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躁动不同镇静药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临床观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820 浏览:86694
论文导读:药物。对患儿及家长讲解清楚吸入诱导的合作要领、安抚患儿情绪后由家长带患儿入室。麻醉机匹配小儿螺纹管和面罩。4组患儿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先用8%七氟烷充满呼吸回路,氧流量为5L/min,患儿在父母怀中坐位下开始诱导,紧闭面罩,嘱患儿深呼吸,入睡后将患儿平卧于手术床上。监测HR、ECG、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路
[摘要]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行会阴、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丙泊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盐水组(N组)。4组患儿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用0.3%罗哌卡因0.75 ml/kg骶管阻滞有效。术毕前10 min P组泵注丙泊酚1 mg/kg;M组泵注咪唑安定0.05 mg/kg;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h);N组泵注盐水5 ml。术毕时停七氟烷。术后均送入PACU。观察苏醒期躁动的例数、躁动评分、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反复躁动例数。 结果 P组和D组躁动例数、躁动评分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较N组躁动评分虽轻(P0.05)。D组的苏醒时间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于P组和M组(P<0.01)。M组的苏醒时间长于N组(P<0.01)。P组的苏醒时间短于M组(P<0.01),但长于N组(P<0.01)。苏醒过程中,D组苏醒过程平顺。而P组和M组均出现反复躁动的情况;P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D组PACU停留时间短于M组(P<0.01)。 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确切,又不延长苏醒及PACU停留时间,能更好地预防苏醒期反复躁动。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小儿;七氟烷;丙泊酚;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定
[]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07-03
七氟烷气味芳香,具有诱导快、苏醒快、可控性强的特性,尤其适用于小儿全麻。但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较其他麻药发生率高。本研究采用骶管阻滞完全消除术后疼痛等,验证丙泊酚、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定预防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ASAⅠ~Ⅱ级择期行会阴、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80例,年龄3~6岁;平均体重(15.53±3.28) kg;平均手术时间(45.71±6.89) min。所有患儿均无认知障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疾病及骶管阻滞禁忌证。将患儿随机分为4组:丙泊酚组(P组,n=20),咪唑安定组(M组,n=20),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盐水组(N组,n=20)。4组患儿在年龄、体重、手术麻醉时间、焦虑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禁食8 h,禁饮4 h。术前不用任何药物。对患儿及家长讲解清楚吸入诱导的合作要领、安抚患儿情绪后由家长带患儿入室。麻醉机匹配小儿螺纹管和面罩。4组患儿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先用8%七氟烷充满呼吸回路,氧流量为5 L/min,患儿在父母怀中坐位下开始诱导,紧闭面罩,嘱患儿深呼吸,入睡后将患儿平卧于手术床上。监测HR、ECG、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路。将七氟烷浓度降低,氧流量调小到2 L/min。待麻醉达到一定深度后,患儿取左侧卧位,用0.3%罗哌卡因0.75 ml/kg骶管阻滞,以肛门松弛为有效。术中以1%~2%七氟烷维持,氧流量2~3 L/min。5%GNS补液维持。术毕前10 min P组泵注丙泊酚1 mg/kg;M组泵注咪唑安定0.05 mg/kg;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h);N组泵注盐水5 ml。观察无呼吸抑制,送入PACU。若用药无效,则请患儿家长在旁陪伴。

1.3 观察指标

观察苏醒期躁动的例数、躁动评分、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躁动反复例数。躁动评分采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进行评估。1分:清醒、安静;2分:哭闹,易配合;3分:躁动不安;4分:挣扎、狂躁,需按压制服。评分3级或4级者视为躁动。反复躁动为躁动一次后仍再次躁动或躁动持续>5 min 。离开PACU标准为Steward评分>4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情况的比较

4组患儿在年龄、体重、手术麻醉时间、术中用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术中均无呼吸抑制、HR、血压过低,骶管阻滞确切,术中平稳(表1)。

2.2 4组患儿苏醒情况的比较

在苏醒过程中,N组躁动例数最多,躁动评分最高。5例患儿哭闹不止,狂躁、翻滚,输液被挣脱,需多人制动。P组患儿中2例苏醒后哭闹,挣扎坐起。M组和D组中未发现PAED评分为4分的患儿。P组和D组躁动例数、躁论文导读:),短于P组和M组(P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7ctime.com复躁动的情况,需请患儿家长在旁陪伴;P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小儿全麻使用七氟烷最主要的缺点是苏醒期术后躁动。根据具体标准及定义不同,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可达25%~80%。目前研究发现的相关因素包括快速苏醒、麻醉剂特性、术后疼痛、年龄、术
动评分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较N组躁动评分轻(P0.05)。D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于P组和M组(P<0.01)。M组患儿的苏醒时间长于N组(P<0.01)。P组患儿的苏醒时间短于M组(P<0.01),但长于N组(P<0.01)。在苏醒过程中,M组PACU停留时间最长,P组和D组PACU停留时间短于M组(P<0.01)。D组苏醒过程平顺。P组、M组和N组均出现反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7ctime.com
复躁动的情况,需请患儿家长在旁陪伴;P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小儿全麻使用七氟烷最主要的缺点是苏醒期术后躁动。根据具体标准及定义不同,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可达25%~80%。目前研究发现的相关因素包括快速苏醒、麻醉剂特性、术后疼痛、年龄、术前焦虑、手术种类等。本组研究中排除术后疼痛因素,未使用预防用药的N组躁动发生率仍高达60%。可能与陌生环境下诱导时紧扣面罩吸入七氟烷,患儿紧张、抵触提升术后躁动有关[3]。丙泊酚、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定都是临床常用的镇静药。结果表明,3组药物都能预防小儿七氟烷苏醒期躁动。 源于: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