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浅谈浅谈新课程下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经典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97 浏览:21896
论文导读:学校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人员构成和精神传统,进而使他们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创造性、共同装扮自己的学校的热情。五、教师要注重挖掘教学资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教学“活”起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12下一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一位教育专家说:“德之重,人之魂”。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是何等重要。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那么,在新课改实施的大环境下,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呢?

一、教师要转变学科角色,具备各种素质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科角色,要具备各种文化素质,要成为专任品德与生活科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品德与生活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区别于其他教师特别是语数英学科教师。“品德与生活”教师的角色已不是教科书讲解员,而应成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社会工作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引发好奇心、求知欲,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品德与习惯的特殊组织者。教师必须具有超乎基本师德的道德水平、强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能够主动、深刻、经常地进行自我反思以及教学总结。我们还要作专业的学科老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习和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自然社会和人文社会的各种知识,社会生活知识、法律法规等等,广泛涉猎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管理学、经济、法律等内容,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人文素养,提高自己融会贯通各类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可以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好老师。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教师要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生活的情趣和观察能力。

三、教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认识

新课改倡导品德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因为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节,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品德与生活课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以探究性教学为基点,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探究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探究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知识、明白道理,能举一反三,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活动时间,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寻找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是教学的关键。
因此,在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把每一篇章作为“块”进行探究,如在教学《我的成长与学校》篇时,把《为你介绍我的的学校》、《我的教师美容师》、《我送老师一朵花》这三篇作为一个共同体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白己所在学校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人员构成和精神传统,进而使他们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创造性、共同装扮自己的学校的热情。

五、教师要注重挖掘教学资源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教学“活”起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论文导读:
的共同建构者,这十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运动会、歌咏会、黑板报比赛、朗读比赛等等,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以及走向社会。因此,课前,我们可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感性认识。

六、改革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评价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小学教育中,单一的考试已经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这样的具有很大可变性的学科。教师要改变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展示、专题分析、个案调查、直接听取学生意见、家长意见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还可以通过社会反映来评价学生。在学习了如何成为聪明的消费者一课后,教师可以检测学生是不是学会比较商品以及真假,观察学生是否具有了初步的消费保护意识等。还可以请学生做一天小当家,利用周六负责一家一天的开支,制作评比表由家长给自己的孩子画星星,星期一让学生把家长的评比表交到学校,在班级里通过评出文明顾客、节约能手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开放多种教学评价方式,使品德与生活课具有更高的实效性,让学生更有信心去学习它,让他们将学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新课程赋予《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自觉学习和熟悉“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主动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和编排体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新的教学内容、途径和方法,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