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表现力电视播音主持语言体现力分析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27 浏览:146947
论文导读:
摘要:当电视播音主持人出现在受众面前,不仅自身的形象受到大家的关注,其表现语言的能力是否游刃有余,也直接关系到该主持人的风格和魅力是否受欢迎。无论是在新闻节目里,还是在轻松娱乐的个性化节目中,主持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度,以及其受众程度,直接影响到相关电视媒体的依赖性和权威性,播音主持语人的言语具有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度,因此我们说,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决定播音主持的魅力。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
1005-5312(2013)21-0287-01
一、前言
播音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工作,电视节目播音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有声媒介传递广播电视等来传递信息,把信息传达给受众的过程就是播音工作的全部。播音与主持是既有社会性、新闻性,又有艺术性传播的属性,众多属性集中在一起发挥作用候就构成了播音的性质。正确运用并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要传递的信息,将丰富的声音形象调动起来,以调动受众在试听过程中各种心理功能,让语言特点尽显,感动观众,感动自我。

二、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与文化特征

播音主持所用作品,因文章题材的不同要求,对语言的声音色彩要求不同。如何才能更好的使用不同文体来达到最好的表现呢,这就需要通过语音中,对感彩进行多样性变化来将其形象化。一般情况下,在同篇作品中,以上所陈诉的多种文体语言相互融合,只有恰当的运用不同文体,对声音造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型多样化,就可以完美的表现出作品的语言形象美。其中需要细节部分重点注意:

(一)仿真化的人物语言

人物的不同身份所使用的语音色调不同,所表现出来得语感也不会相同,例如:孩子活泼可爱,声音可以表现的充满稚气调皮;青年人积极向上,应该以蓬勃欢快为主,让声音充满朝气;而中年则需要表现出沉稳干练、具有醇厚感彩的声音;因生活阅历不同,老年人早已历尽沧桑、声音的色彩要低沉,回味绵长。粗略的描绘,这里面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还有不同性格来进行声音调整;事件的发生不同,人物自然也会有心情不同。这些都需要不同声音来表现。

(二)描绘情境逼真化

如何更加形象的对作品进行叙述呢?这就需要用多样变化的音色,来逼真的描述情境内所必需的各种因素,经过调查了解后,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色调描绘情境与情感的声音造型一致

在叙事文体的情景描写中,可以多方位思考,组织多种色调进行,如:喜欢热闹的、喜欢安静的,冷清和温馨场面中任务的变化等。播音主持人的主体如果不能利用有效的声音来表现这种情景,将叙事的色调铺展开,就不能把听众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没有了生动逼真的氛围,也就不能打动听众,无法真正让听众感受到事情的变化起不到身临其境的作用。

2.张驰的动作与张驰的语音一致

在一部作品中,许多讲述的成分是表达人物思想和动作连贯的过程,形象具体的人物及事件的描写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表现的更逼真,所表达语言的形象感会让作品增色不少。通过绘声绘色的声音变化,逼真形象的描绘,其中主要部分的具体词可以通过细微变化进行把握,让声音带动场景想象,通过不断变化的声音来展现出情节的递进和紧张程度。

三、展现个人魅力的口语化语言

通过不同的感彩,人物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整个事件的经过,是播音主持人经常使用的方法和采取的手段,正是这一点,让众多主持人的风格变化多样,有所不同,语言的魅力和主持人的自身修养成为播音主持人成功与否的重要组成要素。主持人独特的播音会让文稿中所表达的语言人物鲜明突出,而越是具有独特风格和语感特色的播音,就越能表现播音主持人的特殊魅力和独特感染力。
四、结语
总之,当不同语言演绎不同情感时,所表达自身个性和认识世界的方法都不会相同,而正确的引导听众认知就成为播音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追求,只有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将独树一帜的个性化的语言与统一的口语化相结合,才能正确的掌握播音主持要达到的效果,不但有广泛的通俗性、事件的严谨准确性以及针对性,才能更好的做到雅俗共赏。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这样特殊的群体,把支持语言表现丰富了,既可以得到观众认同,又具有正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样的播音员自然就会拥有更强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刘辉.主持人的个性魅力[J].新闻传播,论文导读:2011,(7):33-38.周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智慧.艺海,2011,(7):68-87.郑静.综艺类电视节目支持人语言规范研究.安徽大学学位论文,2010,(6):51-6

3.上一页12

2011,(7):33-38.
周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智慧[J].艺海,2011,(7):68-87.
[3]郑静.综艺类电视节目支持人语言规范研究[D].安徽大学学位论文,2010,(6):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