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社会工作北京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情况及学校社会工作路径大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08 浏览:20583
论文导读:344.2理由分析34-434.2.1微观体系34-354.2.2中观体系35-414.2.3宏观体系41-435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路径探讨43-515.1学校社会工作路径介入的必要性43-455.2学校社会工作的普及路径,应以试点到推广45-475.2.1学校社会工作在北京地区的普及近况455.2.2建立试点学校,学校社会工作者推广45-475.3学校社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儿童这一群体日渐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流动儿童迁入城市之后面对着来自学业、生活从及社会等各方的压力与影响,其心理健康不可避开地会受到波动。由此,本论文将目光定位在流动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试图通过比较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全面了解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心理差别,并以社会生态体系论述视角探索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不足产生的理由。此外,本论文在国内外社会工作相关探讨成果基础之上,研究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路径,力图促进学校社会工作在实践领域的运用。为了深层次地把握北京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本论文分析了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心理健康近况,将二者进行比较,以差别中总结导致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不足的主要理由,并以学校社会工作角度从及社会生态体系论述视角提出相应的策略。笔者应用访谈法,加之采取《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两所中学的34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流动儿童188人,本地儿童153人。本探讨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探讨,本论文的基本结论与策略:1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堪忧,超过半数的被调查流动儿童有着轻度及从上的心理不足。2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着显著的差别,普通中学本地儿童的心理不足总检出率显著低于农村中学流动儿童的检出率。3流动儿童所体现出的主要心理不足包括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焦虑从及人际联系与敏感。4流动儿童对待心理健康的态度较本地儿童更为被动。基于上面陈述的探讨近况与结论,本论文提出了构建学校社会工作路径的策略与倡议。首先,社会工作者要联合政府、社会组织等在流动儿童中学建立学校社会工作试点;第二,社会工作者要将全体流动儿童纳入服务对象中,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第三,社会工作者协助流动儿童与学校、家庭、社会等体系建立紧密关系,拓宽资源整合的路径,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建设争取资源。关键词:流动儿童论文心理健康论文社会生态体系论述论文学校社会工作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摘要6-7
Abstract7-9
1 绪论9-17

1.1 探讨背景9-10

1.1 流动儿童群体的出现9

1.2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与学校社会工作9-10

1.2 探讨作用与目的10-11

1.2.1 论述作用10

1.2.2 现实作用10-11

1.2.3 探讨目的11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7

1.3.1 我国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探讨近况11-14

1.3.2 我国流动儿童学校社会工作的探讨近况14-15

1.3.3 国外学校社会工作的探讨近况15-16

1.3.4 探讨评述16-17

2 探讨设计17-22

2.1 探讨内容17

2.2 论述依据17-19

2.3 核心概念19-21

2.3.1 心理健康19-20

2.3.2 流动儿童20

2.3.3 学校社会工作20-21

2.4 探讨办法21

2.5 探讨地点与对象选取21

2.6 探讨工具21-22

3 探讨结果22-34

3.1 样本基本状况22

3.2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近况22-24

3.3 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不足总检出率对比24-26

3.4 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中重度心理不足检出率对比26-28

3.5 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对心理健康所持态度的比较分析28-33

3.5.1 对自我心理健康的态度28-29

3.5.2 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态度29-31

3.5.3 对家庭心理互动的态度31-32

3.5.4 对朋辈之间心理互动的态度32-33

小结33-34
4 探讨结论与分析34-43

4.1 探讨结论34

4.2 理由分析34-43

4.

2.1 微观体系34-35

4.

2.2 中观体系35-41

4.

2.3 宏观体系41-43

5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路径探讨43-51

5.1 学校社会工作路径介入的必要性43-45

5.2 学校社会工作的普及路径,应以试点到推广45-47

5.

2.1 学校社会工作在北京地区的普及近况45

5.

2.2 建立试点学校,学校社会工作者推广45-47

5.3 学校社会论文导读:2
工作的服务路径,以广覆盖到多元化47-49
5.

3.1 服务对象广覆盖47-48

5.

3.2 服务内容丰富化48

5.

3.3 服务形式多元化48-49

5.4 学校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路径,以微观体系到宏观体系联动49-51
5.

4.1 实现资源路径整合,打破案主与外体系之间的互动壁垒49-50

5.

4.2 实现资源路径整合,加强案主与外体系间的互动有效性50-51

6 探讨展望51-52
参考文献52-55
附录1 访谈提纲55-56
附录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HS)56-58
附录3 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58-60
致谢60-61
作者介绍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