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新思路从营造班级“家文化”为核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975 浏览:26581
论文导读: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同学们在思想上能够形成更加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学习科研中相互帮助,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乐于分享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班级“家文化”应该是一种向心力,它能够紧紧地抓住每一个同学的心,而这
摘?要: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呈现出集体意识淡薄、心智成熟较晚、自我调适能力相对较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营造班级“家文化”为核心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旨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家的温暖中,找到自我价值和集体归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家文化的引导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班级“家文化”;高校学生管理

一、90后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

1.网络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90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使用拓宽了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接触新思想、接触新观念的渠道。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这对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个别学生长期地沉浸于网络世界,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造成了对人际关系的淡漠,甚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也受到了西方文化和极端民族主义者潜移默化的影响。

2.集体意识相对薄弱

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构成的“4+2+1”的家庭模式中,处于相对的核心地位,在集体学习生活中他们更渴望被关注,渴望成为焦点,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时就容易出现焦虑和失落。由于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物资方面一般不需要与其他人分享,在玩耍的过程中通常也不需要和其他人协作,所以集体意识相对薄弱。

3.道德认知强,道德实践弱,价值观取向多元化

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也容易走向极端化;他们活跃在各种网络的平台上,贴吧、微博、人人网等到处是他们的身影,在虚拟的网络中他们俨然就是一个个道德的说教者、政治改革的先驱者、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但是现实中的部分大学生,自律自觉意识相对较差,在课桌椅上乱涂乱画,考试态度不能完全端正,现实中遇到不良的现象不敢出面制止,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无动于衷。

4.关注政治,但辨别是非能力弱

90后的大学生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更加渴望自由和,对国内国际新闻事件评论热情度很高,“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朝鲜核问题”“薄熙来事件”“雷政富事件”都成为了他们常规的探讨话题。由于政治阅历比较浅,对于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的了解程度不深,所以比较容易受网络偏激言论的影响,常将个别政府官员的腐败,以偏概全的认为是社会的阴暗;将个别地方部门执政方式的不当,归结为党和国家的不作为。

5.心智成熟较晚,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

90后的大学生是物质优越的一代,享受着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物资上衣食无忧,社会磨砺的机会比较少,没有遇到过需要独立面对的挫折,这使得他们更加自信自大,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心智成熟较晚,在思想和物质上不够独立,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内心想法不愿意分享。但他们又追求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个别学生还喜欢相互攀比,这些都是心智不够成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表现,这些特点也注定了他们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集体活动的参与率和班级的整体氛围密切相关,这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打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二、班级“家文化”的内涵

班级“家文化”是指在班集体中营造的一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它能够让同学们切实地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一种自我的存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发个人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班级“家文化”是一种氛围,是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导下,在团支部的带领下,班集体所有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营造的,它应该是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对所有同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同学们在思想上能够形成更加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学习科研中相互帮助,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乐于分享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
班级“家文化”应该是一种向心力,它能够紧紧地抓住每一个同学的心,而这种力量形成的关键是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对班级的不可或缺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我存在感,进而增强了对集体活动论文导读:导员,在迷茫无助、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往往渴望得到的也是辅导员的关怀和引导,辅导员已经成为见证和引领大学生成长的主力军。在“家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辅导员应该树立既权威又具有足够的亲和力的形象。权威是指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日常的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完成,被学生信任和依赖。辅导员的权威性应该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
的参与意识,集体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班级取得的良好成绩又增进了成员的荣耀感,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集体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模式(如下图所示)。

三、班级“家文化”的营造

1.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作用,以团建带动“家文化”建设

团支部作为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应该切实担负起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任务,以定期的团组织生活为载体,在班级内开展有益于增进班级成员情感的主题活动,在班级内建立的舆论环境,鼓励同学们分享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团支部应该协助班委会将班级打造成一个大学生锻炼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让每一个同学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并在这个温馨的平台上学会“互帮互助互爱、自信自立自强”。团支部应该成为班级的文化核心、思想核心、评议中心和智囊团,在这里同学们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同建设班级大家庭。

2.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需要正能量的支撑,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也需要正确的引导。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关键就是充分利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优秀学生的标兵作用和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在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应该重视典型的塑造,树立先进典范,并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充分利用党员的正能量引导班级主流价值观,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信仰。班长、团支部书记作为班级的负责人,应该以身作则,诚心诚意为班级服务,源于:论文范例www.7ctime.com
以人格魅力打造权威性,提高在群体中的执行力。

3.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核心作用

从离开父母独立面对大学生活开始,大学生接触最多的“长辈”就是他们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在迷茫无助、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往往渴望得到的也是辅导员的关怀和引导,辅导员已经成为见证和引领大学生成长的主力军。
在“家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辅导员应该树立既权威又具有足够的亲和力的形象。权威是指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日常的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完成,被学生信任和依赖。辅导员的权威性应该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之后,学生对其产生的感激和信服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拥有执行赏罚的权利;权威性的建立还要求辅导员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时刻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塑造良好形象,在日常各项工作中尽职尽责,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客观。
与权威性相比,辅导员更应该具有足够的亲和力,这样才能融入学生之中,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地予以关心和疏导;辅导员应该定期地和学生约谈,经常性地走访学生宿舍,尽可能地拉近和学生的关系,树立并巩固自己在家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4.坚持“集体活动为主,竞赛性活动为辅”的工作方针

集体活动的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7ctime.com
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展示自我,在集体协作中形成成就感,找到存在感,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建立个人和集体的情感,产生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当然这种情感的巩固还需要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辅助。竞赛性活动为某方面才能突出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有利于典型的塑造,是班级“家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

5.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工作原则

温馨的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家的融洽和温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工作原则。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中学教育基础,因此在环境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调试能力和生活保障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大家庭的一分子,对于出现困难的同学要及时地予以帮助。奖、助学金的评定务必公平、公正、客观,特别是助学金一定要分配给最需要的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同学实行“论文导读:”是一种凝聚力,它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校园里有着“我的班级、我的文化、我的舞台、我的家”,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荣耀感和团队感,它能够让所有学生紧紧围绕在班级团支部的周围,在党团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参考文献:张童童,田?宁.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究.民
帮扶小组计划”,例如“英语一对一帮扶小组”,以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监督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予以特殊的关注;在“家文化”的理念下,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核心,每一个学生都是焦点,在这种温馨的班级大家庭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6.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作为受网络舆论影响较大,讨厌说教式教育的一代人,利用网络营造班级“家文化”,引导大学生思想发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把“人人网”“腾讯微博”等作为平台,构建班级温馨主页,记录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设计班级的班旗班徽,制定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设立温馨的“情感驿站”之类的所有同学可共同耕耘的板块;在主页上宣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努力营造班级和谐氛围。采用这些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班级的温暖,都能为成长在这样的班级中感到自豪。
四、小结
班级“家文化”的精髓是“爱”,它要求我们所有成员,在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平等互助”的班级氛围。班级“家文化”是一种凝聚力,它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校园里有着“我的班级、我的文化、我的舞台、我的家”,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荣耀感和团队感,它能够让所有学生紧紧围绕在班级团支部的周围,在党团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张童童,田?宁.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3).
彪晓红,曹?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引导策略——以西安高校为例[J].理论导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