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文学创作中幻想与满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887 浏览:81348
论文导读:“作家试图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他(主角)赢得我们的同情,作者似乎把他置于一个特殊的保护神之下”,“如果在我的故事的某一章节的结尾的结尾,我让主角受伤,流血不止,失去知觉,我肯定会在下一章节的开始让他受到精心的护理并逐渐恢复起来,如果第一卷以他们乘的船遇到暴风雨沉默为结尾,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答辩{#Get
【摘 要】 作家说,“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不到最后一个诗人死掉,最后一个诗人是不会消失的”,这种心灵意义上的诗人就是靠幻想建立起来的,而对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来说,幻想和满足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文学创作;幻想;满足
1006-0278(2012)04-168-01
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文学创作行为和孩子的玩耍行为实质上并无两样,都是一种幻想世界的建构,不同的是孩子在玩耍时虽然倾入了大量热情,但他总会把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分开,因为他意识到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差距,而且他的幻想源自于底层意识的愿望,即希望长大成人;而相比之下,作家的幻想可能会变得更加模糊,他会把现实世界和幻想的世界不自觉的加以联系,甚至“喜欢把自己想象出来的事物和真实世界中可能的和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种不自觉的联系使得自己的某些心理情感方面得到慰藉和满足。
按照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来说,人们的幻想总是基于自身的需要,即“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愿望都是一次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最希望得到的东西都出现在火焰的幻想中:烤鹅,火炉,圣诞树,奶奶的怀抱……借幻想来满足现实中的未被满足,这是所有人们共存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常会看到,不幸福的人才会幻想得到使自己的幸福的东西(例如基本的衣食生活条件),很少看到富人们还幻想着那些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东西,他们有着其他更高的幻想。有意思的是,只有穷人愿意把这种不被满足的幻想以文学作品呈现出来。
幻想和满足还和时间有关系,尤其是过去的经历和记忆。一般说来,儿童时期的经历会对以后的心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儿童时期的不幸福有可能激发长大之后的幻想,这种幻想是满足儿童时期留下的潜意识愿望。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长篇小说《卡拉马卓夫兄弟》中有写到父亲被害的情节,这种情节的设置可能和他十八岁那年父亲被害的回忆有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观点),父亲被害的经历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以致于体现在文学创作的想象中来。
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时期经历对作家后期心理形成的影响有关如下论述,“凭着我们从研究幻想得来的知识,我们应该预期如下事态,现实强烈的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期经验(通常是童年时期的经验)的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这段论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童年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作家李洱说,文学创作的源泉就在于不幸的经历,如果你过得不快乐,那这就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所在,抓住这个灵感,你就能写出好的东西。作家朱文颖也以苏童为例,说苏童在回忆他少年时代的那场病,他在一个阴暗的南方小屋里看着天花板,听着外面的雨声。“如果没有少年时期的这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就没有今天的苏童”。同样,这种童年某种场景的回忆也使鲁迅先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朝花夕拾》散文回忆集。正是这种在儿童时期留下的不被满足的愿望,才导致了最初的幻想,以致于对后来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这种生命体验是长期性的,可能是十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长期蛰伏在心灵最深处,以这种生命体验为蓝本写出来的文学作品才最真实最感人。
文学创作中的幻想和满足还直接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主角中心论。每部作品都会有一个主角,作为整部作品的线索和叙事中心,主角的命运也就是整部作品的行文脉络,毫无疑问,一旦主角死亡,这部作品也就没有价值了。弗洛伊德认为,“作家试图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他(主角)赢得我们的同情,作者似乎把他置于一个特殊的保护神之下”,“如果在我的故事的某一章节的结尾的结尾,我让主角受伤,流血不止,失去知觉,我肯定会在下一章节的开始让他受到精心的护理并逐渐恢复起来,如果第一卷以他们乘的船遇到暴风雨沉默为结尾,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我们可以肯定,在第二卷一开始就会看到他奇迹般地获救——没有这样的情节,故事将无法进行下去。”主角似乎是整部作品中最安全的人,所有跟着他的人可能都会为他牺牲,也可能都会跟随他安全抵达目的地,总之,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角的这种英雄般的感觉就是:“我是不会出事的!”,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自我”。这种以主角为中心的故事是符合读者接受的,所有读者都希望主角能得到他想到的东西,历尽艰难,获得宝藏,或得到公主的爱情,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得不把主角看作是作者化身,作品中主角的经历或许是作者未经历而想经历的,或者是未实现的愿望。作家常常给人一种把小说写得像自传的嫌疑,因此有人曾指责郁达夫喜欢把自己的私生活写进小说里。主角中心论也是文学创作中关于作者本身的幻想与满足的议题的探讨,文学的虚构性告诉我们主角是虚构的,文学与现实的关联性也告诉我们主角的性格特点是和作者本身有很大关系的。所以,以主角为中心的小说仍是过去、当前和未来文学作品的主体,所谓悲剧就是主角在结局死亡,所谓喜剧就是主角在结局得到愿望的到的东西,皆大欢喜。如果抛弃主角中心论,不把主角当做故事发展的主线,而是主角在故事中间死亡,或者是主角在剧情中间发生转换,以这种情节为主体的小说应该还是是未来文学创作的一个尝试方向吧。
文学创作中的幻想和满足,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重要因素,也是作家之所以为作家的重要因素。因为不被满足,所以幻想,所以诉诸于文学创作,在文学作品中满足自己的愿望,这或许是作家情感发泄的一个渠道。作家使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我们也相信,在文字中,在故事中,在别人不易察觉的幻想中,我们也是一个诗人,我们是在幻想中得到满足的诗人。
参考文献: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张唤民,陈伟奇译.知识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