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意趣文同山水诗中“归止”意趣技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06 浏览:9401
论文导读:故乡梓州盐亭县之诗人读书所在,野径幽深,松花堕粉,苔叶翻翠,虫鸟春音,环境极为可人,《晓入东谷》所言“读书破茅庐”之处,亦指此地。《盐亭县永乐山扣云亭》所咏,源于盐亭县令李某邀请诗人游历兹邑,此地长江远山,爽气缭绕,境地开阔,令人心旷神怡。《早晴至报恩山寺》之报恩山寺,或在作者故乡梓州某地,其中“烟开远水双鸥落,日
摘要 画山水和写山水,都是人类在向大自然代致相思,妙的是文同二者兼善,其抒写游宦途程的诗作充溢着在山水中安顿生命的乡关之旅与归止之情。本文从对故乡川蜀山水胜景的留恋,对晚景的偏好及隐者的归趣等几方面来认识文同山水诗的独特情怀。
关键词:文同 山水诗 归止 晚景
:A
文同,字与可,四川省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属绵阳)人。北宋皇祐元年进士,历官通判邛州、知普州、陵州、兴元府、洋州、湖州等地,文同能诗善画,兼善画竹和山水。历来认为他的画名超过了诗名,其实他的诗也独标高格。苏轼评他有“四绝”:诗、楚辞、草书、画,诗为第一绝,尤其精妙,有《丹渊集》四十卷,《全宋诗》辑录其诗二十卷,其中山水诗最有特色。“作为诗人,由于他生长在风景如画的川北山乡,出仕后又历经川西、汉江以及浙江吴兴等山川景色或雄奇或秀丽的地方。这些州郡大都远离朝廷,民风淳厚,政事宽简,这使得他能有闲情逸致欣赏和表现山水自然景物,创作出大量的山水诗。”这些作品中,作者除了善于切入画境之外,在情思上,特别表达出恋乡与生命归止于山水自然的意趣。

一、本乡的山水胜景

文同山水诗中最直接的表达,是以川蜀本地风物为题,吟咏对故乡山水的依恋与归趋,其中所涉诗篇多达几十首。与诗人最亲近的当是故乡梓州,其《东谷茅斋》所写即为故乡梓州盐亭县之诗人读书所在,野径幽深,松花堕粉,苔叶翻翠,虫鸟春音,环境极为可人,《晓入东谷》所言“读书破茅庐”之处,亦指此地。《盐亭县永乐山扣云亭》所咏,源于盐亭县令李某邀请诗人游历兹邑,此地长江远山,爽气缭绕,境地开阔,令人心旷神怡。《早晴至报恩山寺》之报恩山寺,或在作者故乡梓州某地,其中“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是文同山水诗创作中的名句。诗人有多首山水诗作吟咏“墨君堂”,此堂乃作者祖辈遗产,因爱之深切,多出名句,如《墨君堂晚晴凭栏》之“墨君堂中看新霁,十里平林铺净绿。青烟一去抹远岸,白鸟双来立乔木”。
梓州之外,诗人曾在四川多地为官,每逢胜迹,必形之吟咏。文同曾知汉州,即今四川广汉,其《炭泉险道》之炭泉或在汉州境内,诗写其险迫逼仄、高深危颠给人深刻印象。《下金鸡山》亦然。此篇编为《临邛诗》,作者曾知邛州,临邛在宋代称邛州临邛郡,今四川邛崃县,则金鸡山当在郡境内,诗有“岩猿与溪鸟,一似过飞仙”的掠影。又有《过金鸡关》。金鸡关,当在金鸡山,因气象古拙,风烟恬淡,春深岚重,禽声花色集凑,让诗人无限留恋。《飞泉山寺》编为《陵阳诗》。作者曾知陵州,治所在四川仁寿县东,凌阳郡事稀少,故有闲暇广事游览。诗写幽胜的山寺从早至晚,爽气浮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翠,其中“风吹月中桂,天香满人衣”是令人击节的句子。登上堪比宣州谢眺楼的《临阛阁》,诗人以“卷帘千嶂远,入座一川平”写其登览之胜。另有《观风阁》之“风从半天下,月向平地起”之危阁空阔。这几处所咏均在陵州。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本乡风物之幽胜,常常让诗人爱不释笔。如《普州三亭》。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三亭所咏为均逸亭、东溪亭、碧崖亭。《东溪亭》之金鲫翻跃萍荇,翠鸟飞越兰苕,煞是可爱。《彭州南楼》写来气势沛然,如唐代山水诗之视角多变:危楼飞檐,湖光山色,秀野乔林,大岷雪山,景致令人目不暇接。所咏“回头大岷雪,千仞玉赞元”,大约是“更喜岷山千里雪”句所本。《安仁道中早行》之安仁县,唐代置,故城在今四川大邑县东南三十里。诗写江头欲晓,好风无限,物象新得,让诗人一见倾心。《剑州东园》之剑州,宋代普安郡,后升为隆庆府,治所在四川剑阁县,其东园气象清华,诗满卷轴,令诗人笔不释手。《什邡道中》之什邡,汉代县名,一作汁邡、汁方、汁防,故城在四川什邡县。什邡道上风景如画,可见高林广道,入水平田,村落晴烟,诗情画意兼具。《续青城山四咏》之《飞赴寺》、《香积寺》,均在剑南名山青城山深处,风光自不同于山外:幡影临风,日暮钟声,声形具现;碧琅玕怀抱着红芙蕖,黛色的山峦拱卫着巍峨的殿阁,乃此地山水殊相。另有《临汉亭》之金穴,山名,在四川懋功县,产金;《题凤凰山后岩》之凤凰山,在四川南溪县北,山形似凤凰而得名;成都杨氏江亭等地均为风景奇绝之处,诗人往来其间,流连忘返,不忍相别。

二、归、闲、静、幽的归止样态

文同《墨君堂》诗有“萧爽只自适,谁能爱论文导读:
吾庐”句,对家宅的依恋无比深切。宦游催归的坐骑虽如水流般急切,但暂留又何妨,毕竟风景故乡独好,可归此聊息。归于乡野,即便一座简陋的小桥,亦能好景独享。盘桓于故乡的山光水色,即是生命终极的归止。《什邡道中》末联“飞鸿正南下,归意满云边”人亦如鸟,归巢,还家,意味着诗人在故乡山水间终于找到了安顿生命的方式。
“安能恰会此时闲,静与诗翁吟晓雪。”(《东山亭》)生命的闲静状态,是作者辗转各地的生命途程中最向往的。故而诗人常能发现“静无车马痕”(《东谷茅斋》)的幽胜之地。车马代表名利场上的喧闹,本于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意,作者对此的疏离是要凸显其绝俗之念,因为人生贵轩豁,世务的纷扰总能促进诗人和山水的晤对。故诗人对幽胜之地的恋恋之情,爱之不能轻易挥手远离。以致“夜久殊未还,峨冠露盈几”(《观风阁》)不忍离去,则归止自然。人在山水中,归或不归,皆因风物之可爱。又因文同崇尚治绩宽简,故诗人可以清襟临风照水,美景赏心之余,又得乐事之慰。《山舍早起探晴》之“萧然此清兴,不似戴华簪。”戴华簪,意谓穿戴官服官帽,指做官。此时,诗人的野袂幽襟,已被涧花、岩水熏染而醉,华簪亦被清兴掩过,全无俗世执念,一如诗人对竹间风光的赏爱,只得“幽襟谢嘉贶”(《宿山寺》),贶,赠,赐。幽襟当可配山水的嘉赐。文同就是故乡的诗豪,在傍晚时分回归,吟诗作赋,安享山水。

三、晚景的归止暗示

文同山水诗中,如《后溪晚步》、《宿田家》、《墨君堂晚晴凭栏》、《晚至村家》、《夏夕》、《闲居院上方晚景》、《晚次江上》、《凝云榭晚兴》、《宿云屏山寺》、《宿山寺》、《宋复古度支晚川晴雪》、《晚雪湖上寄景孺》等,均以“晚”字名题。诗篇所涉晚景意象有晚云、晚岫、晚晴、晚霭、晚霞、晚照、晚晖、晚雪、晚步、晚鞭、晚策、晚厨、晚耕、晚色、晚态、晚兴、斜日、斜晖、夕晖、落晖、残晖、暝烟、暮烟、暮寒、暮霞、落霞、残霞、夕阳、残阳等。如《观风阁》之晚步徘徊;《方湖》之日暮笛声;《亭口》“有客独来登暮霞”之灿烂暮霞;《残秋郊外》之暧暧晚晖;《郊外》之晚云、落晖;《闲居院上方晚景》“晚岫峰峦若画屏”之暮山如画;《晚次江上》“远峰犹落晖”之山气夕佳;《凝云榭晚兴》“晚策倚危榭”之楼榭晚赏;“远渡孤烟起,前村夕照明”之明煌夕照;《晴步西园》“林端明晚霞”之晚霞明赏;《四照亭》“此景谁能论,残霞独凭几”之片片落霞;《新晴望北山》“晚日洒新雨”新雨后之晚照晴爽;《欲雪》“晚照空外灭”;《静观》“无语凭栏日斜”;《入谷马上四首》其二“晚水日光寒”;《早秋山水砚屏》“晚霭隔远岫”,透过傍晚的烟岚雾霭,隔空望去,远岫遥岑竟如入画屏般明丽秀逸、绮丽多姿。 大约诗人背井离乡的生命漂泊之感,永远没有着落,所以诗人永远有向往安顿之欲。由此,日暮黄昏的意象,应该是最能引起诗人共鸣的了。最早大约源于《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苍茫暮色中,思妇盼良人,牛羊知归圈,那份最平实的生命欲求,具有恒久的感召力。大约傍晚时分,是一天中最安谧的时刻,人的生命节律,同自然的生命节律一道,归于止泊。由此,苍然暮色,最能感发诗人的情怀:“怪禽啼旷野,落日恐人行。”(贾岛《暮过山林》)“乌纱巾上是黄尘,落日荒原更恐人。”(赵师秀《十里》)诗人最怕黄昏时分的漂泊无依了。于是诗人寻找的永远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里的乡关,并不完全是地域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归依,是精神止泊的居所。(参见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
故文同山水诗更多以日暮时分牛羊、鸿雁等动态回归的画面,表达自我同自然的生命契合。《早晴至报恩山寺》:“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飞泉山寺》:“远渚凫雁落,前岭牛羊归。”《宿田家》:“日落云四起,牛羊下高原。”《施公潭》:“啼穴饥鼯出,翘滩宿鹭归。寒光清彻骨,晚气润沾衣。东谷牛论文导读:2003年版。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三联书店,1992年版。作者简介:郁慧娟,女,1973—,河北清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工作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上一页123
羊下,摇鞭去夕晖。”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野烟散尽,凫雁落巢,人亦踏月而归,各得其所,一片安宁与静谧,让诗人似乎忘了游宦之身,甚至有了隐遁出世的幻觉。

四、隐者的归趣

“东窗日已满,犹托隐囊眠。”(《东窗》)东窗高卧的诗人,幻化为一隐者形象,相伴残秋郊外的池中之莲与东篱之菊,一任岁华节物的变换,以眼前樽酒慰藉生命在尘世的离席。隐者远离俗世,求的是“朝暮山水间,年华不知老”(《斗碧亭》)与“高原聊振衣”(《郊外》)的超出尘埃之表的风神,直入左思“振衣独长想”的高远辽阔的出世境界。故诗人在《自斜谷第一堰泝舟上观石门两岸奇峰最为佳绝》中急呼:“安得鸡冠数棱田,便可诛茅此居止。”这是欲付诸实践,砍伐茅草以筑居室作归止之计。于是,诗人在《汉中城楼二首》(其二)中想象出:“晚霭昏斜谷,晴阳露斗山。将身就清旷,名路尔何颜。”晚霭晴阳交替间,斜谷斗山峥嵘而来,此时,名利之路已淡化出诗人的视野,根本无颜现身于青山绿水间。不然“稚圭贫亦乐,一部奏池蛙”(《晴步西园》)。南朝齐文士孔稚圭,不乐世务,在居宅周围盛营山水,或读书,或独酌,旁无杂事,安贫乐道。门庭之内,草莱不剪,其间有鸣蛙不绝,稚归以私家鼓乐自娱,人与蛙鸣其乐融融,旁若无人。文同于此期效前人,因其此生所求,亦不过盛赏山水而已。最妙的是诗人时时期待相访餐霞饮露之人,并以之为知音。不然,“樽酒聊自持,同谁感时节?”(《欲雪》)大约只源于:论文范文网www.7ctime.com
有欲雪的日暮,萧散的山水,与徜徉其间的同行之人。“日午亭中无事,使君来此吟诗。”(《郡斋水阁闲书六言二十六首》之《湖上》)使君,作者自称。使君多有闲暇游览吟诗自乐,见出治绩与清明。故而无论何时何地,皆可迟留或归住于山光水色中。

五、生命的皈依

游宦的途程中,文同写过一首《槐庄渡口》:“云烟飘泊树微茫,一岸人家带夕阳。欲上高原便回首,可怜风物似吾乡。”行走在路上,偶然一瞥间,忽觉风物如故乡旧识,心内顿生缠绵悱恻之情,目光留恋处,不忍相别,直如这句“可怜风物似吾乡”,大约是每一个离故乡越来越远的人都会有的与山水风景的邂逅。实际上这种写法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愿望,即人融入山水自然的执着意愿与欲求,在山水中寻求灵魂的止泊与精神的家园,从而使山水精神与人的精神交契合一,使宇宙山川的广大存在,提升为人的生命存在,凸显出大自然山水中人的精神性皈依。于是,诗人由眼前有限的山水风物之中,往往能生发出心灵的远游,幻化出乡关的梦寐。乡梦悠悠,故园迢迢,熟悉的路程,夕晖中亲切的风物,一切都充满了温馨。画山水和写山水,都是人类在向大自然代致相思,妙的是文同二者兼善,其诗作尤其充溢着在山水中安顿生命的乡关之旅与皈依之情。
注:本文系宋代山水诗意趣研究(BSY2010-01);元代山水诗与北方风物研究(NJSY12209)。
参考文献:
丁成泉:《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3] 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三联书店,1992年版。
作者简介:郁慧娟,女,1973—,河北清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工作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