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友谊小学生友谊质量结构及其进展特征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85 浏览:85432
论文导读:势如何,值得系统考察。据此,首先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小学生友谊质量的结构;其次在此基础上,运用已形成的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学生友谊质量特点,一方面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改善儿童友谊质量,促进个体更好发展提供新的思路。2 研究方法2.1被试
摘要:基于国内外研究,运用问卷法探讨小学生友谊质量的结构,形成小学生友谊质量的测评工具,进而考察小学生友谊质量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生友谊质量由支持性、信任感、冲突性、陪伴娱乐性、重要性、沟通性6个维度组成;(2)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具有理想的信效度,可作为评定小学生友谊质量的工具;(3)小学生友谊质量总体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且中年级到高年级发展迅速;(4)小学生友谊质量总体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高于男生。
关键词:小学生;友谊质量;结构;发展特点
1003-518412013)04-0361-07
1 问题提出
儿童的友谊是两个个体在相互喜欢的基础上形成的双向、平等、亲密而持久的特殊同伴关系。友谊质量指两个个体间友谊关系的亲密程度(杨丽珠,徐敏,马世超,2012)。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是儿童青少年主要的发展任务(Poulin&Chan,2010)。高友谊质量作为一种保护性因素,使儿童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而低友谊质量作为一种危险性因素与较高的外显行为(externalizing behiour)相联系,并且能够预测儿童的被欺负行为,在幼儿园没有朋友的儿童当在小学一年级时有更高的内隐问题。
研究者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友谊质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幼儿友谊质量结构为有效性、冲突、帮助、排他性、坦露消极情感5个方面(Ladd,Kochenderfer,&Coleman,1996)。于海琴和周宗奎(2004)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小学生友谊质量包括亲密、安全、陪伴分享、肯定价值、冲突5个维度。邹泓、周晖和周燕(1998)对国外问卷进行修订,认为中学生的友谊质量包括帮助与支持、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Parker和Asher(1993)对儿童期有最好朋友的儿童的友谊质量进行了测量,认为友谊质量包括亲密交流、陪伴与娱乐、冲突解决、帮助和指导、冲突和背叛、安全与关心。众多学者对不同年龄段友谊质量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结构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友谊质量是由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组成的多维结构,国外对友谊质量结构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而国内主要是通过修订国外问卷或者只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考察结构,仍需更系统研究。
从年龄发展的角度看,主要研究集中在考察“不同年龄儿童如何理解友谊的?”Bigelow(1977)的研究表明,7~8岁儿童认为朋友就是一些可以互相得到回报的个体,是可以提供便利,有好玩的玩具,并能分享儿童对游戏活动期望的人。大约10~11岁,儿童期望朋友之间能够互相维护,并对彼此忠诚;11~13岁时,认为朋友间可以分享相似的兴趣,并应做出积极尝试去互相理解,愿意自我暴露。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友谊关系的理解是不断变化的。从性别发展角度看,男孩与女孩的友谊总被认为是有差异的,女孩更注重成对的亲密朋友关系,这总是以自我暴露、同情、互相依赖以及满足照顾他人的需要为特征,而男孩通常是以娱乐、竞争、控制、冲突为特征的群体朋友关系,女孩的友谊表现为具有更高水平的支持性,男孩的友谊有更高水平的冲突性。纵观以往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青少年。
儿童进入小学后与同伴交往逐渐增多,其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始建立友谊关系(林崇德,1995),那么小学生友谊质量的结构是怎样的?随儿童年级的增长,友谊质量的发展趋势如何,值得系统考察。据此,首先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小学生友谊质量的结构;其次在此基础上,运用已形成的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学生友谊质量特点,一方面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改善儿童友谊质量,促进个体更好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开放式问卷被试。在朝阳市1所小学1~6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取。首先运用好朋友提名问卷让学生进行提名,在具有互选朋友的学生中,每年级随机抽取20名,共120名被试。
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编制被试。从大连市3所小学1~6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被试,经配对后有效被试共761名,随机选取392名被试作为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和项目分析样本,剩余的369名被试作为验证性因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
素分析样本。
小学生友谊质量发展特点论文导读:个项目中抽取公共因素,删除了因素载荷较低和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中载荷值近似的题目,最终形成24道题的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组成各因素题目的内涵对6个因素进行命名,按贡献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支持性、信任感、冲突性、陪伴娱乐性、重要性、沟通性。理论构想中亲密性与支持性合并为1个
被试。从大连市另外3所小学1~6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被试,经配对后具有互选朋友且有效被试共700名。
2.2工具

2.1小学生友谊质量开放式问卷

从全面收集小学生友谊质量特征这一目的出发,根据友谊质量定义设计以下开放式问卷题目:(1)说说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最让你开心的事?(2)说说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最让你伤心的事?(3)什么事情会使你和好朋友之间的感情变好?(4)什么事情会使你和好朋友之间的感情变糟?

2.2最好朋友提名问卷

请所有被试填答最好朋友提名问卷,按照与自己关系的亲密程度依次写出班级内3个最好朋友,选取具有互选朋友的被试。

2.3自编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

被试根据与“最好朋友提名问卷”中的第一个最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填答“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问卷采用5级记分,“1~5分”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2.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和AMOS7.0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项目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小学生友谊质量结构,用方差分析考察小学生友谊质量的发展特点。
3 研究结果

3.1小学生友谊质量结构

3.

1.1理论建构

首先,对开放式问卷进行编码,编码原则为:(1)如果学生只是陈述事件,但没有明确写出是什么,把这种句子标示为描述朋友间交往的行为表现;(2)如果写出的词和相应行为表现内涵不一致,按照行为描述的内涵标示为相应的词。根据以上原则,把意义相近和意义截然相反的归为一类,最后设置28个有意义码号,通过对码号之间关系分析,发现可以把意义相近的合并到一起。进而总结出以下7个类属,同时进行码号频次统计,见表1。 其次,结合理论推导(Parker&Asher,1993;Ladd et al.,1996;邹泓等,1998;于海琴,周宗奎,2004),认为友谊质量的结构主要包括支持性、冲突性、信任感、重要性、沟通性、亲密性、陪伴娱乐性7个因素,在此基础之上,编制成含有54道题的初始问卷。
3.

1.2初步项目筛选

由心理学专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以及具有长期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对问卷项目的可读性、适宜性、语义表达,等进行审阅和修改,删除较抽象以及重复的题目,对剩下的47道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392)。
3.

1.3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对探索性因素分析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849,Bart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系数为2030.096(p<0.001),适合因素分析。通过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47个项目中抽取公共因素,删除了因素载荷较低和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中载荷值近似的题目,最终形成24道题的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
根据组成各因素题目的内涵对6个因素进行命名,按贡献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支持性、信任感、冲突性、陪伴娱乐性、重要性、沟通性。理论构想中亲密性与支持性合并为1个维度,将其命名为支持性,其它维度旋转后没有变化,说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得到的6个维度基本与理论构想相吻合。
3.

1.4项目分析

对探索性因素分析剩下的题目进行项目分析,采取极端组比较法,检验项目的鉴别度。按问卷总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取总人数前27%与后27%分别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然后检验每个项目在这两组被试得分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各个项目上,高分组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p<0.001),表明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剩余的项目有理想的区分度。
3.

1.5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4个项目的因素载荷在0.444~0.715之间(p<0.001),说明得出的维度能够较好地预测各题。同时,拟合指数(如表3)表明小学生友谊质量结构模型与实证数据拟合理想,说明6维度模型是合理的。
3.

1.6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59,分半信度0.860,重测信度0.768(p<0.001),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16~0.750之间,分半信度在0.609~0.792之间,重测信度在0.456~0.694之间(p<0.001),说明问卷具有理想的信度。
效度评估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相容效度3个指标。题目请心理学专家、发展心理学博士研究生以及小学教师对其语义表达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代表性、适宜性等进行评价,使问卷具有理想的内容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理想的结构效度。检验此问卷与周宗奎等修订的P论文导读:
arker和Asher(1993)编制的友谊质量问卷18个项目的简表(周宗奎,张春妹,Yeh Hsueh,2006)之间的总分相关,相关系数r=0.807(p<0.001),说明该问卷具有理想的相容效度。

3.2小学生友谊质量发展特点

为考察小学生友谊质量的发展特点,首先,以友谊质量的总分为因变量,采用3年级(低、中、高)×2性别(男生、女生)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694)=0.675,p>0.05。性别主效应显著F(1,694)=5.630,p<0.05,且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年级主效应显著F(2,694)=16.135,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Tamhane),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中年级与高年级差异显著(p<0.05),且高年级显著高于中年级。
其次,分别以友谊质量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3年级(低、中、高)×2性别(男生、女生)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研究结果见表4。
如表4所示,年级主效应显著,性别主效应显著,年级与性别交互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年级和性别分别对小学生友谊质量有影响,低、中、高年级小学生友谊质量在男孩和女孩两个水平上的发展趋势一致,或者说小学男孩、女孩的友谊质量在低、中、高年级中趋势是一致的。进一步进行单因变量方差分析(Univarite),结果表明,在各个维度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不同性别在支持性F(1,694)=10.117,p<0.01、信任感F(1,694)=4.365,p<0.05和重要性F(1,694)=8.012,p0.05)。在支持性F(2,694)=5.418,p<0.01、信任感F(2,694)=3.049,p<0.05、重要性F(2,694)=6.497,p<0.01、沟通性F(2,694)=24.855,p<0.001、陪伴娱乐性F(2,694)=17.328,p<0.001、冲突性F(2,694)=9.908,p<0.001维度上年级主效应显著。
进一步对年级进行事后比较,结果表明,在信任感维度上,低年级与中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年级与高年级差异显著(p0.05),中年级与高年级差异显著(p<0.05),且高年级显著高于中年级,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高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在沟通性维度上,低年级与中年级差异显著(p<0.05),且中年级高于低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差异显著(p<0.05),且高年级高于中年级,低年级与高年级差异显著(p<0.05),且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冲突性维度低年级与中年级差异显著(p0.05),低年级与高年级差异显著(p<0.05),且高年级显著低于低年级。 4 讨论

4.1小学生友谊质量的结构

4.

1.1小学生友谊质量的6维结构

研究形成了由支持性、信任感、冲突性、陪伴娱乐性、重要性、沟通性构成的小学生友谊质量6维结构模型。友谊质量的6维模型既能全面地反映出中国文化背景下小学生友谊质量的本质特征,又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脉相承。
支持性指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朋友在情感、行为等方面互相鼓励、关心和帮助的程度。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理论构想中的亲密性维度与支持性维度合并为支持性,从定义上看,亲密性是指个体与其朋友交往时,双方自愿将自己的秘密和情感坦露给对方的程度,主要体现在情感方面的亲密。有研究者认为,亲密是支持的重要成分,在一个亲密的谈话中,朋友彼此提供切实的建议和感情支持(莎伦·布雷姆,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苏珊·坎贝尔,2002/2005)。而支持性包含朋友间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帮助、鼓励,可见,情感支持是支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将亲密性与支持性合并为一个维度是合理的。Newcomb和Bagwell(1995)提出的宽类型——窄类型模型认为,相互喜欢(彼此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依恋)、亲近性(朋友之间的自我暴露)、忠诚性(彼此的联盟和相互支持)是衡量友谊质量的关键指标。支持性维度的含义与这些关键指标相似。
信任感,指朋友一方相信另一方,是对朋友的信赖程度。主要表现在朋友间彼此能够相互信任。如“他答应我的事,都能做到”、“她说话算数”、“我们彼此信任对方”等等。这与Bukowski,Hoza和Bo-ivin(原创论文www.7ctime.com
1994)在考察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友谊质量结构中的安全性这一维度意义接近,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相信和依赖他们的朋友是友谊的核心特征之一。信任感是朋友长期交往由于双方“言必信、行必果”的实际行动积累起来的。
冲突性,指朋友间因在思想和行为的不一致性而形成的一种对立状态。当儿童一方对另一方行为、想法或言语提出反对意见时,往往同伴间的冲突就产生了。如“我们会为一点小事争吵”,“我把他的笔弄坏了,他就生气了”等。与以往国内外友谊质量的结构进行比较发现,从幼儿到初中生的友谊质量结构中都包含这一维度。冲突性是友谊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之一。
陪伴娱乐性指朋友间经常一起活动或互相陪伴。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中,都强调在一起玩和陪伴是友谊关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并认为它是友谊关系的成分(Buhrmester&Furman,1987)。有研究表明,当问及儿童和青少年“友谊是什么时?”,陪伴与娱乐是为数不多的两个年龄段都提到的友谊特征(Berndt,1982)。能与同伴在一起娱乐、玩耍是孩子增加友谊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
重要性是指渴望得到朋友更多的关注和接纳,是论文导读:
对友谊关系的认可和积极反馈,体现朋友在对方心中的重要地位,例如,“每次出去玩她都先找我”。儿童友谊关系让彼此体验到自己在朋友心中的优先性,这能够加强朋友间的喜爱和依恋,是促进和巩固友谊关系的情感纽带。
沟通性指朋友间在思想与感情上的交流。如,“他总是能给我讲我喜欢的故事”“我们遇到问题经常在一起商量”等。沟通满足了彼此互动的需求,使朋友双方感到愉快与满意。有研究表明,较高的语言能力是高友谊质量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日常生活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而促进朋友之间的沟通,沟通有助于友谊关系的发展、改变和维持。
4.

1.2小学生友谊质量各维度的内在关系

友谊质量的6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各个成分上看,信任感是友谊的基础,只有双方相互信任,彼此忠诚对待,才可能发展更亲密、更真挚的友谊。冲突性、沟通性是形成友谊关系的催化剂,影响着友谊关系的发展、改变和维持,在儿童交往中,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吴鹏,刘华山,刁春婷,2012),没有解决的矛盾可能暂时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友谊质量,但如果双方能够很好地沟通,相互了解,还可能会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常言道:“不打不相识”,冲突解决好,朋友就会“和好如初”,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友谊。陪伴娱乐性是形成友谊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而言,虽然已经进入了学龄期,但与朋友之间的交往主要体现在陪伴与娱乐上,在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中相互了解,提高友谊质量。重要性是促进友谊质量的情感纽带,而支持性是友谊质量的最高表现形式。

4.2小学生友谊质量发展特点

4.

2.1小学生友谊质量年级发展特点

从年级发展上看,小学生友谊质量总体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具体分析,低、中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中、高年级之间友谊质量发展迅速,且高年级显著高于中年级。深入分析友谊质量的发展规律,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受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影响。小学儿童在认知、理解他人的行为过程中,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林崇德,1995)。在塞尔曼提出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中,中、高年级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基本处于相互性角色采择阶段(10~12岁),这一阶段儿童能够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因此,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的儿童在与朋友交往时,能准确地理解和推断朋友的行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进而更善于协调自己的行为促进与朋友之间关系的维持和发展。
其次,儿童交往需要的变化。以往研究认为,6~9岁的儿童,以日益增长的被同伴接纳的需要为主要标志,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经常与许多同伴在一起玩耍。通过对小学生友谊质量开放式问卷收集的资料归纳而成的类属进一步分析发现,小学低、中年级朋友之间的关系以玩伴型为主,即友谊关系以陪伴娱乐性为主,冲突发生较多,与特定的朋友交往时间短,稳定性弱,因此,友谊质量相对较低。而从中年级到高年级,陪伴娱乐性、冲突性迅速下降,而支持性上升趋势明显,朋友之间的关系逐渐发展为密友型。有研究者认为,在9~12岁期间,儿童由被同伴群体认可的一般需要转变为对特定的朋友之间亲密关系的需要(Parker et al.,2006)。高年级儿童朋友之间的交往强调心理上的互惠,心理的互惠有助于建立持久的稳定的友谊关系(林崇德,1995),因此,在这个阶段友谊质量迅速发展。 4.

2.2小学生友谊质量性别发展特点

从研究结果来看,小学生友谊质量总体具有性别差异,并且是女生高于男生。从以下两方面分析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
从男女孩交往形式上看,男孩往往形成“帮”,而女孩往往形成“对”,即男孩经常在群体中进行竞论文导读:
争游戏或体育运动,而女孩经常与某一同伴建立持久的更具合作性的友谊关系。在同一时间里对更多朋友的投入可能会降低这些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更小的朋友圈子会增加关系的亲密性(Poulin&Chan,2010)。有研究者也认为,女孩好朋友之间比男孩好朋友之间更愿意分享彼此的秘密,互相倾吐心声,进行自我表露(张文新,1999),以上原因都有可能使女生比男孩更容易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亲密的、持久的个体间的友谊关系,友谊质量也更好。
从男孩与女孩交往内容上看,女性的友谊是“整体的”,涵盖许多方面的经历,而男性友谊是“有限的”,做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伙伴(Buhrmester&Prager,1995)。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女孩可能往往把与自己关系最好的朋友看得更重要些,同时也会更在乎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友谊关系可能更亲密与稳定,友谊质量总体更高;而对于男孩,做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伙伴,相对之下,与特定朋友的友谊质量就会低些。

4.3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对小学生的友谊质量结构和发展特点进行了考察,但仍然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在未来研究中探讨。首先,以往研究指出,友谊关系存在着产生、发展与终止的过程(Parker&Seal,1996)。那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友谊质量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将来可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友谊质量总体和不同性别动态发展轨迹进行考察。其次,儿童与同性别的朋友或者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友谊质量是否可能存在其独特的特点?不同的社交网络的(班级内朋友、班级外但在校内或者校外等)朋友之间友谊质量又是如何?同龄与混龄朋友之间的友谊质量是否有异同?等等,在未来研究中可以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5 结论
5.1小学生友谊质量由支持性、信任感、冲突性、陪伴娱乐性、重要性、沟通性6个维度组成。

5.2小学生友谊质量问卷具有较理想的信效度,可作为评定小学生友谊质量的有效工具。

5.3小学生友谊质量总体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且中年级到高年级发展迅速。

5.4小学生友谊质量总体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高于男生。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