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把握把握“情”点深读诗书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71 浏览:21050
论文导读: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正面接触诗中“代言人”,从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以抓住人物形象为例,苏轼的《定风坡》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体现出抒情主人翁倔强豁达的风度,表现了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通过这种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我们
摘 要:诗歌中一字见情或一句见情的表达很多,有些词或句必须拧出来品读、深读,才能更好地去体会,诗歌中内容多种多样,也表达出诗人复杂各异的情感,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联系到其中的具体内容,把诗歌的情感读出来。
关键词:诗歌;情感;“情”点
诗歌重在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之“魂”。我认为,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并引导学生细读、深读诗歌,从而把握诗歌“情”点,还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个性心理。

一、品读语言扣“情”点

我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炉火纯青,令人激赏和赏玩不已。鉴赏诗歌,我们从语言入手,品味情感,自然是扣住诗歌“情”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必由之路。
不少诗歌在题目中出现有关情感的词语。我们在教学中,当然要重视这些词句,可以带领学生快捷迅速地把握诗歌的情感。杜甫的《春夜喜雨》,陆游的《书愤》,鱼玄机的《江陵愁望寄子安》,柳中庸的《征人怨》,在诗题中有“喜”“愤”“愁”“怨”。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由题入诗,看看诗中是怎样围绕这些字眼来展开的,从而获得更深的感情体悟。
诗歌中一字见情或一句见情或一联见情的表达很多。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王安石的《南乡子·自古帝王州》中“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杜甫的《对雪》中“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等都在诗中明点“愁”,我们在教学中自然要抓住这些写“愁”的词句,提挈出这些语言,重点分析,从而体会作者的愁思、愁情、愁绪。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的事件和具体的诗歌语境,更深地感受出这些国愁、家愁、离愁、闺愁、乡愁等等愁绪是如何在作者内心引起情感激荡的。
有些诗歌中的一些词或句,我们必须拧出来品读、深读,才能更好地体会诗歌“情”点。在教学杜甫的《蜀相》时,“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必须突出赏读,抓住“自”“空”体会作者忧伤、酸楚、不平的情感。

二、把握主旨辨“情”点

古典诗歌表现的内容多种多样,表达出诗人复杂各异的情感: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田园隐住之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闲适等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的诗歌时,抓住不同的情感表达,体会诗歌不同的情感表达,以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读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刘禹锡的《乌衣巷》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昔盛今衰的感慨;读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青春易逝的伤感;读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仕途失意的苦闷;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忧愁;读杜甫的《登高》《春望》,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忧国伤时的愁绪。
教学中,我们要联系诗词具体内容,把握和突出诗歌的情感要点来。如,欧阳修的《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鉴赏时,我们联系词中所写的西湖水之清澈、物物清新鲜艳、鸥鹭与人的和谐、夜晚西湖月明、水面宽广无际、人感受在这西湖舟中过着神仙般的生活等具体内容,感受出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三、分析形象结“情”点

诗歌的形象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人物、景物、意象、意境等都可以构成诗歌表达的形象。诗歌中不管由哪一种情况构成形象,抒情主人公都会显现或隐藏在其中,这种“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正面接触诗中“代言人”,从而把握诗歌的情感。
以抓住人物形象为例,苏轼的《定风坡》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体现出抒情主人翁倔强豁达的风度,表现了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通过这种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我们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那种在社会人生、政治风云、荣辱得失中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下面,我们阅读陆游的《诉衷情》,体会一下通过把握人物形象来领会诗歌的情感的方式: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词人一生都在寻找杀敌立功的论文导读: (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县第三中学)上一页12
机会,但如今,年近七十,往日凌云壮志,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流年暗度,岁月无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这是一个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的抗金英雄形象。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将形象分析到位,分析透彻,才能全面准确地深刻把握诗歌的情感。
读诗要把握“情”点。只有把握了“情”点,才能走进诗歌作者的心灵世界,才能正确地领悟诗作者写作的意图,陶冶性情。在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点。
(作者单位 安徽省东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