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改变用网络转变科学课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181 浏览:81477
论文导读: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自行探索研究的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支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是实现整合的目标。

一、倾情网络,挑战传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凭借其快捷、便宜、先进、大量的优势走进了人们生活,走入课堂。网络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主动的信息追求,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知识探讨、辩论及总结的过程。它改变了书本学习的被动、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在不断发展学生探究、自学能力的今天,如何有效运用网络教学手段,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正在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既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选取信息,选择学习途径,确定学习内容和数量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的照本宣科,讲科学太多,学生探索、思考科学太少的课堂教学格局。
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如火山、地震等一些自然现象,小学生不可能进行直接观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材料和网上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增强探究能力。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二、释放时空,发掘潜能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
例如,教学《保护大自然》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要保护大自然?怎样保护大自然?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学生有的访问网站,找到“显示绿色地球村——环境保护”专页,里面有环保信息、环保知识等内容;有的访问本校网站里面的“学科资源库”中的资料,查看了环境科学图片、视频动画等;了解到“北极气候”、“杀人雾”等有关大气污染和保护的内容;有的观看了滚滚的黄河水面上漂着许许多多污染物的视频动画;有的看到了乱砍滥伐森林的图片;有的了解到“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城市的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等数据。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监看学生的学习情况,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跨越时空,自主探索,了解到人类对大自然造成的严重破坏,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
教师不应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对早已灭绝的史前动物——恐龙的兴趣特别浓,一些学生已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等途径获取了不少关于恐龙的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组织学生自己整理恐龙知识,圆学生的“恐龙”梦。先让学生到中国少年雏鹰网中的“恐龙世界”访问,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任务:寻找更多有关恐龙内容的网站,一周内去各网站领略一下恐龙世界的奇妙,每个小组考察5种恐龙的生活,从网上下载有关的文字和图片。一周后,同学们将准备好的资料带到学校,在课堂上交流。因为有了准备,整堂课中学生争先恐后发言,介绍的内容丰富多彩。这样就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凭借信息技术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有个性地探索和创建信息,多方面有效地培养了信息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网上交流,优化合作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论文导读:有,学生可以尽情浏览。查找资料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有的学生就发表意见了:“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林业专家认为,青蛙味道虽鲜,但遍体寄生虫,吃青蛙对身体有害无益。”“有的酒店把青蛙端上了餐桌,实在太可恶了。”“大洋网讯,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厄瓜多尔一种青蛙的皮肤里发现一种毒素,毒性非常强
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乐趣。这一点对农村孩子比较容易实现,可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就难了。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网络技术使教育突破了地域和时域的限制,使学习者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条件,改变被动的、被支配的、受监控的地位。资源共享,大大扩展了学习者的信息来源。
如教学《青蛙》一课,如果让城市孩子了解有关青蛙的形态特征、活动、捕食情况,对于他们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他们根本无法了解青蛙的真实生活,更无法透过青蛙去了解整个蛙类世界的精彩。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初步了解到青蛙的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青蛙的头呈三角形,前肢短,后肢长。然后充分考虑学生在能力、性格,以及理解方面的差异,有意识地采取“分层协作”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教师出示的思考题,再到教师制作的课件中查找相关资料。点击课件中的“音像资料”,就可以自由选择图片、动画、录像等内容观察青蛙的生活;点击课件中“拓展性阅读”,就可以进入蛙类生活的资料库,蛙类的“衣、食、住、行”乃至趣闻轶事无奇不有,学生可以尽情浏览。查找资料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有的学生就发表意见了:“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林业专家认为,青蛙味道虽鲜,但遍体寄生虫,吃青蛙对身体有害无益。”“有的酒店把青蛙端上了餐桌,实在太可恶了。”“大洋网讯,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厄瓜多尔一种青蛙的皮肤里发现一种毒素,毒性非常强,经调制后可以作为止痛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科学奥秘,共享研究资源,从中体验科学的乐趣,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这样,网上交流不受课时的限制,让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放大学生探究的结果,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充电”,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中止。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在这种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网络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毫无约束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都有表现自己、发展个性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