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中国新媒体艺术背景下中国流行音乐进展目前状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18 浏览:38103
论文导读:之提升,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流行音乐产业发生巨大变化,颠覆了传统音乐产业的创作、传播与销售模式。目前,流行音乐与网络媒介相结合,共同打造出了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艺术;中国流行音乐;传播

一、新媒体的定义及特征所谓新媒体,指的是在新科学技术支撑下而产生的媒介形态。它是利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技术也随之提升,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流行音乐产业发生巨大变化,颠覆了传统音乐产业的创作、传播与销售模式。目前,流行音乐与网络媒介相结合,共同打造出了多样化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艺术;中国流行音乐;传播

一、新媒体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新媒体,指的是在新科学技术支撑下而产生的媒介形态。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新科技手段,向受众传播信息的一种全新媒介。数字技术是新媒体产生的根本保障,主要涉及数字电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7ctime.com
视、网络、网络电视等众多领域。
相对于以往的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新媒体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第一,信息以多媒体的形式产生和传播,它至少包含音乐、语音、文字、图片、图画、影像等形式,几种语言合成在一起共同形成产品,这是以前不曾出现的新形式。第二,新媒体信息是通过多平台、新技术进行传播的,包括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每个平台都有支持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能力。第三,由于多媒体,多平台和网络媒介,生产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更为集中,经营管理更为统一,传播范围也更为广泛。最后,新媒体体系拥有庞大的系统,它的经营范围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信息的传播,而且可以扩大到基于信息的其他服务领域,例如网络服务、网络音乐等。此外,新媒体并不仅仅包含现今流行的网络媒体,它还是对网络媒体和其他传统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形式的整理、融合和提升。

二、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及发展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艺术也随之走入人们的视野。简单地说,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主,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不同于以往的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是一种应用新型传播媒介的艺术。目前,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利用网络、录像、计算机、数字技术等高新科技为技术手段创作出来的作品。在新媒体艺术中,创作者的艺术观念通过技术图像来实现,画面图形成为主要表现方式,由此数码科技的发展成为新媒体艺术走进受众的桥梁。
新媒体艺术起源于欧美,兴起于20世纪末。它吸收了表现主义、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以及音乐、电影艺术的风格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模式。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与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媒体的出现紧密相连,相比于传统的油画、书法等纸质艺术,具有更为宽阔的国际化语言、便捷的技术性与即时快捷、没有地理局限性的限制等特点。
新媒体艺术还具有交互性、超文本、海量性等特点。其中交互性是新媒体艺术区别于其他形态的艺术的根本特点,它使受众从过去单纯的欣赏者转变为作品的参与者,甚至成为与创作者相提并论的组织者,打破了过去创作者与受众的隔绝的关系,因此创作出来的作品更为多样化。新媒体艺术作品不同于以往形态的艺术作品,空有更多的留白,这样就需要受众作为第二创作者根据自己独特的想法发挥想象来填补空缺,与作品本身相连。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受众不同的经历和自身条件,创作想法也不尽相同。但由于它对新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和对多种艺术门类的不同程度吸纳,造成了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之间的鸿沟裂痕,突出体现了更强烈的反叛与个性化。在20世纪的后半期,新媒体艺术几乎占据了整个国际艺术舞台,在大部分国际艺术展览中,其所占比重都领先于绘画和雕塑之类的传统媒介艺术,经过近40多年的演变,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革命出现后,新媒体艺术不断在艺术语言和观念的创新上取得突破,也将必然成为21世纪的主流文化。

三、新媒体艺术背景行音乐的突出特点

现今的流行音乐有别于传统的录音模式,流行音乐作品已经成为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它利用新媒体这一新型技术手段来创作作品,作品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几乎每首乐曲都是多种艺术门类艺术的融合,作者根据乐曲的独有特征经过整合创作出来。
新媒体艺术下的流行音乐更具科技性。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众多的艺术学科也逐渐利用新技术来完善、加快自身的发展,从摄影、电影、电视,到现今流行的多媒体与网络艺术,都体现出科技对艺术的促进作用。作为高科技最为突出的产物——计算机,更对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流行音乐角度来看,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相关配置软件的不断提升论文导读:重单曲的质量,避免因拼凑专辑歌曲数目而硬加入质量低下的歌曲,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经费。与此同时,也对新媒体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技术人员研发出更快捷方便的音乐制作、播放软件来满足大众的需要,体现了艺术对科技的反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讲,可以随意选择、组合自己喜欢的歌曲,而不用像以往必须整张唱片全盘接受,有
与丰富,流行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作曲家根据自己的意图,逐渐研发出新的操作软件,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使流行音乐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场面,个性化、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成为21世纪流行音乐的突出特征。同时,有了技术的支撑,作曲家的视野与思路更具开拓性,对音乐色彩要求更为多样化,由此作曲家继续开发出新软件以满足音乐新要求。概括说来,当今流行音乐发展离不开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四、新媒体环境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1.听众消费方式的转变

互联网的兴起与繁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颠覆了传统音乐界的盈利模式。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传统唱片产业的运营渠道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传统的音乐制作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于唱片的销售,他们首先将制作好的音乐复制到磁带、CD上,然后转给音像市场来销售,听众再从正规的音像店购买唱片。而在新媒体时代,音乐作品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由此取消了传统流行音乐产业链中的工业制造环节,传统商品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也都被淘汰。另一方面,以往的音响设备生产商也与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等新媒介设备生产商相融合。[3]
目前,新媒体下的网络音乐成为主流,它不同于唱片,人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首单曲来欣赏,不用受到唱片、专辑的制约,这就对每首单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久而久之对专辑的概念逐渐弱化,甚至出现了单曲红而专辑无人知晓的现象。对于唱片公司来讲,制作单曲的经费比唱片低很多,制作时间也可以大幅度缩减,于是众多唱片公司纷纷推出单曲或者EP来供乐迷欣赏,很多歌手就是凭一首歌曲而走红。比如2012年曲婉婷凭借《我的歌声里》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广为熟知的音乐创作歌手,并登上蛇年春晚的舞台。网络音乐单曲呈现的形式,对唱片公司来讲是个很好的途径,因为每一首歌的下载、销售情况,每一首歌观众的感受都能及时反馈,音乐制作人更加注重单曲的质量,避免因拼凑专辑歌曲数目而硬加入质量低下的歌曲,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经费。与此同时,也对新媒体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技术人员研发出更快捷方便的音乐制作、播放软件来满足大众的需要,体现了艺术对科技的反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讲,可以随意选择、组合自己喜欢的歌曲,而不用像以往必须整张唱片全盘接受,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掌控权。

2.音乐舞台多元化

新媒体中发展最为快速的莫过于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产物就是网络音乐。它的出现,满足了人们收听便捷与追求个性化的需要,通过自由下载歌曲,再拷贝到MP3等音乐设备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自己喜爱的歌曲,免于受到电台、电视台播出时间的限制、不用自己花钱购买唱片,同时还避免了随身听、CD机笨重不便携的困扰。
再者由于以前卡带、CD、VCD形式的音乐持续走低,音乐公司不得不采用新型音乐——数字音乐。有关数据表明,直到2011年,中国的无线音乐产值已经高达两百多亿,并且近些年来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随着手机、MP3电子设备以及网络在线播放、软件(如酷我音乐盒、音乐、千千静听等)的普及,两者成为当今受众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唱片公司加快与通信运营商合作的步伐,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无线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在2006年3月,中国移动在四川成都成立无线音乐基地,将其定位为移动公司唯一一个为全国移动用户提供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机构。经过6年多的发展,无线音乐基地开创了数字音乐发行模式和全新的音乐形态,并解决了数字音乐知识产权、内容监管和收费模式等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由通信运营商主导,由音乐制作公司、手机终端厂商和互联网公司组成的无线音乐产业。对唱片行业来说,无线音乐产业繁荣了音乐市场,为传统音乐产业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
此外,音乐节的出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现丰富了音乐现场演出形式,它不仅给予了歌手演唱的舞台,同时也提供给众多乐迷了论文导读:感官享受带给人们的视听冲击越发强烈。对于近几年一直处于寒冬期的流行音乐来说,音乐节的繁荣似乎只是一个热身,随之而来的全新流行音乐产业链已经悄然形成。作为21世纪音乐文化创意产业新引擎的风尚标,中国音乐节逐渐由稚嫩走向成熟。随着音乐节星火燎原,如今的音乐节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的城市名片和旅游项目。近年来,每逢大
解欣赏流行音乐的平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唱片为核心的音乐产业链逐渐断裂,以现场音乐为增长点的新型产业链正在形成,现场音乐以其丰富的感官享受带给人们的视听冲击越发强烈。对于近几年一直处于寒冬期的流行音乐来说,音乐节的繁荣似乎只是一个热身,随之而来的全新流行音乐产业链已经悄然形成。作为21世纪音乐文化创意产业新引擎的风尚标,中国音乐节逐渐由稚嫩走向成熟。随着音乐节星火燎原,如今的音乐节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的城市名片和旅游项目。近年来,每逢大大小小的假期,音乐节风潮便席卷中国。音乐节市场的繁荣发展,让已经滑到冰点的音乐产业市场重新看到了曙光。传统的音乐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风起云涌的音乐节似乎成了救命良药。

3.计算机的渗入

如今,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音乐创作领域,手机、计算机以及平板电脑作为常见的、多功能的音乐创作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我们的生活。例如在2011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的开幕式音乐会中,玛丽木村创作的《阿波罗旅程》,曲目由小提琴和交互计算机共同演奏。作品运用“迫林噪声”(Berlin Noise,广泛应用于目前的计算机图形学和动画中)技术,用小提琴与琴弓运动的音频信息来配合动画,而琴弓的运动信息则来自于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声音/音乐研究所(IRCAM)设计的增强小提琴系统。此外,玛拉·赫尔穆斯的《水鸟》是由单簧管、计算机音乐和红外传感系统而作,作曲家使用红外传感器的无线传感网络概念,用特殊的计时方式对信号处理中的频谱延迟进行处理,并不停地改变单簧管的因素。[4]简单说来,就是应用计算机来控制其他音源来完成作品,计算机逐渐成为流行音乐演奏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创作出新型的艺术作品,改变了传统音乐模式。

五、新媒体行音乐发展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发展迅速,音乐作品通过互联网形式广泛传播,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数字技术使音乐更为多元化,音乐应用更加广泛,有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到音乐。但同时因网络音乐免费试听下载、缺少合理统一的管理体系,侵权现象层出不穷,歌曲内容三俗化,再加上唱片公司与其他相关部门分利不等,造成制作经费不足,设备技术落后,这些严重阻碍了流行音乐的发展。

1.侵权现象严重

当今流行音乐最亟需解决的问题莫过于侵权。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逐渐提升,但由于网络媒介宽松的环境,人们可以免费获取音乐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还面临诸多困难。如2010年10月12日,国际唱片协会称,“骑士音乐网”未经国际唱片业协会会员公司授权,擅自向公众提供大量侵权音乐的视听与下载。不仅如此,2009年4月,滚石公司将北京万利达北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至法院,原告称,滚石公司享有《桃花朵朵开》的录音制作者权,万利达两款手机产品私自内置了以MP3格式的歌曲《桃花朵朵开》,并未得到滚石公司的授权。

2.歌曲内容娱乐化倾向

新媒体环境下,流行音乐与互联网媒介紧密结合,音乐作品的传播有了更简单更快捷的途径。互联网“零门槛、无经费”的特点为创作歌手、平民歌手等乐坛新秀提供了发展平台,使更多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再加上数码技术的成熟,音乐与图像、视频相结合,出现Flash、MV音乐作品,扩大了人们的视听空间。但由于网络产业的管理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和传播的速度,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流行音乐在发展中会受到网络艺术娱乐化的影响,以“三俗”(庸俗、低俗、媚俗)为特征的网络文化创作愈演愈烈,如近些年蹿红的歌曲《那一夜》、《狼爱上羊》、《求佛》歌词充斥暴力、、矫揉造作,曲调怪异恶搞、口水化。对此中国流行音乐协会秘书长、音乐评论家金兆钧等认为,网络歌曲已成为音乐创作中的一大景象,它内容丰富,也良莠不齐,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区分“通俗”、“低俗”、“恶俗”。对“通俗”的歌曲,应该持有宽容的态度;对“低俗”、“恶俗”的歌曲,应坚决抵制。

3.技术问题

流行音乐通过网络传播时,受到带宽的影响,会造成音质亏损和数据丢失的问题,特别由于音频文件是时间性的,数据丢失容易造成时间的中断。另外,加上传输硬件和软件的因素,比如w文件在传输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压缩,MIDI音乐的还原必须通过数字音源,音质随之会发生改变。随着人们审美鉴赏水平的提升,不仅对歌曲旋律曲调的创作提出更高要求,而且需要加论文导读:响设备、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六、结语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以自身强大的方便、快捷、低廉等特征,促使我们加快转变传统的产业方式。新媒体下的艺术融合吸取各艺术门类的精华,摆脱了以往创作方式单一的缺点,成为现代艺术最具创新、最有力的元素。中国流行音乐在此影
快音响设备、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创新。
六、结 语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以自身强大的方便、快捷、低廉等特征,促使我们加快转变传统的产业方式。新媒体下的艺术融合吸取各艺术门类的精华,摆脱了以往创作方式单一的缺点,成为现代艺术最具创新、最有力的元素。中国流行音乐在此影响下,应适时调整产业创作模式,吸收新媒体艺术提供的丰富素材,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传播力量,创作出更多品质优良的作品,开拓多元化的音乐市场,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张霞.新媒体艺术背景下的音乐发展方向探析[J].中国
报业,2011,(24).
郭丽姿.新媒体艺术鉴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
文,2010.
[3] 袁川晔.新媒体对中国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影响[J].群
文天地,2012,(23).
[4] 王鹤霏.虚拟世界追求艺术无垠——2011年北京国际电
子音乐节综述[J].音乐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