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素养语文有效教学呼唤教师素养提升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696 浏览:35854
论文导读:上,精选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师生共享知识、经验、智慧、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是一个真正教学相长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忽视教师内在素养的问题。首先,从有效教学的评价指标来看,大多数学者就侧重于从课堂教学效果或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过多关注学生的学,多集中将学生所获得的进步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有效教学理念开始引入我国,自此语文有效教学逐步受到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并且成为研究的焦点,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教学工作者执着的追求。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主要从教师素养的角度入手,在充分论证有效教学与教师素养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析语文教学低效的根源,论述教师素养的提升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有效教学;教师素养;生命力
2095-3089(2013)32-00-02
自1978年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并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少(内容单薄)、慢(课堂进度慢)、差(课堂效果差)、费(费时费力不讨好)”的问题以来,语文有效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无论是1997年语文教育大讨论,还是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无不涉及到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更是集中于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当然,影响语文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对教师素养的忽视及弱化无疑是众多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一、语文有效教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什么是有效教学,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其中关于有效教学是一种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活动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从这个观点出发,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应当是语文教师在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师生共享知识、经验、智慧、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是一个真正教学相长的过程。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忽视教师内在素养的问题。首先,从有效教学的评价指标来看,大多数学者就侧重于从课堂教学效果或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过多关注学生的学,多集中将学生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度的根本性指标,这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割裂了教与学的天然关系,不合理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式将教师行为过多的集中于如何提高学生而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制约了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其次,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也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技巧、题海战术的演练,而忽视了自身的需要与成长,忽视了“教”背后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质与思维等方面的素养不断提升,而学生素养的提升也促使和要求教师素养的不断完善,两者之间应当是良性循环的过程,所以教师素养不断完善也应该是其教学日益“有效”的过程,是教学的“有效”程度最全面、最客观、最精确的衡量尺度。因此,真正有效的教学不仅应当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标准,而且教师的进步与学生的提高同样重要,同时,促进教师躬身自省、查漏补缺,走向完善方面的努力还应当加大力度。正如华东师大孔企平教授所言,有效教学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有效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它是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教师教学技能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素养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

二、语文低效教学问题的根源在于忽视和弱化教师素养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主要呈现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低效课堂。在过去语文“工具说”的盛行下,我们的教师一切围着教材转,纯粹以教材为依托,以知识的强制灌输为主要手段,以知识点的授受量和立竿见影的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的有效与否。这样的教学致使饱含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语文课味同嚼蜡,干瘪无味,学生只是偏执的书呆子,缺乏人的丰富感、立体感,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而在新课改高举人文旗帜的今天,教师们纷纷改旗易帜,抛弃过去工具性的做法,把课改宣扬的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主体、对话教学、活动教学等名词纷纷引入课堂,表面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实际上滋长了语文课的语文味缺失、教师的不作为、师生对话空洞、无意义等问题。以上这两种课堂所处的背景不同、情况各异,但折射出的实质问题却是一致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围绕手中的教材、教辅转,不敢超越教材,被各种教辅参考资料所奴役化,教师集中精力忙于教书“育人”而无暇“育己”,最终导致上课干瘪无味、捉襟见肘,甚至错误迭出。
然而,面对现实存在的教学低效问题,部分教育工作者甚至专家学者,不从教师本身出发,却试图将一论文导读:
切影响课堂教学效度的因素都归咎于外界客观条件的约束,把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源于: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等主观因素搁置不论,导致问题的根源判断失误、解决起来南辕北辙。单就表面上看,语文教学低效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方法、技能等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但从深层次来看这些问题的背后是语文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想、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缺失,根本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德性与学问、知识与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正如叶圣陶所言,“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他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关键还是在教师个人。为此,他曾特别强调语文教师要增加“本钱”,并进一步主张“本钱”(教师素养)的重要性远在“课程标准”之上。由此,解决语文低效问题的根源应从提高教师素养着手。

三、语文有效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素养的提升

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导论中所言:“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于漪也认为“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对中学语文教学而言,要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一点还是教育者自身的提高,只有当教育者更加自觉地完善自身的时候,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学生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养既是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有效性实施的基础,更是保持语文教学生命力的关键。

(一)语文学科特点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它涉及面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兼具古今中外的文化,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深厚的知识文化素养。同时,语文学科又是集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于一身的物质载体,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对这些内容解读的深度与效度,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发展性。只有语文教师能将语文内容,尤其是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用以提高和修养自己,才能在人格和学识上征服学生,激励着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从而产生一种“人格效应”。语文学科教学有着天然的“育人”优势,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的修养上有典范的表现,成为一个丰富、立体的人,才能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学生,以丰富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对学生产生真正“语文”的影响,从而把学生吸引到求知若渴的境界中去。

(二)相对完善的教师素养结构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基础

语文教师的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方面通过长期学习和实践在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达到的较为稳定的水平。对于教师的素养结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指出教师素养结构主要包括知识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能力素养以及审美个性等其他方面的素养。
其中,知识文化素养是整个教师素养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和支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教师对知识文化素养要求更高。全面综合的能力素养是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因素。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常规的教育、教学的能力,而且需要树立反思、探究等与时俱进的能力观,才能保障师生具有可持续发展。
思想道德素养是语文教师素养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乐观进取的精神上以及“敬业”、“爱生”和“”等方面。由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与教学对象的“向师性”,使语文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受到学生“内在尺度”的衡量,如果教师所“言传的语文内容”与自身所“展现的语文内容”相差太大,势必会影响教师再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与师者形象,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教师的个性素养在素质教育中,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教师的个性素质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论文导读:
所说:“教师的个性在如何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倡导个性化教学,才能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三)与时俱进的教师素养观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活力之源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在不断更新。作为教师,面对的是有区别的不断成长的个体,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素养观以适应学生更好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不断的汲取有价值的时代信息,开发课程资源,以拟补语文教材的局限,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尽管在每一个时期,人们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与规范是相对稳定与静止的,并且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素养结构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但是教师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不断完善自身素养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保证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于漪.于漪文集(第6卷)[Ml.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4).
[5]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源于:论文写作www.7ctime.com
[Ml.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