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我国2008年至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评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765 浏览:107319
论文导读: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以某些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只影响某些特殊经济领域中的信用和货币状况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两类。前者是指从质和量
摘 要: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危机也从最初的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适度宽松”到如今的“稳健”的政策转变。本文在对货币政策相关理论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2008年至今的3大主要货币政策进行简单的评述,重点在于分析近年来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预测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货币政策;居民消费物价指数;GDP增长率
1672-3309(2012)03-87-03

一、货币政策一般理论回顾

可供货币政策当局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3大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以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信用和货币状况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以某些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只影响某些特殊经济领域中的信用和货币状况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两类。前者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包括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管理、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后者是指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大体包括:银行再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指导性信贷计划和信贷政策等。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目标——最终目标 ”的间接传导机制和“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户”的间接传导体系。但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存在的诸种障碍却影响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一般情况是和财政政策共同使用,它们的共同目标是达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特征,其中,时滞性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而反经济周期调节指的是货币政策的“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过热时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准备金率等,反之则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与信贷等。

二、从指标看2008-2011年我国经济的基本面

1.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

CPI指数是用来反映一个经济体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虽然CPI在反映通胀水平上有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并不影响我们观察近年来我国通胀水平的大体走势。
■图1我国2008年至今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走势
分析图1不难发现我国近年来通胀水平变化程度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2008年上半年还是处在一个较高通胀水平上,到了2008年末至2009年上半年却又达到一个负的通胀水平,即通货紧缩,进入2010年明显可以看到通胀水平在不断的攀升,截止2011年4月份我国CPI指数达到153。一般说来CPI大于5%就是处在一个源于:7彩论文网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严重通货膨胀的水平。

2.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

GDP增长率反映的是总体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虽然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是依然能够保持很高的增速。

图2 200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
主要依据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简单的概括如下:2008年前3个季度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同时也面临着高的通胀水平,从第四季度开始至2009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速有所下滑,没有面临通胀甚至产生紧缩的压力,2009年后两个季度至今经济增长速度回升,基本维持了10%左右的增速,但是也必须看到通胀压力也在不断的攀升。所以,自然而然的把2008年至今的经济基本面分为3个阶段:前期面临的是快增长高通胀,中期面临的是增长下滑同时伴随通货紧缩,后期至今增速回升同时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所以,根据货币政策的“逆经济风向行事”规则,前期应当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中期应当是宽松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期应当是适度从紧到从紧的货币政策。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今年来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一个高的增长速度,但是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面临着种种困难,比如说上面提到的高通胀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包括人均收入水平以及福利水平的差距,所以笔者认为至少最近10-20年里,我国的主要任务还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只有努力“把蛋糕做大”,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据此笔者认为总体上的货币或者财政政策都应当以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

三、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一)2008年的货币政策——前紧后松,适时而变

中国人民银行自2008年1月25日至2008年6月25日连续5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幅度为0.5个百分点。然而,2008年9月25日央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同时决定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2008年10月15日起又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9日起再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2008年12月25日起又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论文导读:5%和27.68%。尽管如此,仍然比上年末分别高出23.29和9.86个百分点。另外,2009年央行没有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利率水平进行调整。(三)2010年的货币政策——应对预期通胀,政策取向明确中国人民银行自2010年1月18日起连续7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于2010年底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央行之所一开始就采取这
12月25日起,继续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以看到,2008年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断上调然后又下调的过程,从1月份至6月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不断上调到9月份至年末的不断下调,同时9月份开始还伴随着存贷利率水平的不断下调。另外,央行在2008年总共公开市场业务交易98次,同样的是前期多发行央票而后期多回购央票。不难看出,我国2008年的货币政策经历了前期收紧到后期宽松的过程,这与2008年一开始防止物价水平增长过快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无关系。然而,我们从GDP增长率的走势图可以看到,2008年后期的政策转向效果并不是很好,虽然降低了通胀的水平,但是明显的使本来高速平稳的经济增速变慢。防止总水平过快上涨,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宏观政策相应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到“灵活审慎”,货币政策也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一是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二是于9月和10月连续三次下调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三是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四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五是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货币信贷平稳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业稳健运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灾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加大。

(二)2009年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增加流动性,保增长

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实施了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自年初起逐月加快,到11月末,两者增速分别达到34.6%和29.7%,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高峰。从信贷增长情况看,全年贷款余额达到40万亿元,新增贷款达到9.59万亿元的历史高位,比上年多增4.69万亿元,是2007年新增贷款3.64万亿元的2.63倍。货币和信贷的高速增长,为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但是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市场泡沫加速膨胀的负面作用。正因为如此,从上年10月起,银行开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稳步回收市场流动性。在货币市场操作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停滞的双重作用下,2009年12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开始回落,M1和M2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了2.25和2.02个百分点,降至32.35%和27.68%。尽管如此,仍然比上年末分别高出23.29和9.86个百分点。另外,2009年央行没有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利率水平进行调整。

(三)2010年的货币政策——应对预期通胀,政策取向明确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0年1月18日起连续7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于2010年底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央行之所一开始就采取这样的货币政策,笔者认为主要在于2009年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过多的流动性以及带来的高通胀预期、资产泡沫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奠定了货币政策的基调。同上年相比,该年的货币政策源于:7彩论文网标准论文www.7ctime.com
取向应该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所以,从应对预期通胀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从宽松变为适度宽松。2009年为保增长而侧重于保证充足的货币供给、增加市场流动性;而2010年为防通胀,同时要继续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应更加注意政策的精细化操作,确保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实现既有效控制通胀预期,又防止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目标。

(四)2011年以来的货币政策——继续应对通胀水平的走高

从2011年1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来,至5月18日再次上调已经合计年内5次上调准备金率,此阶段上调之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21.0%的历史高位。并且,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从过往的几个月来看,GDP的增长率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但是CPI指数有居高不下的态势,而且国内负利率的时代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因此,很多专家学者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还有很大的加息空间,甚至有学者指出今年加息至少100个基点以上。

四、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近几年的央行货币政策基本上是符合“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政策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首先就是货币供应量持续上涨,其中M1增速尤其明显,特别是2009-2010年几乎保持30%左右的同比增速,截止2011年4月份我国的M1达到了26.7万亿元,而M2更是达到了75.7万亿元之多,另外信贷规模也不断增大,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外汇储备也达到3万亿美元之多,随着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速了外汇储备的缩水,人民币面临着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处境等。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好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在于货币政策本身的缺陷,比如货币政策滞后效应,但是不难看出政府对保持经济增长以及控制通胀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