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52 浏览:21497
论文导读:进行点拨(配合水循环示意图),李白的这句话可谓是对错参半,前半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个意思指的是大气降水补给,这也是多数河流最为重要的补给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后半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真的是一去不回吗?如果不复回,天上的大气降水又从哪里来?说到这里,同学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海洋水的蒸发与水汽输送,从而
[内容摘要]中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利用更好的方法来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我们当代中学教师研究的重大课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十余年的一线教学生涯中,我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发现古典诗词的应用对于提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古典诗词;地理;课堂教学;应用
教育教学从来都不缺乏方法,缺乏的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中,我发现古典诗词的应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观点从日常教学中撷取几则小的案例,以抛砖引玉。
案例一: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之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
在实际教学当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总是搞不清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近地面大气辐射三者之间的关系,搞不清为什么在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总是感觉这一部分知识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厌学情绪较浓,实际教学效果很差。而当我尝试着把古典诗词应用到这一部分教学中时,实际教学效果就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我在课堂上应用了同学们在语文课本中都学过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然后,我设计问题:苏东坡当时写出“高处不胜寒”的词句,仅仅是凭自身的感受而已,但并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那么,你能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吗?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致,纷纷思考讨论,再加上我适时点拨,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得出了结论:太阳辐射不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而地面辐射才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配合大气热力作用简图),海拔越高的地方,距离地面越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就越少,因而空气的温度就越低,所以才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叹。又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导学生去解释原因: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水分和热量的组合状况就不同,由于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海拔越高则气温越低,只有当地面气温回升到一定的程度(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位于山上的大林寺的桃花才会盛开。由此可见,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应用,学生对影响对流层近地面大气气温变化的地理要素内在联系的把握容易了许多,理解深刻了许多。
案例二:水循环之海陆间循环。
如今大家都知道陆地水是可以不断循环更新的,而陆地淡水之所以能够不断得以更新补充,就是因为有海陆间水循环的存在。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引用了《将进酒》中的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先让学生判断这句话有没有什么毛病,同学们顿时兴致盎然,开始热烈讨论分析,有说对的,有说错的。看准了时机,我进行点拨(配合水循环示意图),李白的这句话可谓是对错参半,前半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个意思指的是大气降水补给,这也是多数河流最为重要的补给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后半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真的是一去不回吗?如果不复回,天上的大气降水又从哪里来?说到这里,同学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海洋水的蒸发与水汽输送,从而过渡到整个的海陆间循环。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这个知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7ctime.com
识要点。
案例三: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如果一味平白直叙地讲授,往往事倍功半。在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时候,我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引导学生分析由落红变成泥土再到来年的鲜花,充分形象反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中生物与土壤之间的紧密联系。又如,在学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时,我引用“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由于纬度较高,春季气温低且回升晚,因此春季到来比长安晚,当长安的鲜花都已经凋谢的时候,这里的河冰才刚刚融化完。通过对这首诗的讲解,学生深刻理解了以热量变化为基础的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可见,把古典诗词应用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能充分赏析古典诗词的美妙韵味,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轻松愉快、印象深刻地掌握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 冯 璐)论文导读: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