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地形学基于扩展地形学国内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学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04 浏览:13334
论文导读:,这概念扩展至少包含两项内容:一是突破了传统强调的客观科学描述与记录,扩展为强调主观心理认知的描述与记录,引导出更多设计内涵;二是体现了当代一种操作策略和主观目标。地形学概念正扩展为一种强调创造性观察和操作的场地书写,与设计密切相关。

2.扩展的地形学扩展地形学探讨的是在变迁人地关系中设计与建造问

本文试图从扩展地形学的角度探讨国内工业遗址景观的改造,希望新的角度的切入能给当下的工业遗址景观改造以启发
扩展地形学观念

1.地形学概念扩展

从词源学上看,地形学“topography”由“topo”(场地/地点)和“graphy”(书写)组成,这概念扩展至少包含两项内容:一是突破了传统强调的客观科学描述与记录,扩展为强调主观心理认知的描述与记录,引导出更多设计内涵;二是体现了当代一种操作策略和主观目标。地形学概念正扩展为一种强调创造性观察和操作的场地书写,与设计密切相关。

2.扩展的地形学

扩展地形学探讨的是在变迁人地关系中设计与建造问题,需建立一种辩证观,是吉迪翁提出的“对我们生活时代而言可取代的生活方式的诠释。”扩展地形学建筑的实现,关键点在于——不单纯站在自然保护角度排斥人类建设,也不单纯站在人类建设角度谈论对自然的操作,而是承认这样一种混合存在的状态,这需要在复合视角下对“自然”进行特写描述。
(1)不同的自然
景观学三种风景说曾有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之分的诠释,今天,人们发现自然美不仅有艺术价值,在生态和整体平衡方面对人类本身也有实用价值,第

二、第三自然区别日益模糊。

地形并非等同于自然,莱瑟巴罗在《地形故事》中说道:把地形看作自然,在两点上是错误的:首先它不仅是具体的物质实体,而且是这些具体实体的群体;其次它的表现形式不可与人类或人造的分开。这说明地形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范畴的自然的混合所激发出来的新领域。坦然接受这种人造和自然不可分割状态,寻找到介于其间的中间状态,根据不同情形有所侧重,这是扩展地形学真实观基础,而这种真实观的形成,非一蹴而就,它来源于人类与土地的恩怨纠缠。
(2)人地恩怨
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创造了恋地情结(topohila)一词来研究人的环境知觉、态度和价值观。它可定义为一切人类与物质环境之间的情感纽带。当场所或环境成为充满情感事件的载体,会唤起人们这种情感,地形学扩展为变迁人地关系建立辩证立场,将基础建立在一种源于:论文写法www.7ctime.com
混合自然之上,在人地相互影响和限制关系中,在全球化和地域化冲突共存的状态中,提出思考问题,确立努力方向,形成建筑、景观和城市共同的精神气质。自然与人类便在这样的相互制约中又相互促进,循环反复,演变为一部永远上演的人地恩仇录。
海德格尔曾提倡:人类文化和地形环境相结合,可以消除为发展而发展出来的贪婪,可以抵抗技术的半自为性力量。这在后工业化时代,尤其是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的工业遗址改造,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3.扩展的地形学研究对工业遗址改造的启示

作为应时而生,应地而起,具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地形学扩展现象,正在当代学科发展中日益显现。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迅速地发展,城市中留下了大量工业闲置土地,特别是中国,伴随着全球化的后工业转型,以惊人数量和速度建造城市实体同时,也在生产着几乎同样数量的城市空墟,对于今天如何有效利用闲置工业用地,实现自身资源和人文资源循环再利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作为不断发掘地形中潜藏人类记忆和情感结构,在多样性中认识遗产与身份的扩展地形学,有着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上的启示。
工业遗址的开放式景观设计

1.闲置工业遗址概念

所谓闲置工业用地是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闲置不用的地段。它们曾见证了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许多国家的工业遗址也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地。虽然工业遗产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作为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术语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

2.工业景观成因

闲置工业遗址,只有基于历史和社会所赋予的遗产意义价值之上,才有可能将工业设施产生的美感提升到艺术美学的高度。现代派艺术家和地景艺术家们都纷纷认识到这点,向人们展示了工业遗址被艺术化再利用的价值。当今,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不同专业的科技工作者、设计师们都纷纷置身于环境生态的保护、生态恢复与补偿的设计中。

3.国内工业遗址改造现状

我国早期对工业遗址的改造基本上都是采用卖地、搬迁操作模式,然而这种操作模式所面临的是资源利用率低、拆迁费用高等诸多问题,造成大批具历史文化价值且具论文导读:
开放潜力的工业遗址和工业建筑遭到破坏和资源浪费。
1988年,台湾建筑师登琨艳对苏州河畔的旧仓库的成功改造,吸引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安营扎寨,再利用闲置工业遗址,带动了我国旧工业建筑的保护性再开发。当今,我国各大城市将许多工业遗址改建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岐江公园的成功改造与开放利用,更是为我国闲置工业遗址的改造和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4.工业遗址改造策略

(1)地景艺术手法
地景艺术关注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因素,考虑自然演变和再生过程,利用自然元素再造自然,是对自然的提炼和升华。地景艺术家们正是用批判的姿态、发现的眼光,关注现代都市生活和工业文明带来的变化。
其中的代表人物史密森曾提出“艺术可称为调和生态学家核工业学家的一种资源”的想法,强调了地景艺术关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创作理念。场所中的人在开放式的景观设计中,感受到不同的动态景观。在大盐湖石油勘探遗留下的工业废墟作品创作中,他秉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业遗产地的关注进行创作,通过对工业遗产地特征的彰显,以及对工业文明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揭示和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生态问题。
(2)场所精神的回归
工业遗址地有其特殊的景观和特定的周边环境,不同的场所蕴含着不同的记忆,构成一个个不同的时空单元。人们在不同的时空单元情景中,顺着记忆和使用痕迹的脉络,发现自我、发现历史、寻求共鸣。而场所记忆过程是动态的,其可发展、可利用的部分,并非简单挪用,而是通过引申、变形、嫁接、重组、抽象等手法,将空间体验用场所记忆表达出来,重新组织到新的景观秩序中。这点可以借鉴西方:1970年,风景园林设计师理查德·哈格在西雅图煤气厂的改探索中,为工业遗产的改建拓展了一条新思路:如将原有的工厂设备全部拆除,把受污染的泥土挖去并运来干净的土壤,种上树林、草地,建成如画的自然式公园,将花费巨大,哈格决定尊重并利用基地现有的资源,从已有的元素出发进行设计,而不是把这些资源、元素从记忆中抹去。经过有选择的删减后,剩下的工业设备被作为巨大的雕塑和工业遗迹而被保留了下来;东部有的机器饰以亮丽的色彩,有的被覆盖在简单的坡屋顶之下,成为游戏室内的器械;将工业设施和厂房改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设施,使原先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丑陋的工厂保持了其历史、美学和实用的价值。
哈格的设计方案将原有遗址的印记和灵魂得以延续,使人们曾厌恶的工业设施和工业遗址重新获得了高度的审美情趣与社会价值,这都得益于哈格对场地场所精神的思索,这值得国人借鉴。
(3)生态手段的应用
当今,生态的含义逐渐变得广泛,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之说。自然生态指自然环境中人与动植物、微生物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他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社会文化层面意指人与社会文化中各个要素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而正是工业遗产地景观形态的保护与创造的理念使得这两方面得以回归。
工业遗址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工业科技价值,由于以往的工业生产给环境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恢复工业遗址地的生态环境是工业遗址地景观形态创造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例如:德国的杜伊斯堡工业遗址区的改造中,并非简单植树种草等复绿工程,而是在规划设计和生态回复上采取了多样的手段,实现了设计师拉茨提出的“保持工业遗产地的原有生物活动,并艺术化地展示他们变化的过程。”的设计理念。首先,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其次,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护,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第三,水的循环利用采用了科学的雨洪处理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和美化景观的双重效果。其多样话的生态恢复方法,给荒芜的工业遗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并形成了形式独特、富有魅力的景观形态,工业遗址地在这种形态转变中重新找到了它在文化生态中的位置。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