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浅谈浅谈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多重功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29 浏览:22276
论文导读:

一、教材分析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和语言。《泥人张》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智慧的民间艺人——泥人张。他的从容自若、后发制人和他的对手海张五的狂妄、跋扈,都被刻画得形神兼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本领更让读者拍案称奇:故事情节悬念跌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叙述语言更是津味十足、简洁传神,可谓余音绕梁,令读者回味无穷。

二、《泥人张》板书设计

三、设计说明

本文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里的一篇小说。根据对教材的解读,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领略情节之奇;2.见识人物之奇;3.品味语言之奇。整件事情是因海张五的“牛”而起的。“牛”在天津方言里是“傲气”的意思。但是近年来, “牛”字的使用频率一路飙升,意义扩大化。因此设计者就巧妙的利用了“牛”字的多重含义,抓住文中“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一句中的“牛”字展开此板书。
根据教学流程,这份板书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依次呈现的:在梳理小说情节时,我们找到了事情的起因是海张五的“牛”,因为海张五“牛”,才会无事生非地去“找乐子”,才会有后面一波三折的情节。因此,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的是整份板书的核心“牛”字,然后是人物“海张五”及其海张五“牛”的特定含义(恃“财”傲物,无事生非)。
在分析人物“泥人张”的形象时,教师说:海张五用他的“牛”挑起了事端,泥人张用他的“牛”狠狠地回击了海张五,泥人张的“牛”表现在哪里呢?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发言、补充,结论逐渐清晰。在发言分析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写下了 “泥人张”及泥人张“牛”的特定含义(技艺高超,人格不屈)。
在品味本文语言特点这一环节中,教师指着板书中已经呈现的内容说:海张五“牛”,泥人张“牛”,老师觉得还有一个人也很“牛”……至此,将作者冯骥才推出。通过回顾“领略情节之奇”这一教学环节的内容, 得出作者的“牛”首先表现在“能将简单的故事写得曲折有致”这一结论,老师及时在作者“冯骥才”三个字的下边板书“情节曲折有致”。继而,通过分析文中“找”字的巧妙之处,引导学生寻找体现作者“牛”的第二个方面,也是本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作者在写作语言上能做到“简洁传神”。随即教师板书“语言简洁传神”,学生据此进一步从文中寻找更多的例句来印证“语言简洁传神”。随着教学主要流程的完成,整份板书也全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设计反思

1.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得益彰。“牛”字在文中原本是天津方言“傲气”的意思,且听起来似乎不是那么雅观。但“牛”字贴近学生乐于接受新生语言的心理。但在此之前,学生对这个字的使用也只是停留在模仿上,对它的含义和使用范畴也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该板书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特点及写作特色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学生对“牛”字的意义和使用范畴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培养。整份板书可以用“一个中心,两条线索,三个基本点”来概括。一个中心是写在板书正中的圆圈里的“牛”;两条线索是情节上的海张五“找乐子”,泥人张“找回来:捏弄、贱卖”;三个基本点是分别被冠之以“牛”的三个人物及各自“牛”的内涵。教师巧妙地使用圆圈、箭头、方框等各种特殊符号,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重难点突出的板书形式,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牛”字中专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被圈写在黑板正中的时候,如同微风拂过平静的池塘,学生脑海中的疑问一个接一个,悬念顿生。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又如同阅读侦探小说一样,谜团被不断地解开。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当然,一份板书不可能同时具备刘松泉老师说的那么多功能,教师在设计板书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以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为原则,勤于思考,肯于动手,就一定能设计出不错的板书,让板书成为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单位: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