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观照林语堂美学思想观照下苏东坡诗词英译研究题目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75 浏览:24322
论文导读:地。对于诗歌来说,其外的体裁指的是诗词格律,内的体裁指的是与作者个性有关的风度文体:写实、幻象、乐观、悲观、幽默等等。林语堂的翻译美学观对作者的风格的细划一方面说明林语堂对诗词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也为诗词翻译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诗词翻译的研究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3.林语堂英译苏东坡诗词中美的再现

摘 要: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翻译家,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美”的标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翻译的角度讨论“美”的翻译家,首次提出了“美”的翻译标准,认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就是原文的风格与内容并重,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本文旨在透过林语堂”美学“思想的阐释,在美学思想关照下探讨其在《苏东坡传》中对苏东坡诗词的英译,分析林语堂的美学翻译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其苏东坡诗词英译作品之中的。
关键词:林语堂;美学思想;苏东坡诗词
0.引言
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翻译的科学性伴随艺术性,翻译的艺术性强化了它的科学性。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几乎所有命题都具有哲学和美学渊源,都是对文学中美学的探讨和评价。美学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而林语堂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美学思想,他认为,“谈翻译的人首先要觉悟的事件,就是翻译是一种艺术。凡艺术的成功,必赖个人相当之艺才,及其对于该艺术相当之训练”。本文结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苏东坡诗词的英译,通过分析林语堂提出的美学翻译思想来探讨林语堂是如何实现其“美译”观点的。

1.林语堂翻译标准中的“美译”思想

林语堂在《论翻译》中提出了翻译标准问题。他认为翻译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我们必须记得这所包括的就是:第一、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第二、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第三、是翻译于艺术文的问题。”在这里,林语堂提出的“美”的标准比严复的“雅”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对于“美”,克罗齐认为创作应以“审美综合”为原则,心灵活动“来自情感,基于情感”,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他并认为世界一切美术都是一种表现,而表现能力,为一切美术的标准。林语堂深受克罗齐的影响,他认为,翻译除用之外,还要兼顾到美,使翻译成为一种艺术。而译艺术文最重要的是解决“美”的问题。“译艺术文最重要的,就是应以原文之风格与其内容并重。不但须注意其说的什么,并且须注意怎么说法......故文章之美,不在质而在体。体之问题即艺术之中心问题......凡译艺术文的人,必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神韵预先认出,于译时复极力发挥,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务。”也就是说,在翻译时要根据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遵循译语的行为规范,在了解原文“风格”、“神气”的基础之上,以“句译”为手段,实现译文与原文间的语言转换,并尽力达到“音美”、“意美”、“形美”。

2.林语堂“美学思想”下的诗学观

林语堂作为一位国学大师,对中国古典诗词非常热爱,并将许多优秀作品译成英语,在西方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他在认真研读、创作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诗学观。在《吾国与吾民》中,林语堂系统谈到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盖宗教的意义为人类性灵的发抒,为宇宙的微妙与美的感觉,为对于人类与生物的仁爱与悲悯。”“替中国文化保持了圣洁的思想”。诗完全是思想染上情感的色彩。而中国人常以情感来思考,……”。[3]林语堂创造性地发展了语言哲学家洪堡特的“外的语言形式”(指语音形式)和“内的语言形式”(指纯粹的和智力的方面),把文字形式界定为“外的体裁”与“内的体裁”(outer form and inner form)。外体裁是指语言的表面形式,内体裁则指文体风格,包括了内容和精神的因素。林语堂特别重视外的体裁与内的体裁的和谐一致,认为只有内外体裁的和谐才能达到美的境地。[4]对于诗歌来说,其外的体裁指的是诗词格律,内的体裁指的是与作者个性有关的风度文体: 写实、幻象、乐观、悲观、幽默等等。林语堂的翻译美学观对作者的风格的细划一方面说明林语堂对诗词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也为诗词翻译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诗词翻译的研究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5]

3. 林语堂英译苏东坡诗词中美的再现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写于 1945 年,他一生以写《苏东坡传》为著作骄傲之一,前后费时十年,可见下了真功夫。他采用西方传记文学的写法,活灵活现地塑造出了一位才华横溢、性情豁达的大文学家。这本传记中的苏东坡带有林语堂本人挥之不去的影子,是林语堂自己对苏东坡的理解,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融入苏东坡中,在心灵深处与苏东坡产生强烈的共鸣。
论文导读:诗之所以为诗,而非散文,中文英文道理相同。英文诗主要,一为练词精到,二为意境传神,与中文诗无别。所以译诗的人,尤其应明此点。”,“意境第

一、自不必说。”林语堂特别注意准确传达原诗中上一页123下一页

 3.

1.语言形式之美

3.

1.1音韵美的再现

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格律诗和词)非常注重音韵节律之美,对押韵、节奏、平仄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传统英诗对音韵也有很高的要求,除无韵体诗外,大多数都是押韵的,抒情诗更是如此。虽然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诗韵曾一度受到冷落,但总的来说,韵诗仍是英诗的主流,而且当今有越来越时兴之势。
如在苏东坡以中秋为题的词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6]
How rare the moon, so round and clear! /With cup in hand, I ask of the blue sky, /“I do not know in the celestial sphere /What name this festive night goes by?”/I want to fly home, riding the air, /But fear the ethereal cold up there, / The jade and crystal mansions are so high! /Dancing to my shadow, /I feel no longer the mortal tie.[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阕中每一句最后一个字分别是:“天,年,寒,间”,押 [an] 的尾韵。林语堂翻译的英文译本仍然保留了原来词中押韵的用律手法,以一个尾韵“ai”为主,分别为“sky, by, high, tie”其尾韵的分布也与原文基本相同,在音韵上成功地再现了原词一韵到底的特色。此外,“festive”、“fly”、“fear”与“feel”压头韵 [f] ,增强了音美。
3.

1.2.形式美的再现

形式之美即诗句长短和对仗工整之美,有助于表达诗词的意境之美,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保留原文形式和结构上的特点,林语堂在这方面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如苏东坡悼念朝云的词《西江月·咏梅》: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惋,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6]
Bones of jade, flesh of snow, /May thy ethereal spirit stand unafraid, /Though the dark mist and the swamp wind blow. /May the sea sprite中国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
s attend thee, The paroquets and cockatoos befriend thee. Thy white face doth powder spurn; /Vermilion must yet from thy lips learn. /Flesh of snow, bones of jade, /Dream thy dreams, peerless one. /Not for this world thou art made.[7]
这首词的前后阕头两句使用了对仗,译文按照英诗的形式,利用单词的重复(thee, thy等)和句式上的重复(下阕的第三行重复了上阕的第一行),增强了节奏感,加强了抒情效果,而该诗行内部的顺序又有所变化,虽重复而不显得机械、单调,好似音乐的主旋律把上下两阕的内容贯穿起来。
3.

2.意境传神之美

林语堂认为,“诗之所以为诗,而非散文,中文英文道理相同。英文诗主要,一为练词精到,二为意境传神,与中文诗无别。所以译诗的人,尤其应明此点。”,“意境第

一、自不必说。”[8]林语堂特别注意准确传达原诗中论文导读:

的意境。林语堂认为,“意境的译法,专在用字传神。”他还提出“字神”一说,认为诗与散文之别在于“诗人能运用语言文字之直接的传感力,使于意义之外,读者能得一种之暗示,受一种之冲动……不善用字之暗力者,徒执字字对译之义将全句文义译出,则不如不译之为妙……达意而不传神之作品,不能名为翻译,只可说是原文”。在《西江月·咏梅》这首词的最后两句“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暗含了朝云的名字( 晓云),空灵蕴藉,言近旨远,增大了翻译的难度。在译文中,舍去了“云空”和“梨花”象征意义较大的词,而是采用西方读者能够理解的纯艺术观念来表达诗中的意境。这里,译者通过“Flesh of snow,bones of jade,”与前面的句子相互呼应,再次强调了“梅”指的是“朝云”的冰清玉洁,同时引出了“Dream thy dreams,peerless one,Not for this world thou art made”。从译文里可以看出苏东坡不屑于世俗的纷争,并赞美了其无与伦比的崇高品质。“Dream thy dreams,peerless one,”与“高情已逐晓云空”具有相同的内涵,“Not for this world thou art made”准确传达了“不与梨花同梦”的意境。
4. 结语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林语堂对《苏东坡传》中苏东坡诗词的翻译在再现原诗的审美效果上是成功的。林语堂的“美学”思想深刻影响着其诗歌的创作与翻译,译诗在语言形式和意境传达方面都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原诗的美学特征,使诗歌内的体裁与外的体裁保持和谐一致,“音美、形美、意美”有效地传达到了译文中。
[参考文献]
林语堂.论翻译[A].罗新璋编.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局,2009.
汪家羽.“形”神”间的“美”——林语堂翻译研究[J],黑河学刊,2012.
[3]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冯智强.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5]黄宁夏.林语堂诗学观与诗词翻译策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
[6]林语堂.苏东坡传[M].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7]Lin Yutang. 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8]林语堂.论译诗[A].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选编.诗词翻译的艺术[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