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脸谱意识形态化人物脸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72 浏览:20376
论文导读:
摘 要:“十七年”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下,其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呈现出符号化、模式化、脸谱化倾向。本文通过对电影作品《桥》、《上海姑娘》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及电影所受的评论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归纳那个特殊时代的电影中知识分子的形象特征。
关键词:十七年;电影;知识分子;形象
1005-5312(2013)27-0139-01
从1949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十七年电影”。作为政治统治与斗争的重要武器,新中国电影有着特殊的功用,而在那个教育尚不发达的年代所谓“读过书的人”的知识分子,因为所属阶层的特殊性,被以“工农兵”为主导的统治阶级划归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之后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又划归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时期对于他们来说是复杂的、沉闷的、甚至是黑暗的。

一、1949年新中国红的雏形《桥》—奠定知识分子与工农兵之间30年的特定符号关系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也是从这里开始知识分子就作为消极、保守势力的形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阻力。
故事讲诉了1947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刚转入战略反攻阶段的东北战场,铁路工人支援前线运动中一个修桥的插曲,影片中由江浩饰演的总工程师被刻画成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影片的第十分钟,总工程师第一次出场,他神态忧郁,头发花白,带着一副厚厚的金丝眼镜,低着头,镜头看不清他的五官,整体形象给人感觉十分的压抑,在影片的前面部分他用自己的狭隘的理论知识来看待工人群众即将进行的伟大创造,面对困难不断的摇头、抱怨物质的欠缺,甚至怀念日本殖民时期的物质丰厚;对于厂长说要发动群众来完成任务,他报以讥笑。知识分子迷信书本、教条,对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劳动力创造力不信任,面对困难畏畏缩缩不敢前进的软弱姿态和形象特征在这部电影中埋下了根源。
影片中经过工人的艰苦努力,电炉终于成功修复,广大的工人群众的抢修桥梁的时候,总工程师似乎被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壮志豪情所感染,自身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他转变的过程中不断的有厂长、工人等正面人物或者谈话、或者以亲身实践进行教育感化。影片中当打风机出了故障,总工程师脱掉大衣走过来,很快就顺利的排除了故障,厂长和总工程师进了一个很有重量感的握手是有意说明知识分子经过了思想改造,他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也才能“变害为宝”。
当一座新的桥已经修了起来,他和所有的工人一起庆祝大桥顺利开通的时候,我们似乎已经可以把这位总工程师看作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了。

二、1958年八大会议后的《上海姑娘》—知识分子形象改观的黄粱一梦

1956年,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社会上对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呼声很高,在这样的背景下,1958年《上海姑娘》上映。
影片突破了《桥》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模式,清新而活泼描写了一对普通的青年技术人员的理想、内心世界与精神风貌,及他们的热情与责任,也细致的刻画了他们在性格上的毛病和缺陷。这些青年技术人员并不是有重大突出贡献的杰出知识分子,也不把他们当作英雄人物加以赞扬与讴歌。他们只是普通的真真切切的青年知识分子,应该说这部影片传达出的知识分子形象是非常客观而真切的。
然而接下来的“反”斗争却让《上海姑娘》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当时的批判缘由主要有三点:一,知识分子在没有党委书记或者支部书记的批评与教育下,居然坚持原则,在建设中发挥了自己的能力,这是取消党的领导,反对的党的领导;二,影片没有描写知识分子的“动摇性、软弱性、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缺点,反而把他们描写的活泼可爱,很有朝气,这是美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影片没有把工人描写成为先进的英雄人物,反而写他们只重视奖金的自私落后心理,为了奖金而闹情绪,这是“往工人阶级脸上抹黑”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上海姑娘》的批判中,知识分子已经被冠以“资产阶级”了,彻底的成了工农兵的对象;其次,《上海姑娘》试图突破自从《桥》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把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原本的面貌客观而真实的展示在银论文导读:
幕上,却遭到主流意识形态的严厉批判。
这两部电影中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以及其现实中所受到的关注与批判表明: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必须具备不坚定、不彻底、软弱性、动摇性等小资产阶级象征,并且只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跟着走,接受批评教育与思想改造,才能够获得光明的前途;另外,任何在银幕上改善知识分子形象的企图都将会收到主流意识形态的严厉批判。
参考文献:
尹鸿.电影艺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马德波.影运环流-马德波电影评论选.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