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豪气古代文学赏析试述豪气诗歌咏自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112 浏览:72775
论文导读:意、刻避陈俗的文学情趣。但是如果仔细想想,会发现也只有用“蝙蝠”飞这样的景象,才能更加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该处那种凄凉萧索之景。作者升案而坐,堂前有时别样风情——芭蕉叶大栀子肥,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荒芜中发现美景的惊喜之情。在接下来的四句中,作者顺手写了“僧言古壁佛画好”这一细节,让读诗之人似感亲临之情,由
摘 要: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自然与文学间斗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在中国,借诗歌咏颂自然地更为多见。国内古代文豪咏颂自然地格调主要有以下两种风格,其一是写得清远闲淡、兴会超妙的;其二是写得雄泻奔放,波澜壮阔,顿挫激昂。但是,无论那一种都不单单是在描写自然风貌,而且旨在借景抒情,感慨万千。本文选用《山石》(韩愈)、《游金山寺》(苏轼)两篇作者的代表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赏析,以感受其中无尽的韵味和风情,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
关键词:文学赏析 诗 咏
1003-9082(2013)06-0120-01
一、前言
通古至今,博览群书,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自然与文学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在中国,借诗歌咏颂自然地更为多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国内古代文豪咏颂自然地格调主要有以下两种风格,其一是写得清远闲淡、兴会超妙的,比如说《竹里馆》(王维)、《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等等,正如清代名士王士祯所言“画家所谓逸品”,也就是画论中所说的“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此类诗歌多以韵趣胜,以简短的五言古诗和绝句为主导。另外一种是写得雄泻奔放,波澜壮阔,顿挫激昂。不单单在于描写自然风貌,而且旨在借景抒情,感慨万千。此类诗歌以豪气胜,多以七言歌行的形式来展现,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等。在众多人物当中,韩愈、苏轼较为代表,素有“韩海苏潮”的美称,。本文选用《山石》(韩愈)、《游金山寺》(苏轼)两篇作者的代表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赏析,以感受其中无尽的韵味和风情,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

二、《山石》赏析

《山石》属于纪游诗,诗中写山中晚景,夜晚寺院的娴静,月色的优美,诗人游兴之浓,远离公务之乐,都很形象生动。诗从诗人山行至暮、栖息于山中古寺写起。“行径微”几个字,可把深山人迹罕至刻画至深。山寺之中,但见一僧侣,夕照之下,蝙蝠飞舞。多数诗人会以鸳鸯、黄莺、蝴蝶等入诗,唯独韩愈此处用“蝙蝠”入诗,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其力求新意、刻避陈俗的文学情趣。但是如果仔细想想,会发现也只有用“蝙蝠”飞这样的景象,才能更加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该处那种凄凉萧索之景。作者升案而坐,堂前有时别样风情——芭蕉叶大栀子肥,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荒芜中发现美景的惊喜之情。
在接下来的四句中,作者顺手写了“僧言古壁佛画好”这一细节,让读诗之人似感亲临之情,由此也反衬出寺院的古老。“疏粝亦足饱我饥”,可见诗人此时愉悦的心情。接着用“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表达出作者因兴奋而难以入眠的精神状态。
“天明独去”六句,写作者次日早行,路边美景历历在目。由此,而感——“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表达作者预想远离尘嚣,忘却人世间的羁隔,简直乘风而去的快意之情。于是在文后的四句中,作者集抒情与议论与一体。“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表达作者深深被山水之乐所折服,厌倦那种低眉顺服、被人束缚的官宦生涯。

三、《游金山寺》赏析

《游金山寺》一诗是作者途径江苏镇江时,夜宿寺中,由感而发的一首诗句。本诗的开头六句以描写金山为主。先以离家远宦为发端,“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其后,“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及“古来出没随涛波”,用虚实的写法描述了此处风涛之雄壮。“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则作为一种一种铺垫,引起下文。虽然文中没有直说乡愁之苦,但是却将那种惆怅之情跃然纸上,这种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实际上与对仕途生活的厌倦是紧密相连的。也正是由于作者仕途的失意、官场的冷漠,才使作者这颗游子之心更加思念家乡的温暖。苏轼此次京城的南下,也正是由于受到官场排挤而主动要求出外,这种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啊!
夜幕来临之际,游子那种思乡之情更为深切,顿时让作者感到心中发怯,索性要寻船归去,无奈山僧苦留,于是夜宿山寺中。“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此处写景极为逼真亲切,境界之美与绚丽,足以让整篇文章顿然生色。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奇异景象——“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7ctime.com
飞焰照山栖乌惊。论文导读:
”此处写景之意在于引出文下“江山如此”四句——“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初读此,可以感觉作者着意写做此景以引出感慨之情,文笔描述略显生硬。但是仔细品味,还是较为自然的。因为正是作者对仕途的那种厌倦,才逐渐在脑海中浮现出归隐的念头,故偶见异象,便跳跃似地产生了江神莫见怪的念想。

四、比较分析

从两篇文章来开,都是先从游历山水写起,从而引发感慨,但是写法稍有不同。《山石》像是一篇游记,从进入寺院、食寺到离寺院,剪裁一幅幅景色,一一写出来。《游金山寺》虽然也是按照顺叙进行,但是文中景色多以虚景描写为主,只有最后的日落和夜深所见之景,尤其突出描写夜思江上奇观,不像《山石》大段描述景色,给读者以移步换形之感觉。
但是无论如何描述,我们都能从作者行诗中的点滴感受到写诗人不同的心境。由此,一个成功的山水诗作,不但能让我们和作者共同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域,就像是在山光水色中聆听作者谈话那样,寓景于情。
参考文献
任正霞. 韩愈“以文为诗”及其《山石》诸篇——学习《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劄记[J]. 作家,2011(02):14-15.
王迹.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韩愈诗《山石》赏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02):54.
[3] 王德宗.千古含壮气 异代有通情——韩愈《山石》的文化美学内涵[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03):32.
[4] 霍松林.试从苏诗兴象变化看苏轼的生命境界——以《游金山寺》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03):56-57.
[5] 范修华.从“以文为诗”到“以诗为词”——试析两种文体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特点[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