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法制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893 浏览:71308
论文导读:”。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
摘 要: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1002-7661(2013)31-207-01
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普法势在必行。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呢?

一、提高认识、明确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而且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严重,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制常识。这些现象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熟练掌握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语文教师同时还要积极参加“普法”学习,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现行教育法律法规选编》等),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或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才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相反,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法律知识,根本谈不上法制教育渗透。就如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就不可能向学生教授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7ctime.com
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
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文章时,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同时,又要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文物的爱护意识,让学生明白:如刻字“某某到此一游”、私自据为己有,私自贩卖等凡是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讨论“我家祖传的古玩,可以买吗?”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也是违法。文物国有,任何人可以保存,但不得转卖,更不能倒卖。

四、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和交流的热情。
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面对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论文导读: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上一页12
气愤填膺。
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五、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例如写作指导时,可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认识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利用法律文书,指导学生学习记叙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应用文中的合理运用。学生们便能很清楚地区分叙述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用法了。通过类似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法律知识,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了自己的法制行为。
搁笔沉思,猛然惊觉:语文与法制,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