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英语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41 浏览:23348
论文导读:
摘 要: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影片名是电影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影片的灵魂。电影片名翻译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影片对观众的吸引程度。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探讨电影片名翻译,检验其是否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电影片名 “三维”转换
一、引言
电影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许多汉语影片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大量的欧美影片也不断涌入国内市场。人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该国的语言和文化。电影片名是电影内容的高度浓缩,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外国影片对本国观众的吸引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部电影片名的翻译成功与否。生态翻译学是近年由国内学者胡庚申(2008)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它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该理论强调了翻译生态环境和多维转换活动,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探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检验其是否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探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片名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及翻译方法,最终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二、生态翻译学

翻译是一种“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4:39)。“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译者适应选择强调了译者为中心的地位,译者不仅要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而且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要实施对译文的选择。翻译的过程是“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译者进行翻译时,要进行“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三维”转换。因此,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视野更为广阔,也更为合理。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生态翻译学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至少要实现“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进行语言层面的转换,而且要关注文化的传达和交际意图的传递。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要尽可能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做到能既突显影片的主要内容,又能传递影片的文化内涵;既能提供审美愉悦吸引观众,又能增加票房收入。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对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包惠南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中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包惠南,2001:9源于:硕士论文www.7ctime.com
2)。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表现为词汇方面的选择调整以及语言形式的适当转换等。在影片翻译过程中,有的片名不带有浓郁的异域文化色彩,不会导致异域观众在理解和接受上的难度,因此可以采用直译法,如《云中漫步》A Walk in the Clouds、《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真实的谎言》True Lies等。有的影片是由名著改编而来,“改编成电影后,借助名著本身的艺术魅力和轰动效应,创作人员保留了原著原名(冯庆华,2005:9)”。由名著改编的影片名称也大多采用直译法,已为异域读者和观众所接受,如《百万英镑》A Million Pounds Bank Note、《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等。有的根据需要适当增词,如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生死时速》Speed、《断箭行动》Broken Arrow等,有的则是根据故事情节、感情、人物或观点进行选择转换,如《亡命天涯》Fugitive、《古画之谜》Uncovered、《情暖童心》Tender Mercies、《勇闯夺命岛》《石破天惊》The Rock、《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等。上述电影片名汉译时大多采用了四字格结构,因为四字论文导读:(或名词词组)等经过适应性选择转换译为相应的动词词组,如《情暖童心》TenderMercies、《勇闯夺命岛》《石破天惊》TheRock等,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则被译为相应的动词词组或名词词组等,如《亡命天涯》Fugitive、《古画之谜》Uncovered等。这些适应性选择转换既传递了影片的主要信息,又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期待;既
结构是汉语中常用的习惯表达,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易为中国观众接受。而且原片名中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等经过适应性选择转换译为相应的动词词组,如《情暖童心》Tender Mercies、《勇闯夺命岛》《石破天惊》The Rock等,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则被译为相应的动词词组或名词词组等,如《亡命天涯》Fugitive、《古画之谜》Uncovered等。这些适应性选择转换既传递了影片的主要信息,又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期待;既体现了原片名的语言特色,又能吸引观众,激发观众的观赏。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由于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往往存在着差异,为了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不仅需要注重源语的语言转换,还需要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并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 (胡庚申,2004:136)。影片内容通常反映的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电影片名常常负载着丰富的源语文化信息。冯庆华(2005:8)认为:“电影名称隐含着本国的文化,本国观众容易接受,而在翻译给异国观众时,必须采用异国各个文化层次都能接受的形式。”翻译电影片名时要在理解整部影片情节的基础上尽可能体现该影片的文化背景和主要内容,如《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埃及艳后》Cleopatra等。影片《乱世佳人》是美国电影Gone with the Wind的中文译名,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 (Margaret Mitchell) 的同名小说改编。《乱世佳人》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曾经在1939年的奥斯卡奖中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了美国影坛。据说该影片在美国首映后不久就引入中国,在中国影坛也引起过很大的反响。译名《乱世佳人》既概括了影片的主要内容,又反映了影片的时代背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同时突出了主人公(斯佳丽)的形象,增加了影片的悬念,激起了观众的兴趣和强烈的观赏。又如以人名命名的影片Cleopatra被译为《埃及艳后》,既交代了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的身份,又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Cleopatra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人们通常认为她为保护国家免受罗马帝国吞并,曾经过凯撒大帝及他的手下马克·安东尼。如果采用通常的音译法将之译为克利欧佩特拉,大多数观众由于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可能因为名字冗长拗口,会失去观看的兴趣。所以,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与文化接受能力,用最自然贴切的语言进行翻译,才能使译名完全被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