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情境体验学士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19 浏览:85789
论文导读:是圆的四分之一吗?”正方:“不是。”反方紧追不放:“既然不是四分之一,那这道题就不对了。”正方心悦诚服。这时,教师又追问了一句:“那这道题再添加什么条件就成立了?”正反双方齐说:“再添加‘平均’二字就成立了。”整个辩论过程圆满结束。最后,教师做了评价:“感谢正反双方同学,你们的发言太精彩了,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
摘 要: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才能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在探究与实践情境、讨论争辩情境、实际应用情境、创设竞争情境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阐述一些实际的做法和
体会。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体验;感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创设各种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要重视学生情境的创设,它能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情境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思考学习,在体验中探索感悟。

一、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体验学习数学的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是从动手实践操作中开始的。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他人那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操作时,高涨的学习情绪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探索学习知识,带动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的魅力。
如,教学“8的加减法”时,课前我让学生从家里带8粒蚕豆,准备课堂上使用,我又在每张桌子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小圆圈,学生感到很新奇,觉得莫名其妙,都好奇地睁大眼睛。课堂上,我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个游戏,游戏的要求:同桌每人将8粒蚕豆往圈里掷一次(教师演示),分别记下圈内、圈外各有几粒蚕豆,根据记录的结果,列出加、减法算式。同时要求:做得快的可再做一次,看哪组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教师规定时间)。等待学生都掷完一次后集中反馈,关于8的加减法算式便全部出来了。这节课,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8的加减法的知识。课后,有的学生还意犹未尽,还玩着课堂上的游戏。

二、在讨论争辩情境中体验学习的精彩

马克思曾经说过:“真理是由争辩确定的。”没有争辩,就无法“别异同”“辨是非”。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我们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创设“讨论争辩”的情境,使学生满足爱表现的心理。在争辩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情感的互动,思维的碰撞,完善了自我教育。
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蛋糕分成四份,每份一定是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一场激烈的争辩由此展开。正方代表举起手中的圆片说:“一个蛋糕可以看成一个圆片,我把这个圆片对折之后再对折,是不是把这个圆片分成了四份?”反方:“是。”正方代表剪开圆片拿起其中的一份,问:“这份是不是圆的四分之一?”反方:“是啊。”正方洋洋得意:“既然是四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反方代表有条不紊,顺手把圆形纸片随意撕成大小不等的四块,高举着分得的四块质问:“这是分成四份吗?”正方:“是。”反方举起小小的一份:“这是圆的四分之一吗?”正方:“不是。”反方紧追不放:“既然不是四分之一,那这道题就不对了。”正方心悦诚服。这时,教师又追问了一句:“那这道题再添加什么条件就成立了?”正反双方齐说:“再添加‘平均’二字就成立了。”整个辩论过程圆满结束。最后,教师做了评价:“感谢正反双方同学,你们的发言太精彩了,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佩服你们敏捷的思维、善辩的口才。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课堂上响起了掌声。一道简单的判断题,逐渐地让学生在辩论中由模糊到清晰,孩子在交流中感受到思辨的乐趣。

三、创设应用情境,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怎样写论文www.7ctime.com
、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后,可结合“六一”节教室要进行环境布置,让学生进行一次“美丽教室我的家的设计”,让学生计算教室四周拉上彩带需买多长,窗户都装上窗帘要买多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又如,在学习了“利息”的知识,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查阅资料,去论文导读:
银行实地调查之后,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银行工作人员,一组扮演储户,模拟演示储蓄、取钱的过程。再提出问题,假如老师有一万元钱准备存两年,有几种存法?存哪种好?理由是什么?
教师要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创造充足的探索空间,拓宽学生的眼界,学生的思维就会开放。只有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创设竞争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参与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争强好胜。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适度地采用竞争手段激发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加减法计算教学中,因为加、减运算是其主要教学内容,所以要反复练习,而如果纯粹的反复练习则显得单调乏味。并且由于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很难集中,特别到了练习环节,许多学生会走神,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练习情境,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比如,练习中采用“找朋友”“首尾相接”“夺红旗”“送信”“摘桃子”等游戏方法进行。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可以学到知识,也可以巩固知识。学生在游戏中不自觉地会产生竞争意识,从而培养他们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当学生学会了计算方法后,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先我让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同学手中各拿一张数字卡片。比赛规则是这样的:随着老师喊“开始”口令,各组每个接到卡片的学生,用上一个同学的得数接下去编一道算式,这道算式既可以是加法算式,也可以是减法算式。算出的结果传给下一位同学,下一位同学接着算。各小组成员同心协力争第一。这样的首尾相接游戏,对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效果很好。从这个游戏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最重要形式之一是体验和感悟,教师应善于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感悟。
参考文献:
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肇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