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高中政治与和谐社会有机结合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10 浏览:20103
论文导读:地区减免税收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救济等工作。二、运用哲学理原分析当前形势和矛盾,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1、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对事物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宣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而且高考历来不回避热点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学常识)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容都要有所涉及。因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极其必要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运用经济常识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形成和谐社会的格局。

上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可以运用如下经济理论加以阐述:

1、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一个社会如果两极分化,就不可能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已积累了一定财富,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来从事保障体制的建设,解决弱势群体的救助,进行医疗保障体制的建设等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之义

(市场机制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杠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历史的必由之路。但市场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和弱点。完全让“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不能保证社会公正协调发展。在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尤其是要加强政府社会经济职能的作用(与政治常识国家经济职能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法制不完善的环境下建立的市场经济,如果不强调社会主义,如果忽视共同富裕的方向,那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两极分化的权贵经济。而要避免这种结局,只有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再就业压力也相当突出。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要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政府就业指导和服务,抓好就业培训,鼓励各类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再就业。要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认真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4、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

各地要加快建立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帮助他们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增加扶贫投入,积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好受灾地区减免税收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救济等工作。

二、运用哲学理原分析当前形势和矛盾,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

1、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合乎实际,顺应民心的正确决策。这正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2、用规律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才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3、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并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一系列决定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健全,上学难、看病难问题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社会不够稳定等问题。这虽是支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它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甚至会转化矛盾的性质。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用发论文导读: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和人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
展的观点看待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坚持
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评价事物时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事物变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作为新事物只有在实践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走向成熟、走向完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通过分析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站在事物发展的立场上,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投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去。“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物质财富,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用政治理论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方向,探寻解决问题的途经和办法。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上述原则明确了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和要求,在高三政治课教学中,可利用对内职能和民族关系、党的建设等有关理论理解和探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途经和办法。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如何体现我国对内职能的?①完善法制、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国家发扬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政治职能。②致力“共同富裕”、保障民生之本、激发社会活力,体现了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③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创新型国家,体现了国家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文化职能。④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第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必须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大以来,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和人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来,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物质力量,可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第四,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必须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
本原则。
总而言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二者内在地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都要求彰显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