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金矿延边—东宁成矿带金厂斑岩金成矿系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203 浏览:47496
论文导读:
摘要:延边-东宁成矿带金厂金矿田内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控岩控矿构造体系复杂,金矿床时空集中,矿化类型多样,从斑岩型、角砾岩型和裂隙充填脉型为主,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是探讨斑岩型金成矿体系的天然实验室。论文聚焦金厂斑岩金成矿体系,通过详细的野外和室内探讨,取得如下主要认识。1、区域成岩成矿环境厘定为活动陆缘火山弧的火山-次火山岩带,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太平洋板块俯冲板片折返引起的深部岩石圈拆沉和浅部地壳伸展,区域上广泛发育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相关的浅成低温-斑岩型铜金矿床。2、矿田内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类型多样: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从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形成时代为190~210Ma;燕山晚期从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脉为主,形成时代为110~120Ma。矿田燕山晚期(锆石LA-ICP–MS年龄为118.1±1.6Ma)侵位的闪长玢岩脉为成矿母岩,具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点,属O型埃达克岩,来源于俯冲的太平洋块片的部分熔融,可从作为直接找矿标志。3、矿田内矿床时空集中,矿化类型多样,根据成矿地质环境与控矿要素的空间变化及金矿体的空间群聚特点,将矿田划分为半截沟、高丽沟、邢家沟和大狍子沟四个金矿床,明确了其基本地质特点。其中,高丽沟金矿床浅部为角砾岩型矿化,深部为斑岩型矿化;半截沟矿床浅部为裂隙充填脉型矿化,深部为角砾岩型矿化;邢家沟和大狍子沟矿床为角砾岩型矿化,钻孔揭示其深部具有斑岩型矿化。4、矿田内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载金矿物——硫镍钴矿,探讨表明硫镍钴矿呈半自形-他形粒状、呈星散状或包于黄铜矿内,硫镍钴矿中的金矿物从包裹金为主。斑岩型矿化载金矿物从黄铜矿、黄铁矿和硫镍钴矿为主;角砾岩型和裂隙充填脉型矿化载金矿物从黄铁矿和石英为主。5、金厂斑岩金成矿体系形成于116~118Ma;探讨显示成矿物质来自与深部岩浆;成矿早期流体为酸性的氧化型混合热液、晚期为碱性的还原型流体,以早到晚流体性质变化显著,而减压、降温导致的沸腾意义是矿质沉淀的最主要机制;金矿化分带显著,水平上由内向外,垂向上由下到上,均体现为由斑岩型→角砾岩型→裂隙充填脉型。6、从成矿体系结构为基础,构建勘查体系模型,圈定一级找矿靶区5处,二级找矿靶区5处,通过工验程证,新增资源量为矿石量205万吨,金金属量4.669吨。关键词:活动陆缘弧论文金厂金矿田论文斑岩型论文埃达克岩论文成矿体系论文载金矿物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摘要5-6
Abstract6-11
1 绪论11-18

1.1 选题背景11-14

1.1 金厂金矿探讨近况及有着不足11-13

1.2 选题依据及项目依托13

1.3 探讨目的及科学不足13-14

1.2 探讨内容与技术路线14-15

1.2.1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14

1.2.2 成矿地质环境及矿床划分14

1.2.3 玢岩地质地球化学14-15

1.2.4 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15

1.2.5 斑岩金成矿体系15

1.2.6 成矿预测及勘查实践15

1.3 探讨计划与预期成果15-16

1.3.1 探讨计划安排15-16

1.3.2 预期探讨成果16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工作量16-18

1.4.1 论文结构16

1.4.2 实物工作量16-18

2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18-38

2.1 区域岩石建造与构造格架18-25

2.

1.1 区域岩石建造18-22

2.

1.2 区域构造格架22-25

2.2 区域中生代重大地质事件25-27

2.1 古亚洲洋闭合25

2.2 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阶段25-27

2.3 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背景27-31

2.3.1 区域成岩成矿时代27-29

2.3.2 大地构造转换对成矿的控制29-30

2.3.3 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背景30-31

2.4 区域成矿方式31-38

2.4.1 区域矿床类型31-32

2.4.2 区域控矿因素32-33

2.4.3 区域成矿方式33-38

3 成矿地质环境及矿床特点38-90

3.1 成矿地质环境38-73

3.

1.1 地层38-47

3.

1.2 构造47-62

3.

1.3 岩浆岩62-73

3.2 矿床地质特点73-论文导读:
90
3.

2.1 半截沟矿床74-80

3.

2.2 高丽沟矿床80-82

3.

2.3 邢家沟矿床82-83

3.

2.4 大狍子沟矿床83-84

3.

2.5 蚀变类型84-85

3.

2.6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85-90

4 闪长玢岩地质地球化学90-102

4.1 空间分布90

4.2 岩石地球化学90-97

4.

2.1 岩相学特点90

4.

2.2 主量元素90-94

4.

2.3 微量元素94

4.

2.4 稀土元素94-95

4.

2.5 成岩时代95-97

4.3 岩体性质97-98

4.4 岩浆源区98-99

4.5 岩浆演化99-100

4.6 成岩背景100-102

5 金矿床地球化学102-136

5.1 成矿物质102-112

5.

1.1 地质体微量元素特点102

5.

1.2 矿体微量元素特点102-104

5.

1.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104-105

5.

1.4 硫同位素105-107

5.

1.5 氢氧同位素107-108

5.

1.6 硅同位素108-109

5.

1.7 铅同位素109-111

5.

1.8 锶钕铅同位素111-112

5.

1.9 成矿物质来源112

5.2 成矿流体112-134
5.

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点113-118

5.

2.2 包裹体成分118-120

5.

2.3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环境120-130

5.

2.4 成矿流体来源130-132

5.

2.5 成矿流体演化132-134

5.3 金迁移与沉淀机制134-136
5.

3.1 金的迁移形式134-135

5.

3.2 金的沉淀模式135-136

6 斑岩金成矿体系136-160

6.1 物质结构136-142

6.

1.1 矿石类型136-138

6.

1.2 矿石矿物组成138-139

6.

1.3 矿石结构构造139-141

6.

1.4 金的赋存状态141-142

6.2 空间结构142-145
6.

2.1 矿体空间分布特点142-143

6.

2.2 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特点143-145

6.3 时间结构145-150
6.

3.1 斑岩型矿体的成矿时代145

6.

3.2 角砾岩型矿体的成矿时代145-146

6.

3.3 裂隙充填脉型矿体的成矿时代146-149

6.

3.4 金厂金成矿体系成矿时代149-150

6.4 金成矿体系成矿机制150-155
6.

4.1 金成矿体系的动力学背景150-151

6.

4.2 角砾岩体成矿动力方式151-152

6.

4.3 裂隙充填脉型矿体成矿动力方式152-153

6.

4.4 金厂金成矿体系成矿机制及方式153-155

6.5 成矿后变化与保存155-160
6.

5.1 变化历程和制约因素155

6.

5.2 剥蚀程度与保存状态155-157

6.

5.3 矿体估算剥蚀深度157-159

6.

5.4 矿区剥蚀深度159-160

7 成矿预测及勘查实践160-175

7.1 以成矿体系到勘查体系160-166

7.

1.1 成矿体系时-空结构160-162

7.

1.2 成矿体系要素162-163

7.

1.3 找矿标志163-166

7.2 勘查体系166-175
7.

2.1 找矿模型166-167

7.

2.2 找矿预测167

7.

2.3 找矿靶区167-171

7.

2.4 勘查实践171-175

8 结论175-178
8.1 厘定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建立了区域成矿系列及成矿方式175
8.2 厘定矿区的成岩时代175
8.3 重新划分矿区矿化类型和成矿期次175-176
8.4 明确了斑岩型矿体的有着及成矿母岩为埃达克岩176
8.5 建立了金厂斑岩金成矿体系方式176-177
8.6 发现一种新的载金矿物177
8.7 建立了矿区成矿方式和找矿模型,指导矿区取得了找矿突破177-178
致谢178-179
参考文献179-186
附录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