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汉语以“”字滥用看翻译中汉语西化不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06 浏览:16668
论文导读:hepeopleImet.关于我访问的一些地方和遇见的一些人有许多奇妙的故事可以讲。(3)Shewaorcedtofaceuptoafewunwelcometrut12下一页
摘 要:初涉翻译者,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译病。其中,最常见和最容易犯的译病便是“的”的不休了。“的”的滥用不仅仅是初涉翻译者存在的问题,就连一些翻译大家也同样不能避免。对此,笔者希望通过“的”字滥用的例子,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一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使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尽量避免汉语西化现象。
关键词:“的”的不休 英汉对比 汉语西化
在翻译过程中,一遇到形容词就加一个“的”字,这似乎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做法。遇到形容词时,尤其是遇到常用的简单形容词,译者很少会做一番转化,以避免清一色的“的”。这种情况,一个或者两个“的”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英文本身的修饰成分很多,而译者自己又不明汉语的简洁之道,陷入“的”的不休就在所难免了。“的”的不休现象的出现难道仅仅是因为该字是一个常用字,人们习惯用它这么简单吗?汉语中的常用字很多,如“了”“着”“们”“地”“得”等,但为什么这些字没有出现典型的滥用现象呢?笔者以为这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一、“的”字滥用的原因

首先,英汉字典对“的”的滥用要负一部分责任。打开任何一本英汉字典,包括现在网上流行的“有道字典”“金山词霸”等,不难发现,只要是一个词可以作形容词用,该词之后一定是一连串的“的”:例如“delighted”意为“高兴的,欣喜的”;“angry”意为“生气的,愤怒的,狂暴的”;“bright”意为“明亮的,鲜明的,聪明的,愉快的”;“dizzy”意为“眩晕的,使人头晕的,昏乱的,心不在焉的,愚蠢的”(有道词典)。“查英汉字典的人,也就是一切读者,在这种‘的话语’天长地久的洗脑下,当然也就习以为常,认定这小小‘的’字是形容词不可或缺的,胎记一般不朽了。”(P186-187)
其次,“的”字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一般人想到“的”,第一反应为它是跟在形容词后面的一个词,殊不知,“的”的用途很多、很广。请看在线《新华字典》对“的”的部分解释:
【助】
①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②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代】
①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
②“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③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
④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⑤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⑥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口],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除了这些常用的解释之外,在古文中,“的”可以当名词,例如“众矢之的”“无的放矢”;可以当副词,意为“确实、实在”,例如秦观《淮海集》“不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7ctime.com
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也可以当形容词,意为“恰当、合适”,如《西厢记》“启朱唇语言的当。”
小小一个“的”字,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和用法,难怪人们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翻译,都钟情于它。现在,很多人连“的”“地”“得”都不区分了,一律都用“的”代替,这样一来更加剧了“的”的不休现象。

二、从英汉对比角度看“的”的不休现象

翻译过程中,若频繁出现“的”的不休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译者不清楚英汉语言的区别在哪里。无视英汉之区别,便容易被英语牵着鼻子走,深陷英语句式中不能自拔,“的”字的滥用便不足为奇了。下面我们看三个例子:
(1)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A字式的尖楼阁里。(徐志摩译《巴黎的鳞爪》)(P3)
(2)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
关于我访问的一些地方和遇见的一些人有许多奇妙的故事可以讲。
(3)She was forced to face up to a few unwelcome trut论文导读:
hs about her family.
她不得不正视有关她的家族的几个尴尬的事实。
例(1)是中国译坛上一个比较突出的反面例证。论汉语与英语的素养,身为剑桥大学的知名诗人徐志摩做翻译本应该是“绝对得心应手”的。但徐译之佶屈聱牙着实令一代又一代热爱他的诗文的中国读者始则瞠目结舌,继而顿足叹息,好端端一位极有才华的诗人竟然沦为如此蹩脚的翻译匠!(P3)例(2)、例(3)进一步表明,如果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不顾汉语自身的特点,紧紧跟随英语句式,势必会造成译文的冗长复杂、晦涩难懂。吕叔湘(1980:156)指出:“汉语的定语只能放在前面,就不便很长。定语长了,听的人(或读的人)老在惦着那个被修饰的名词,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就要着急,也容易疲劳,搞得不好还会‘迷路’。英语的定语从句放在后头,说的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已经在前面交代了,听的人就不着急了,因此英语里的定语从句可以拉得很长。”
“英语的定语只能放在后面”“汉语的定语只能放在前面”这便指出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英语句子呈现句首封闭、句尾开放的特征。修饰语、插入语可以后置,又有关联词与被修饰语连接,句子可以不断向句尾扩展和延伸。例如:
(4)基本句:This is the cat.
向后延伸: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