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规模经济产业集聚与外部规模经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45 浏览:34365
论文导读:织大省,充分说明纺织产业竞争力已不完全源自于资源禀赋。值得关注的是,东部地区纺织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恰恰是中西部地区纺织业所欠缺的,正是由于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了东部地区纺织业的竞争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源禀赋对产业竞争优势的支撑作用逐渐弱化,规模经济的作用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正在成为支撑产业持续发
摘 要:要素禀赋与规模经济是奠定我国纺织产业国际比较优势的基础。由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要素禀赋对产业竞争力的支撑作用逐渐弱化,规模经济的作用显著增强。纺织产业是具有外部规模经济性的产业,产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竞争优势。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该模式在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对产业梯度转移产生制约影响。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7ctime.com
整合要素禀赋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种效应,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分工,是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规模经济;外部性;产业集群;纺织产业
纺织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传统理论认为我国纺织产业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资源和劳动力充裕等要素禀赋。然而,从国际纺织业竞争格局看,随着人民币升值和资源的不断上涨,我国纺织品生产的资源优势不断被蚕食,但产业整体仍然保持了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从国内纺织业竞争格局看,虽然中西部地区更具有发展纺织业的要素禀赋,但资源和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地区的纺织业竞争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国内外纺织业发展实践表明,虽然要素禀赋仍是形成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但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新的重要因素,产业集聚对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日渐显现。

一、产业集聚正在成为我国纺织产业新的发展模式

纺织产业既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之一,其净创汇额多年来一直雄居榜首,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时也是市场竞争高度激烈的传统产业,产业平均利润率却保持在较低水平。作为技术、工艺相对比较成熟的传统产业,纺织业进入门槛低,成为国内众多地区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首选产业,从而导致纺织产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呈现出产业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的发展态势。
从生产特点看,纺织产业属于自由定位型产业。自由定位型产业一般位于能使其生产成本最小化的地区,如劳动力和原料充裕的地区。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纺织产业大都分布在老工业基地和原料产地,纺织生产基地以内陆居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纺织业布局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内地纺织企业特别是国有纺织企业普遍陷入困境,而以外商投资和出口导向为主的纺织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兴起,在纺织业产能整体增长的同时,完成了产业布局结构的调整。2001年以来,年销售额超千亿的省份有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四省,这些地区纺织品销售额不仅占居了全国当年纺织品销售额的绝大部分,而且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
对比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差别,比较明显的是,东部地区纺织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趋势,而中西部地区纺织业总体上呈现孤立和分散态势。自2002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分别于2002年12月、2004年1月、2004年12月、2006年5月命名了四批共16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80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其中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四省占居了其中的87.5%和88.75% (见表1 ),这些产业集群代表了中国纺织产业最具竞争力的地域分布。
从国内纺织产业区域分布看,最具竞争力的仍然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纺织大省和强省在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相比中西部地区显然处于劣势,甚至像江、浙这些“不毛之地”、“不棉之地”均发展成为纺织大省,充分说明纺织产业竞争力已不完全源自于资源禀赋。
值得关注的是,东部地区纺织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恰恰是中西部地区纺织业所欠缺的,正是由于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了东部地区纺织业的竞争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源禀赋对产业竞争优势的支撑作用逐渐弱化,规模经济的作用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正在成为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新的源动力。

二、产业集群优势的形成机理

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所形成的低成本优势。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前者是指当企业的产出规模提高时,企业的单位产出平均成本下降;后者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出规模扩大时,各个企业的单位产出平均成本下降。由于纺织业各子行业均缺乏明显的内部规模经济性,单一企业规模与生产成本相关性不显著,大企业不具有成本优势。然而,众多企业在特定空间集聚却能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来自于外部规模经济。
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带论文导读:
来该区域内各个企业的单位产出平均成本降低,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产业聚集可以使该区域的企业享受到高效率、集中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企业的集中,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和完善,从而达到产业规模的经济效益。产业集聚可以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共享,专业人才的集中,专业服务的集中以及专业生产供应和商品采购的集中。产业集聚还可使行业内部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该区域内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在主导产业上做精做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产业集聚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竞争的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可以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具有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为企业更加灵活地选择和使用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第三,产业集聚易于传递新的信息,有利于知识积累。产业集聚区不仅是生产中心,也是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产业集聚可以产生“洼地效应”,提升知名度,扩大区域内企业影响。
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可以用图1来表述,说明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原因。
图1中,ACa表示东部地区纺织品生产的单位产出成本,ACb表示具有资源禀赋的中西部地区纺织品生产的单位产出成本。在外部规模经济作用下,两个区域的单位产出成本曲线ACa和ACb都向右下方倾斜。而在任何给定的产出规模下,ACb总是位于ACa之下,表明具有资源禀赋的地区更具有纺织品生产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东部地区纺织生产的集群化,由产业集聚而形成的总产出规模达到Q1水平,单位产出成本为AC1,而中西部地区纺织生产呈分散状态,产出规模在Q2水平,单位产出成本为AC2。AC2>AC1,说明具有资源禀赋的地区尽管存在潜在的成本优势,但由于产业集聚程度低,难以分享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反而使东部地区的纺织产业借助外部规模经济获得竞争优势地位,并且这种优势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自我积累和自我强化,形成持久性优势。

三、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特征

考察浙、粤、苏、鲁等纺织大省的产业发展,除了在企业数量、销售收入等方面超过其它省份外,最明显的就是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具有很高的集中度,表现出以某一、两种纺织产品为主的产业集群现象。如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的丝绸产业集群、浙江省嵊州市的领带产业集群、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集群、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和羊毛衫产业集群、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的针织内衣产业集群等。
实际上,中西部有些地区的纺织品生产也有较大的规模,但大都没有显现出产业集群效应。因此,片面追求规模并不能形成集聚优势。纺织产业集群是规模化与专业化的结合,专业化是纺织产业集群之魂。离开了专业化的实质,一味地贪大求多,企业间缺少有机联系,则难以产生集群效应。
纺织产业集群是纺织产业内相互关联的纺织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教育、科研、行业管理等组织在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7ctime.com
一定空间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纺织产业群体。基于纺织产业的高度市场化和传统产业属性,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呈现出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同的特点:第一,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由集群内生力量激发的,是大量企业在特定环境下依托当地产业特点和地方传统优势,在特定空间逐渐集聚自发形成的,集群内企业间存在强大的内聚力;第二,产业集群主要由大量的不同经济成份的中小企业组成,集合了中小企业的灵活和大企业规模效益的优势;第三,产业集群内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分工协作关系密切,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状况,通过分工大大降低各环节的成本,实现小企业大规模;第

四、产业集群在细分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达到了垄断或相对垄断的程度。

四、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对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

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突破了我们传统的惯性思维,走出了一条利用外部规模经济跨越要论文导读: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虽然资源优势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条件,但仅仅依托资源优势却不一定吸引产业转移,甚至会削弱竞争优势。我国纺织业的国际比较优势不仅表现为产品具有竞争力,供货及时、种类齐全、服务到位更为关键,而后者更多的来源于产业集聚。纺织产业内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奠定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基
素禀赋束缚的经济发展之路。资源禀赋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之所以降低,主要是由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增强,生产要素的移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要素禀赋的作用,凸显了规模经济的效应,产业集聚提升了纺织产业竞争力。
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纺织产业集群在确立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带来专业分工模式的固定化与可能的效率损失。从图1可以看出,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可能会导致东部地区纺织产业固定在这种既定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分工模式之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东部地区纺织企业通过产业集聚获得竞争优势时,强烈的外部规模经济会巩固已有的分工模式。即使当其它地区已经具备了更低成本优势时,这些地区仍会为维护其优势地位而人为控制成本,造成经济效率和经济福利的损失。
事实也是如此,在纺织业持续增长的背后,东部地区已渐渐感觉到了危机: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土地迅速攀升,劳动力成本逐渐攀高,劳动密集度高且附加值较低的纺织品生产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二是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实力、完善的市场网络、品牌及资金优势,继续主导着高附加值的纺织品市场,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面临挑战。
虽然规模经济性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使东部地区纺织业保持较强的动态竞争力,但过度依赖低成本竞争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实现我国纺织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审视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重新思考竞争定位,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东部地区纺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源整合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布局与产业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区位优势,继续保持产业的比较优势地位。
随着东部地区资源约束力逐步增强,纺织产业梯度转移的驱动力也将不断加大。同时,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各种基础设施日渐完善,许多地区不仅资源充裕,而且是老纺织产业基地,具有纺织产业发展基础和历史积淀。我国纺织产业梯度转移的时机已经成熟,中西部地区纺织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产业梯度转移是大势所趋,但也不会一蹴而就。纺织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产业梯度转移是市场自发调整的过程,调整的速度、方向、力度既取决于东部地区资源环境变化与产业升级状况,也取决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虽然资源优势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条件,但仅仅依托资源优势却不一定吸引产业转移,甚至会削弱竞争优势。我国纺织业的国际比较优势不仅表现为产品具有竞争力,供货及时、种类齐全、服务到位更为关键,而后者更多的来源于产业集聚。纺织产业内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奠定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发展可借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经验,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形成区域性特色产品产业集群,要素禀赋与规模经济双轮驱动,提升我国纺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多米尼克·萨尔瓦多主编,朱宝宪等译.国际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迈克尔·波特主编, 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Argote L., Epple D.. Learning Curves in Manufacturing[J]. Science, 1990,10:920-924.
[4]Tracey P.. Alliances, networks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Rethinking clusters of innovation [J].Growth and Change, 2003,34:1-16.
[5]潘百翔.产业集群与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基于浙江省五地市的实证[J].浙江学刊,2009(04)
[6]陈瑾.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探索式案例分析——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J].企业经济,2012(12)
[7]贾文艺,唐德善.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理论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J].商业时代,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