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综述21世纪初西蜀词研究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49 浏览:16395
论文导读:年至2012年)五代西蜀词研究,可以发现多数学者一直围绕传统角度研究西蜀词,如阐释西蜀文学的形成原因,同时还有整体性研究西蜀词的。现将21世纪初的十年时间内有关于西蜀研究论文做一整理,以供参考。关键词:西蜀词心理上地域上道教原因观自2001年至2012年的西蜀文学研究,内容庞杂,研究角度有传统亦有新颖的变换表
摘 要:纵观21世纪初(2001年至2012年)五代西蜀词研究, 可以发现多数学者一直围绕传统角度研究西蜀词,如阐释西蜀文学的形成原因,同时还有整体性研究西蜀词的。现将21世纪初的十年时间内有关于西蜀研究论文做一整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西蜀词 心理上 地域上 道教原因
观自2001年至2012年的西蜀文学研究,内容庞杂,研究角度有传统亦有新颖的变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地理因素为切入口研究西蜀词

词作为一种文体 ,在其早期阶段带有明显的北方文化的气质。从晚唐、五始,词的面貌逐渐发生了变化,词的南方化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作者以南人居多;二是词的内容以言情为主,意象多为南方风物;三是风格以婉约居多,意境具有朦胧、精致、温润的特点,而五代西蜀,是一个特定时段和地域范围内的概念。它包括前蜀(891至925年)和后蜀(926至965年)地域是指四川地区。正因于中国西南部,自然不能逃脱学者对其地理因素的研究,承接20世纪九十年代以传统的地理因素论西蜀词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又有诸多文人学者以此为切入口,该地自古以来即为富饶之区,自秦凿都江堰成功,成都平原就成了富庶的天府之国。因土肥沃,无凶岁,逐渐形成了巴蜀之人少愁苦而轻易淫佚的风气。如《《集》与地理文化》(陈未鹏 苏州大学 2007)。
二、正如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同样是一个研究西蜀文学的较为传统的着力点。
“五代是词这一新兴文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 西蜀是当时的一个创作中心。蜀词得以兴盛的因素有很多, 蜀地城市经济的繁荣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三、西蜀词人个案研究,如《欧阳炯研究》(杨兴涓 四川大学),是一个传统的题材,结合史料对欧阳炯的生平行踪加以系年,对学界某些错误的认识以及一些涉及欧阳炯身世和人品的问题进行了辨析。

一、新的突破:如何准确界定和描述词派的风格

现当代词学界居于多数一派词学家的意见是把词派的风格归于阴柔一类, 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如廖仲安《词派选集·简谈诗歌流派( 代序言) 》: “词, 又名曲子词, 唐代初起于民间,……风格有刚有柔, 曲调有短有长。但晚唐时流入温庭筠、韦庄等文人手中之后, 遂成为供给贵族们尊前娱宾遣兴之用的作品, 以温柔婉约为主要的风格。”华钟彦《集注·前言》: “《集》收词五百首, 多咏女子生活与男女相思。所选十八家,……显然是以气类相引, 遂构成以柔靡婉丽为主要风格的派。”吴熊和《唐宋词通论·词派》: “宋人奉《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固多以《》为宗, 论词亦常以《》为准。词婉丽绮靡的作风, 因此也就成了词的传统风格, 对后世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不容忽视的有两点。一、《集》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作品未以男女为题, 据何尊沛《论“词”的题材类型》一文统计, 其题材类型多达20 余种, 已远远超出男女的狭窄题材。二、《集》中不乏语言清新朴实之作, 亦有不止一位风格较清丽的作家, 如韦庄、孙光宪其人其作。唯其如此, 早在清代, 词家兼词论家张惠言即为之慨叹: “词之杂流, 由是作矣。”(《词选序》) 其后, 李冰若因之论析: “词十八家, 约可分三派: 镂金错彩, 缛丽擅长, 而意在闺帏, 语无寄托者, 飞卿一派也。清绮丽秀, 婉约为高。
中唐以后国势的衰颓、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动荡不安,文人们的理想与现实严重冲突,加之前后蜀君主均不思进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取而耽于享乐, 政治失意的文人没有了驰骋疆场与政坛的雄心, 没有了对事功向往的开阔眼界和博大胸怀。蜀中封闭、富裕的生活又使他们无所事事, 他们的追求不得不由外部的社会转向内心, 转向自我的情感体验,而形成而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自然词中多有“把玩”味道,看似将女人成为一种“欣赏”对象,实则是满足内心的一种物欲及性欲的需求。如孙光宪《浣溪沙》: 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 湿云新敛未梳蝉。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 此时模样不禁怜。词人无法遏止的兴奋, 就不仅是翠袂、宝钗等装束, 更来自兰沐初休的女子充满诱惑力的姿容和风韵。《从西蜀艳论文导读:
情词看男性主体意识的演变》。

三、道教的兴盛与西蜀词的形成

众所周知,西蜀是词的发轫之日,也是道教的兴盛之时。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会存在何种联系?《试论五代西蜀词的道教因素》(刘斌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一文拟从词牌、仙话、题材、语汇四方面揭示道教对五代西蜀词的浸染,《词的道教题材及其文化意蕴》(林杰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文,从题材方面分析了道教对词的影响和渗透。

四、整体性研究西蜀文学

虽然目前学界已对前后蜀文学有了零星的关注,但仅停留在对个别作家和作品及个别问题的探讨,而《前后蜀文学研究》(张海 四川大学)将前后蜀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方向。
纵观自2001年至2012年的西蜀文学研究,内容庞杂,研究角度有传统亦有新颖的变换,这都丰富了学术的多样化,然而这十三年的论文及成果,远非两笔可带过,但通过以上综述, 应该说, 我们还是大致扫描了它的理论视角及成果,西蜀文学的兴起,风格形成,及其衰落。西蜀文学因其地理,历史,经济有其独特的一面,当然, 还有更多更为精彩的论断,诸如“男性视角的成因”等等值得我们去多角度的探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汗水浇灌西蜀文学之花,相信她会开得更绚丽。
参考文献:
《前后蜀文学研究》(张海 四川大学)
《试论五代西蜀词的道教因素》(刘斌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穆瑞娟(1986.11-),女,河北唐山,河北大学研究生院古代文学专业,职称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