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散文散文教学心得摭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63 浏览:7914
论文导读:
摘 要: 在高中教学阶段文学类文本阅读从高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散文和小说两大板块,对于小说的阅读教学来说,做题时要注重小说的写作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因为这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在散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散文主旨必须先把握时代的大背景。
关键词: 散文 主旨 情感 时代背景
我们比较熟悉的散文名篇如杨朔的《荔枝蜜》和茅盾的《白杨礼赞》都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2012年南京盐城三模《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就和“”那段历史有关联,“”中阴霾伴随着成长,澄澈明净的天空只是梦想。细细研究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及质检题就会发现现在考察的散文和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考察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一、传统文化,传统文明

2006年江苏高考题《一幅烟雨牛鹭图》表达的是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一种眷恋及其终将消失的一种惋惜和怅惘之情。2011年南通三模散文《稻草人》,出题者在文章的最后注明文章选自《雨花》1995年一期,其实正是暗示做题人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那时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一贯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村人一时找不到生活方向,心理极其复杂,作者以稻草人为表达主旨情感的载体,通过父亲、侄子和我三代人在稻草人的存废问题的态度上的不同表达年老的一代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年轻的一代新的思想观。2011年南京模拟散文《麻鞋之歌》借清水麻鞋这个载体表达对清水这片土地的尊重,对麻的尊重,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对传统的农业文明的尊重,对传统的手工业文明的留恋与尊重。2010年无锡调研卷冯骥才的《羌去何处》写了羌族遭受巨大的灾难后,如何重建家园,重返家园,羌文化遭到毁坏后,如何将其修复、整理、保护和传承下去,表达作者对羌民族生活、羌文化保护方面深深的思考和担忧之情。2011年全国卷《针挑土》写的是作者对黑妮等志愿者致力于湘西的民族手工艺刺绣的传承及努力使其走向世界舞台的尊敬赞美之情。

二、对现实问题的忧思

2009年江苏高考题《上善若水》,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借古喻今。2010年重庆卷《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借两只鸟筑的巢高高地悬在高空,人类的头顶之上,表达作者的情感:饱受良心的责备,担心自然的报复。主张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亲近自然,善待生灵。散文《江南无雪》借自己童年有美好的雪景可赏,而现实中江南无雪,儿子无雪可赏,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及孩子成长的环境的忧思。美好的雪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人生情趣,雪夜访友的雅兴只能在想象中出现了。2012年苏州三市二调夏立君的《一个人的仪式》借抗清失败就义的民族英雄夏允彝和夏完淳父子的墓园只有作者一人祭拜的冷清,表达作者为无人拜谒英雄而痛心,为人们漠视英雄而悲伤的情感,对当今人们追逐经济利益,追逐热闹的行为进行否定,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公正地认识评价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2009江西高考张炜《木车的》,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木车的”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对“木车的”的憧憬之情,表达了对现代人心灵现状缺失的忧思与批评。

三、人文情怀,人生感悟

2011年苏北四市质检卷《金色的飘落》就是借银杏叶的飘落来表达对人生的诸多感悟。《帕斯卡尔的芦苇地》中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至上的今天,人们应该从种种虚浮功利的中解脱出来,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地把握生命的节奏,以此净化升华灵魂。林清玄的美文《木鱼馄饨》写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以在深夜卖馄饨为生,不愿有失人格尊严选择了木鱼,以便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呼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过着平淡朴实而又保持自己尊严的生活。作者透过现实生活感受到了老人平凡的生活美、人情美,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明白了感受生活中的美同样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正如林清玄所说:“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志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

四、心灵的回归,精神的家园

马国福的《跟着炊烟回家》写了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中精神疲惫时故乡于一个人精神的意义。作者以炊烟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可以慰藉思乡怀亲之情。在城市中遭到挫折时,从中汲论文导读:整的,深山夜读,追求学问的过程正是作者挖掘、发现、探索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作者的生命变得更加完美,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生命,拓宽了灵魂的家园的意义。五、作家生存环境对他的影响,知人论世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双腿截瘫,在地坛中多次对命运发出叩问,终于想明白了生与死的问题,写出了《我与地坛》,这
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周国平在《记住回家的路》中写了现代人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陈芳明的《深山夜读》被很多人称为生命散文,是对生命的体验和创造。作者远离喧嚣的尘世,把自己锁在深山的书房中潜心夜读,对阅读的孤独有着独到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过程正是作者思索人生、体验生命的过程。作者认为生命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深山夜读,追求学问的过程正是作者挖掘、发现、探索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作者的生命变得更加完美,实际上就是在创造生命,拓宽了灵魂的家园的意义。

五、作家生存环境对他的影响,知人论世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双腿截瘫,在地坛中多次对命运发出叩问,终于想明白了生与死的问题,写出了《我与地坛》,这是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更是无数处于生活困厄之中者的心灵鸡汤。诺贝尓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的创作背景基本上都是取材于他的故乡东北高密村,他把自己的文学作品称之为“地瓜文学”。著名作家迟子建很小的时候生活在漠河的北极村,其作品《寒冷的高纬度》、《伤逝之美》无不体现了故乡在其心灵中打上的深深烙印。
学生如果对散文常考的主旨情感的类型心中有数,在具体解读某一篇文章时就可以向其靠拢,这对学生从全局把握文章是大有益处的。当然多阅读多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至关重要的,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共同努力,做有心人,真正体味到散文的美妙之处。
参考文献:
2006—2012各地高考题.
2010—2012各地质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