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声乐高职声乐课教学革新创新实践封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515 浏览:60129
论文导读:
【摘要】高职类声乐教学必须突出“职业性”特色,不能继续沿袭本科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应结合本院校的专业定位,探索相应的、合理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在众多力量的支持下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在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高职教育教育机制和教育院校中出现的某些弊端,在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本人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高职声乐教学的改革之路。

1.互动式教学

声乐教学中的互动可以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教学活动是主体参与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教学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正是学生主体的参与才使教学活动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1.1 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应是平等学习团体中的“首席”。他是一个从外在的专制者转向内在情境的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比如,在指导学生演唱一首艺术歌曲时,老师应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旋律的线条和歌词的内容,大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抒发自己对情境的理解,结合自身独特的感受去处理歌曲,而不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处理方式,或单纯地模仿别人的演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使一首作品的处理有了鲜明的个性。

1.2 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满足体要求的同时,兼顾个体的条件和需求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设计符合其各自特征的教学过程,是实现互动式教学目标的又一途径。如在指导学生发声练习时,教师要准备多个练声曲给学生试唱,并要求他们反馈歌唱感受,教师把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学目的相结合,为学生制定科学的练声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个体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3 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学习的氛围(环境)对学习兴趣的养成,动力的形成,学习效果的产生等有较大的影响。声乐专业教学具有通过情境学习达到教学目的独特优势。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内容,以创作背景诠释意境,以诗化的语言领悟意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意境,借助情景教学设计,丰富学生想象,愉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2.实行教学实践“一体化”

高职声乐课除了在琴房里进行教学外还应该把部分教学内容直接移至舞台或讲台,将理论课与艺术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实施“一体化”教学,使二者相互补充、密切配合,最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外,可尽量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歌唱的创造性,让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践场地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即使出现错误也没关系,只有不断地出错才能使指导教师有机会现场“纠错”,最后达到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对学生而言课堂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减少艺术实践的比例,相反要摒弃“坐而论道”逐渐加大艺术实践的量才更能切合实际。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对此已有共识,正积极修正教学大纲增加艺术实践的课时比例,“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每个专业明确若干个核心技能,整体教学过程围绕核心技能展开强化,为核心技能服务。”改善或拓宽用于艺术实践的场地,积极与校外实践基地洽谈、磋商,从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渠道、签约率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而言,证明了增加艺术实践的比例已卓显成效。

3.突破传统教学形式,使“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长期以来的声乐教学多以“练声——唱歌——布置新歌”三个环节进行,声乐教师好像都不大习惯上“集体课”或“小组课”,也不大习惯去其他场合上课,认为只有在自己的小琴房里上“一对一”的“个别课”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过去多采用“个别课”形式。近些年,由于扩招使学生数量猛增,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职院校逐渐增加了“集体课”和“小组课”,既降低了教学成本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从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而言,可以把二至四人共同上一节课定为“小组课”,四人以上共同教学定为“集体课”,“一对一”授课形式为“个别课”。
涉及到声乐教学中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基础知识,如“歌唱发声器官的论文导读:用的手段。参考文献林颖.谁能创造奇迹?——声乐教学圈里的那点事.内蒙古艺术,2011年01期.李建波.高职声乐有效性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01期.上一页12
生理基础”、“人声分类与声部划分”、“歌唱心理要素”、“歌唱语言”等内容,就适合于“集体课”教学,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教学。除了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外,声乐教学中的训练方法也有许多共性内容,如侧重练习“气息和声音的结合训练”内容时,不但有很多体会性的练习,还有许多需要通过某些母音的发声来听辨的练习,如果采用二至四人的“小组课”,既可以互相观摩交流又可以从相互的练习中得到“灵感式”的启发,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长远的就业角度而言,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到教师给不同学生授课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的解决方法,长期耳濡目染,学生能学会因材施教的教学本领,对于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毕业生而言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另外,“小组课”还非常有利于“对唱”、“重唱”等演唱形式的授课内容。对其中的发声训练部分都有共性部分的讲解和个性部分的针对性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灵活调整、科学编配。
“一对一”的“个别课”是各类艺术院校中最常见、最普遍的声乐教学形式,也是大多数声乐教师最擅长、最习惯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存在具体问题和富有个性化的问题,最适合采用“个别课”形式的声乐课来解决。
无论“集体课”“小组课”还是“个别课”,都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大大减轻声乐教师的教学负荷,赢得时间从事教科研活动。
除了对课程做一些必要的变化与调整之外,也可以在声乐教学当中引用竞争机制,这些都是声乐教学中可采用的手段。
参考文献
林颖.谁能创造奇迹?——声乐教学圈里的那点事[J].内蒙古艺术,2011年01期.
李建波.高职声乐有效性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