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联网物联网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管理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66 浏览:21356
论文导读:的连接。我国在物联网发展进程中起步较早,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在上世纪末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目前,我国与德、美、英、韩等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时,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
〔摘要〕本文以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应用前景为目的,在简述了物联网的概念、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分析其在图书馆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一种读者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详述了这种新模式的优点,并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文献管理中的应用和几个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文献资源建设;文献资源管理;读者主导
〔〕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8-0152-04
2012年2月,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要“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正以磅礴的气势席卷而来,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者们顺势而为,运用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事业的各个领域进行着有益的尝试。本文将从物联网谈起,以笔者所在的体育院校图书馆为例,着眼于物联网技术将带来的变革与发展,试图构建一种新型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并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文献管理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

1.1物联网源起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为人们描述了一个应用个人袖珍计算机作为身份识别而实现的智能生活场景,这是物联网技术的一次伟大畅想。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的内涵进行了扩展。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物体的各种信息,按照预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实现了任何物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路径/网络以及设备的连接。
我国在物联网发展进程中起步较早,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在上世纪末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目前,我国与德、美、英、韩等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时,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国家领导人对发展物联网的重视,以及此次《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都充分说明了物联网已经成为我国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1.2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包括3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由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各种传感器、二维码标签、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其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神经末梢,是物联网的信息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3]。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重点描述了物联网的4个关键性应用技术——标签事物的RFID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器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目前,国内物联网技术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传感器、RFID、云计算等领域。物联网技术涉及多个领域,这些技术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形态。

1.3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物联网的各项技术发展并不平衡,在图书馆领域,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比较成熟,应用最为普遍。自2002年新加坡图书馆首家使用RFID技术以来,世界上已实现RFID管理的图书馆多达数百家,世界大型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6年7月深圳图书馆的“24小时街区自助借还机”是中国最大的RFID项目,从读者证、加工到流通、分编、典藏、门禁和文献的采访,RFI论文导读:书馆对读者的采购数量是有一定限制的,阅读需求较强的读者,必然会求助于需求较弱的读者,借用他们的采购权限,这将带动上一页12345下一页
D标签和阅读器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国内已有67家图书馆使用RFID系统,其中公共图书馆占47家,高校馆占20家,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图书馆采用RFID系统[4]。
2物联网时代读者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
使“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一直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者的最高追求。传统的文献采购模式,其采购主体是图书馆采编部人员,虽然高校图书馆在集中采购时,会邀请学科带头人、教师参与,并参考读者的荐购书目,但仍然只能部分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不同的图书馆其读者都有其特有的阅读需求,近年来许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尤其是专业文献需求持续发生变化。因此,要想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使每个读者参与到文献的采购之中。显然,传统的采购模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此种理想,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则使这种愿望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2.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读者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型物联网时代,书商将建立自己的图书网站,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根据个人意愿选购文献;嵌入RFID技术的新一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使得每一本文献从到采编再到流通环节都成为一件可追踪位置和信息的物品。
在笔者构建的读者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型(如图1)中,图书馆首先与书商达成读者采购协议,预设读者的采购权限,包括图书的种类、、可购数量等。读者的用户名和由图书馆分配,读者需实名制完善用户资料,包括姓名、年级、专业、性别、、邮箱等。读者可以发出申请,系统将自动进行馆藏和订单查重,如果有馆藏,则向读者显示馆藏信息;若无馆藏但有订单则向读者手机或邮箱发送订单跟踪信息;若无馆藏无订单,则向系统发出申请,等待图书馆专业馆员对订单进行审核,若属于馆藏范围,则会通过审核,并将订单转给书商。书商及时对个体读者的订单进行处理,为文献嵌入RFID标签,批量发送到馆。在采编环节,工作人员对文献进行编目后,完善RFID标签中的馆藏信息,在图书进入流通领域后,读者就可以追踪该文献在图书馆中的具体位置,进而无障碍的获取所需文献。读者的过程就是一次简单而愉快的网上购物且无需支付的过程,书商定期将采购费用与图书馆进行结算。

2.2读者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的优势

2.1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率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09年全球出版100万种文献,多数图书馆只能采选其中认为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依赖于学科馆员主观判断的传统图书采选已经无法精准把握读者需求,造成资金的浪费、空间的占用,带来至少40%未曾流通过的馆藏长期压架,而另60%或多或少被利用过的馆藏却不能立即提供给读者,满足读者即时阅读需要[5]。
以体育院校为例,我国14所体育院校的图书馆在2008年的纸质图书藏书量在19~73万册之间[6],平均藏书量达到了40余万册,即使按照40%的零借阅率来计算,其闲置的文献数量也是惊人的,更何况体育院校的图书流通率恐怕不及世界图书馆的平均标准。
以读者为导向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采购模式,采购的文献直接指向读者需求,实现了文献与读者的无缝链接,真正做到了“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这必将大大提高体育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对于我国体育院校的图书馆来说,文献使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有平均4 000册甚至更多的馆藏被激活,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2.2激发读者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

读者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拥有采购文献权利后,图书馆不再是学校的图书馆,而是每个读者自己的图书馆,这必将树立读者的主人翁意识,激发读者的阅读,调动读者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图书馆对读者的采购数量是有一定限制的,阅读需求较强的读者,必然会求助于需求较弱的读者,借用他们的采购权限,这将带动论文导读:
一些阅读少,甚至从不到图书馆阅读的潜在读者,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被赋予的采购权限,优中选优地进行图书。这对笔者所在的体育院校图书馆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体育院校的学生在运动场上的专业训练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甚至在毕业生离校手续时才第一次进入图书馆。读者导向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给予了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和尊重,这将拉近图书馆与学生读者,特别是运动训练专业读者的距离,在校园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

2.3合理利用图书馆的采购经费与人力资源

我国体育院校的图书馆文献采购经费相对不足,年购书经费过百万的屈指可数,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也很有限,这与体育院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引入了读者主导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后,馆藏将更契合读者阅读需求,经费利用的合理性不言而喻,而采编人员也可以降低集中采购的工作强度,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读者需求,提高采购质量上来。

2.4完善馆藏结构,形成特色馆藏

通过读者的文献订单,采编人员可以观察不同读者,在不同时期的文献需求趋势,进而根据各类型各专业读者的阅读倾向,有针对性的补充读者可能感兴趣的文献。并针对需求较强的读者群,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多采购他们需要的图书。图书馆有不同的目标读者,适应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就自然形成了该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3物联网技术在文献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体育院校图书馆对RFID技术的应用落后于国内大型图书馆的发展水平,体育文献的管理在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后将发生质的飞跃和跨越式发展。

3.1实现文献的自助借还,提高借阅效率和准确性

由于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因此新一代的图书馆自动借还系统将可以批量阅读借还文献,还可以提供24小时的服务,简化了读者借还的过程,提高了文献的流通效率,避免了工作人员在传统的逐本扫条码、充消磁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准确的借阅服务。

3.2提高文献清点速度和准确度

在文献清点方面,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的优势尤为明显。文献资料在购入时就被分配一个具有惟一识别码的RFID电子标签,该标签内部存储有文献资料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由阅读器利用射频信号进行无线读取。管理人员在进行馆藏清点时,只要拿着读写器,在书架间进行逐排巡视,阅读器就可以批量读取文献信息,而无须逐本清点,大大提高了清点效率和准确度。
3.3完善文献使用率统计,为文献剔旧提供合理依据传统文献剔旧的主要依据文献的书龄、复本量、借阅记录等,其中借阅记录是最有力的剔旧依据,但在管理员面对图书时,无法将借阅记录与图书直接关联起来,若逐本查询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以目前的文献剔旧工作主要还是依赖于图书馆员的经验。
RFID技术嵌入文献后,图书馆员可以手持读写器,对借阅率较低或者曾经借阅率较高而近几年借阅率较低的文献进行准确剔旧。RFID标签甚至可以记录文献的位移,对于一部分虽然阅读率较高但是借阅率较低的文献,如工具书、年鉴、画册、页数较少的文献等,读写器也能进行智能识别,更准确的统计文献的使用率,为文献剔旧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
4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4.1统一技术标准

面对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图书馆从业者意识到新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性,从RFID技术标准开始,审视图书馆物联网技术的整体规划问题。欧洲图书馆组织率先于2005年7月公布了图书馆RFID数据模型研究报告,并于2007年5月将报告进一步提升为标准文本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待批准(标准代号:ISO28560)[7]。我国的国家图书馆在2006年成立了RFID标准化问题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若干具体的RFID标准提案。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深入,对于每一项新技术的引进,图书馆从业者都应该高瞻远瞩,从新技术应用伊始,就建立起统一的技术标准,为图书馆的个体发展和信息共享构建较高水准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平台。

4.2成本问题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成本问题。目前RFID电子标签的依据材质和读写距离的不同差距较大,大约为0.5~5元不等,而一个图书馆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文献资源,加上需要组建庞大的网络系统以及其他支持设备,成论文导读:
本投入将十分巨大。以14所体育学院图书馆2008年藏书量平均40万册进行简单计算,仅为纸质文献添加RFID标签一项,即使选择最便宜的电子标签,就需花费20万元,加上射频标签的读写器,自动化借还书设备,门禁系统的升级换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更新等,没有上百万元的投入恐怕很难操作。对于体育学院图书馆来说这是一笔高昂的费用,需要各体育院校的领导班子从发展的眼光考虑,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支持,使本校图书馆的发展紧跟国内甚至国际先进图书馆发展的脚步。 鉴于“整体改造”需要付出的成本巨大,从现实情况考虑,在“过渡期”可以分期、分批地进行“部分改造”,这样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效果、完善细节,逐步推进对全馆文献资源的升怎么写论文www.7ctime.com
级改造。

4.3馆员信息素养问题

引入物联网技术后,图书馆员,尤其是流通部门的图书馆员得以摆脱简单重复,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图书馆员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新的变化。图书馆员的业务将向数据挖掘、信息分析和资源整合方向倾斜。物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员,要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敏感度,深入接触和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淘汰,成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汹涌而来时的弄潮儿。
5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笔者所构想的读者导向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并非是天方夜谭、遥不可及的畅想,当文献的销售环节被物联网覆盖,书商与图书馆达成读者协议,图书馆完成对馆藏及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物联网改造”后,这种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就会应运而生。而物联网技术在文献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将不只笔者提出的几个方面,如在馆际互借方面,物联网技术也大有可为。作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工作者,一定要紧跟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浪潮,运用新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为体育院校的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有力的信息保障。
本文的研究都是建立在RFID技术支撑下的,放眼全球,RFID标签技术研发活跃、技术创新效果明显,相关应用正在不断推广扩展,专利申请量达到每年850件以上[8]。然而物联网技术绝非仅此一种,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技术等在图书馆的应用,将实现图书馆在安保、节能减排、环境监测、信息推送等等领域的变革和发展,一个“智慧图书馆”的雏形隐约可见。
参考文献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n11293472/n11293877/n13434815/n13434832/1447393

6.html,2012-02-14.

屈伟平.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42-45.
[3]朱志祥.朱志祥讲物联网[J].物联网,2011,(3):88.
[4]张亮.浅析物联网与图书馆[J].贵图学刊,2012,(2):47-48,58.
[5]Levine-Clark M.On-demand and on-the-go[EB/OL].http:∥/Michael Levine Clark/2011-stm-conference-levine-clark,2011-12-04.
[6]孟文辉.体育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1,(2):48-50.
[7]董曦京,孙一钢,孙卫,等.中国图书馆RFID应用标准化方案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9):21-30.
[8]秦洪花,赵霞,张卓群.RFID标签全球创新资源分析[J].现代情报,2013,(4):42-48,53.
(本文责任编辑:王涓)论文导读: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