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人才培养IT人才培养中项目训练方式研究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699 浏览:122941
论文导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针对计算机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利用实际项目案例进行项目研发或训练,在项目卖施过程中按照“教师指导、以老带新、全程跟踪”的方针进行指导、跟踪,使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均衡发展。
关键词:项目训练;IT人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以老带新;全程跟踪

1.国内IT人才培养现状

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信息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为信息产业核心的软件产业同样得到了大力发展。大连市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早,已经发展为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按照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9月视察大连高新技术园区软件园时提出的“大连软件产业要争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目标,这几年大连市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以年均近70%的速度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大连市的支柱产业之

一、正在朝着成为全球软件与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方向努力建设。

IT产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IT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院校。截至2010年,全国设有计算机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共有526所。这些学校按照既定的教育大纲进行人才培养,每年本科生在校生达到40万人,每年毕业生达到10万人。
另一方面,我国近几年IT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日显突出。根据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规划,我国IT人才缺口约为每年50万人,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据统计,大连市每年软件人才缺口达1万人以上,甚至超过了整个大连高校IT类专业毕业生的人数。
作为企业,公司希望招聘到能够直接或者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的毕业生;作为毕业生,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本行业的工作单位顺利就业。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IT企业及各大外包服务企业人才缺口比较大,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而许多IT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就业困难,有的甚至根本不找本行业方面的工作。究其原因,是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综合素养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2.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1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正常的软件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型,即大量的程序员、适量的系统分析师和系统设计师、少量的系统架构师。但我国高校所培养的IT人才中有80%左右是按照系统设计师进行培养的。同时,由于实践训练不足,又使这些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比较有限。

2.2专业知识陈旧

高等院校是我国IT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力量。各院校IT人才的培养方案绝大部分是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业规范》制定的,培养方案雷同。另外,IT行业中应用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其技术更新速度基本以年为单位,甚至以月为单位。但是,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培养方案的更新根本无法跟上这样的更新速度,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更新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才需求与供应无法接轨,导致学生就业受阻。

2.3工程实践经验缺乏

IT公司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员工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缺乏工程实践能力。这一方面源于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另一方面源于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没有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在毕业设计阶段又没有得到足够的工程实践能力锻炼机会。

2.4综合素质不完善

IT人才不仅仅是程序员,而是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李未院士也曾提出,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应围绕“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方针。一名优秀的IT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由国内最大的IT人才服务中心和国内权威心理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IT从业人员心理特征研究报告”显示,IT从业人员应具备12种职业素质,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依次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诚信、主动性、理解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踏实和大局观。可见,一名优秀的IT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依靠一套教学计划、一组课程,而且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方面的作用,以便把能力培养贯论文导读:整个项目训练过程进行指导、跟踪,以便随时掌握学生对于项目需求、小组成员沟通、相互协作、项目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来源的不同,具体做法也略微有所差异。1)教师指导。教师是学生实践环节的组织者、规划者和督促者。项目训练是否能够达到如期效果,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无论项目来源是什么,教师都
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实践、沟通、团队协作能力上与就业单位需求之间存在的偏差,如何使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能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得以锻炼、提高,并得到就业单位认可,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需求,深化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并实施了以“校企合作、内外结合”为特征的实践教学模式。

3.项目训练模式的应用

在IT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项目训练模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在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用于项目训练模式的项目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按照课程群设计的、既相互独立又可灵活组合的专题训练;二是各个教师团队所研发的实际项目;三是与企业合作开设的项目实训,如CSTP职业训练基地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所提供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

3.1具体做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要有项目训练环节,我们都按照“教师指导、以老带新、全程跟踪”的指导方针对整个项目训练过程进行指导、跟踪,以便随时掌握学生对于项目需求、小组成员沟通、相互协作、项目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来源的不同,具体做法也略微有所差异。
1)教师指导。
教师是学生实践环节的组织者、规划者和督促者。项目训练是否能够达到如期效果,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无论项目来源是什么,教师都要做好项目指导工作,主要工作包括3方面的内容。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