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必要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495 浏览:73427
论文导读:
摘?要:人类在化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大大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性严重问题之一。在这种前提下,高中化学教学很有必要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保护;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现在,全世界的人们对环境问题都比较重视,知道环境污染对人类以及整个地球的极大危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课程的性质:“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因此,在高中化学中很有必要引入“绿色化学”。

一、什么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二、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要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实现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从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

三、学习绿色化学的有益之处

把绿色化学、绿色意识融合在化学教育过程中,并提供有效的引导、支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挑战其原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使绿色意识成为广大中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科学意识,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中学化学中引入“绿色化学”这一概念是必要的。

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入绿色化学

大量的阅读材料、设置问题情境都是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绝佳素材。另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试验教学内容中也可以充分体现绿色化学:

1.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

2.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3.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想方设法使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是无毒的物质。
4.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5.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用辅料;当不得已使用时,所用辅料也尽可能应是无害的。
6.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7.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

8.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
9.催化作用——催化剂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
10.要设计降解——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
11.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
12.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选择应着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www.7ctime.com
眼于使包括释放、爆炸、着火等化学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随着高考“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新理念的形成,近几年在全国高考中有关“绿色化学”的试题频频出现。例如,(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煤燃烧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料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C):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由此可见,绿色化学是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的发展与教育。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化学,是面向新世纪的化学新概念,同时它也为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黄培强.绿色合成:一个逐步形成的学科前沿[J].化学进
展.1998(4).
?高兆林, 谭丕亨. 绿色化学浅说[J]. 山东化工,1999(2).
[3]?王恩举.漫谈绿色化学[J].大学化学,2002,(4).
[4]?徐光宪.今日化学何去何从?[J].大学化学,2003,(1).
[5]?董昌耀,杨世忠.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J].化
学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