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教学改革浅析高职院校财经类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革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270 浏览:99193
论文导读: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时,大部分高职的学生都会产生排斥心理。然而,大部分教师还是认为经济学不讲基础分析,不涉及数学分析,那就不是经济学了,以至于让学生总认为这是一门极难学习的课程。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较少,被动学习太多,时间久了,学生失去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差。

(四)教师队伍缺乏双师型教师,纸上谈兵的

【摘 要】 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课堂上传授的理论并不是很感兴趣。本文针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的调整、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55-01
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财经类专业都开设了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为日后独立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以及后续的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但在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当中,学生普遍反映这类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内容抽象,难以掌握,学习较枯燥无味。因此,根据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总结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改革,使学生提高对现实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课时安排明显不足

经济学基础教材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在本科院校都是安排两个学期的学习,而高职院校由于只有两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不得不压缩课时。老师要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进程之间不断地取舍和衡量,顾了前顾不了后,和学生良好的知识学习和掌握就形成了矛盾的局面。

(二)忽视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差异性

我国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引进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可以说仅是近十年来的事,以前这只是面向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因此,理论性、技术性浓重,而且注重经济理论知识的技术处理。这就造成了国内各大高校的教科书和课堂教学中充斥着各类理论,往往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无论是在教科书的编写还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教学内容仅是普通本科教学的压缩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也没有很好的注意这种区别,过分强调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这就使得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实用性特点无法体现。
(三)教学方法较为单

一、教学内容上有数学化倾向

当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时,大部分高职的学生都会产生排斥心理。然而,大部分教师还是认为经济学不讲基础分析,不涉及数学分析,那就不是经济学了,以至于让学生总认为这是一门极难学习的课程。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较少,被动学习太多,时间久了,学生失去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差。

(四)教师队伍缺乏双师型教师,纸上谈兵的授课方式不受欢迎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做老师,他们很少通过深入企业和社会一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实经济管理问题。因此,他们多数只能沿用书本上的案例,这就很容易造成纸上谈兵,成为现实经济学讲成了“黑板经济学”,最后肯定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调整教学内容

经济学内容体系庞大、深奥,各种流派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政策各有不同,应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如经贸类专业涉及的内容应包括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均衡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宏观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等等。对于不同的专业应各有侧重,注意基础理论的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的紧密衔接,同时对于过于复杂的数学分析和理论证明可以简要解释,甚至一笔带过,对当前热点的经济问题加以整理贯穿于经济学的教学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使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除了最主要的讲授法外,还包括讨论法、案例法、数学分析法、练习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供求理论中均衡变动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我国二手房政策的变化来源于:免费论文www.7ctime.com
分析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案例法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是关键,一般来说应注意案例来源应多样化,注重其专业性、新颖性和时效性。比如在讲到寡头垄断当中的串谋时,就联系到了2007年我国方便面厂家集体涨价事件,结合当时的新闻报道,使学生不但了解了社会时事,又能够通过事件学习相关理论文导读:入理解。经济学本身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论性的基本原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原理的形成思路,也就是一种思维过程。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经济学理念的培养和塑造,引导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各种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可能得
论,做到深入理解。
经济学本身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论性的基本原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原理的形成思路,也就是一种思维过程。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经济学理念的培养和塑造,引导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各种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可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栾志强,连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究[J].经济师,2009(3)
刘记红.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07(8)
[3] 景维民,周立群.新形势下经济学课程设置思路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7(1)
[4] 方福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