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知青“后知青文学”溯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911 浏览:45641
论文导读:
摘要:论文对“后知青文学”起源进行细致的辨析和梳理,认为“后知青文学”并不像探讨界认为的起源于1990年代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而是伴随着1980年代初国家上山下乡政策的调整,知青主体的重构,作家自我意识的自觉,文学作出的必定反应和调整。探讨认为,以“知青文学”到“后知青文学”是集体记忆的“我们”的写作到个人记忆的“我”的写作的改变。正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后知青文学”转变了“知青文学”“诉苦”和“炫痛”的单一写作方式,拓展着自身写作疆域,在“我是谁?”“农民是谁?”等不足上作出了自己的深思。关键词:知青文学论文后知青文学论文溯源探讨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5
Abstract5-7
绪论7-21
第一章 “知青文学”基本方式探讨21-32
第一节 “知青文学”的基本特点21-27

一、 “诉苦”21-22

二、 “炫痛”22-27

第二节 “知青文学”的宏大叙事27-29
第三节 知青集体记忆文学的建构和维护29-32
第二章 “后知青文学”的基本特点32-46
第一节 以“潮流化”到“非潮流化”32-33
第二节 以“集体叙事”到“私人叙事”33-38
第三节 “后知青文学”的知青和乡村——从韩东的《知青变形记》为中心38-46
第三章 “后知青文学”溯源46-64
第一节 “后知青文学”:以 1980 年代中期开始46-49
第二节 《棋王》:寻“后知青文学”之根49-54
第三节 我是谁?——知青主体的再造54-60
第四节 谁是农民?——乡村的重建60-64
结语64-72

一、 以“我们”的记忆到“我”的记忆64-68

二、 “为孩子们记住黑暗和灾难”68-72

参考文献72-76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76-77
后记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