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教师带学生来到操场,指着高高的旗杆问:“这根旗杆有多高?”大多数学生摇头表示不知道。有同学提出:用一根绳子送到顶端,从上往下量。有的同学建议:干脆把旗杆放倒测量。最后在学生的讨论和活动中,利用“同一时间里,旗杆的高度和它的影长成比例”的知识,得出了旗杆的高度。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叙述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使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算用能力。
4.用数学方法提升综合能力。例如,学生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知道了利息的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及时安排了以下作业:
(1)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各种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听。
(2)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怎样存最划算!
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去存钱。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珍惜家长劳动果实的思想教育,实现了学数学与育人的统一。实践证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过程中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活,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接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论文导读:2002,(6).斯苗儿.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价.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吴秉伦.教育学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上一页123
”。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斯苗儿.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4]吴秉伦.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