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中国论中国钢琴艺术多元化创作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347 浏览:59669
论文导读:国多元化的钢琴创作在世界钢琴界的方法。一多元化创作的现状中国钢琴艺术的创作之路走得实在艰难。前期的创作基本处于巨大的政治限制和压力之下,钢琴作曲家们想要自由创作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20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钢琴艺术的创作也从此开始了多元化的进程。中国钢琴作曲家们致力于钢琴创作上的创
摘要 钢琴,是源起于欧洲的一种高雅音乐艺术。中国的钢琴之旅已经进行了近一个世纪,但中国钢琴创作真正开始走向新生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优秀的钢琴作曲家已经将钢琴创作推向了多元化的境地。多方面的创新使得中国钢琴有了更广阔和坚韧的生命力。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钢琴艺术的多元化创作,从而让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和喜爱中国的钢琴艺术。
关键词:中国 钢琴艺术 多元化 创作
:A
钢琴,源起欧洲,素来就有“乐器之王”的美誉。一方面,由于它音色高贵优雅、音符婉转流畅,如诗如画、深具美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钢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那些伟大的耀眼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们,是他们让音乐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和动人心弦的力量。
当下,中国已有不少钢琴演奏家屡次在国际上斩获大奖,得到了东西方钢琴界的一致认可。钢琴在中国也成为了很多人学习的艺术课程。然而,中国在钢琴创作方面的名声却远远不如演奏方面的名声响亮。可以说,中国的钢琴创作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真正的新生开始于改革开放。经过一代代钢琴家的努力和创新,中国钢琴艺术的创作日渐成熟,并更加多元化。下面,笔者就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多元化创作现状进行分析,再对钢琴艺术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最后提出推广中国多元化的钢琴创作在世界钢琴界的方法。

一、多元化创作的现状

中国钢琴艺术的创作之路走得实在艰难。前期的创作基本处于巨大的政治限制和压力之下,钢琴作曲家们想要自由创作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20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钢琴艺术的创作也从此开始了多元化的进程。中国钢琴作曲家们致力于钢琴创作上的创新与文化融合,大致在主题内容和创作技法两大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和创作。
1 创作主题内容的融合性增强
“”之后,文学上开始出现了多样性的特点,各种文学流派兴起。而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也重新被重视起来,这样的情况也影响到了钢琴艺术的创作。钢琴创作主题的融合性明显增强,并在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钢琴创作在此基础上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特征。
首先,钢琴创作主题与文学的融合与借鉴。在钢琴创作的新时期,文学中的许多概念都被借鉴到了其中,如诗歌中的“意境”一词,就变成了钢琴创作新的指导方向。寻根文学的兴起,让钢琴创作也走向了复调主义,更注重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例如,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试图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神韵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在其作品《他山集》中的各个乐章之前都有引导主题式的诗歌,就连该部作品的命名都源于《诗经》名句。他还有立足于中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贺的诗歌创作而写的《梦天》等钢琴曲。林华先生也有《司空图24诗品曲解集注》的创作等。
其次,钢琴创作主题与其它艺术形式的融合。由于艺术之间与生俱来的共通性,不少作曲家从其它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扩宽了钢琴创作的主题。如汪立三先生的《东山魁夷画意》就是从名为东山魁夷的著名日本画家的画作中获得灵感而写作的组曲。而有的钢琴作品则是融合了中国古典乐器、戏曲、民族音乐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进行的创作。如陈怡女士以侗族古老的舞蹈作为创作主题,融合京剧、民歌等音调创作的中国著名钢琴曲《多耶》。
最后,钢琴创作主题与哲学思想、数学理论等的融合。哲学思想能够放进钢琴创作中吗?世界顶级钢琴家贝多芬就证明了钢琴创作与哲学的结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中国的钢琴界也并非没有这样具有深刻创新意识的作曲家。赵晓生先生就在《周易》的启发下,自创了一套以钢琴曲《太极》为代表的作曲系统。而数学理论应用于钢琴创作看上去似乎不可能,但彭志敏先生就曾用数学方法创作了《风景系列》的钢琴曲。
这些都是中国钢琴作曲家们对钢琴创作主题的拓宽,这些创新式的钢琴作品让中国钢琴创作的主题更显多元化,且拥有更强的生命力。
2 创作技法上更大胆的革新
除了在增强主题内容的融合性,积极拓宽创作主题的范围也体现出作曲家惊人的创造能力和中国钢琴艺术创作多元化倾向,在创作技法上的大胆革新也彰显了中国钢琴创作者的魄力和决心。
首先,创作元素民族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艺术,作为后进者的钢琴创作也在积极向民族化靠拢。如民族调式被广泛应用到了钢琴创作当中,使得钢琴乐曲的旋律更加丰富多彩。不少诸如《新疆舞曲》、《火把节之夜》之类的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风格加入创作中,让中国的钢琴作品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特色。再如,民族和声也被作曲家引入钢琴创作之中,《多耶》的核心音调是经过提炼后的合唱中的“呀多耶”音调。经过改编的《夕阳箫鼓》则通过四度和五度的和声达到和谐动人、意味悠远的目的,并成为了中国钢琴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
其次,创作手段创新化。创新,是艺术进步之魂。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多元化也是创新的结果之一。随着钢琴创作的发展,传统的五论文导读:钢琴曲不熟悉,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几乎没怎么接触过中国式钢琴曲。中国杰出的钢琴演奏家们即便不亲自进行新曲创作,也可以在每次的演奏会上都融入一些中国元素,让演奏模式也变得多元化。或者在自由独奏的时候,进行一段精彩的中国式复调乐章的演奏,通过巧妙的接合处理,既让听众不感到突兀,又能享受到不一样的美妙音乐。或者
声谱系不再是唯一的创作模式,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引入音乐创作之中。如前文所提及的《太极》,实际上就是赵晓生先生通过自创的作曲手法完成的一部优秀作品,乐曲分成八个段落,源于隋唐以来的传统曲式,却又包含隐性奏鸣曲式的特征。而在邹向平先生的《侗乡鼓楼》中,就展现了侗族音乐天然的多声因素,诸如平行二、四、五、八度,并进行称腔的持续长音与展现装饰多声部的分和多变,也有自然的、游离的转调现象。
最后,创作技巧中西合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钢琴曲作家纷纷开始借鉴和学习西方尤其是欧洲的创作技巧和方式方法,让钢琴创作有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和可能。例如,汪立三先生就利用古欧洲的复调风格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韵味创造的中国式复调新风格,以及利用十二音体系与五音调系的融合对钢琴创作技法进行了大胆革新。而《牧童短笛》作为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老先生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复调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创作结合的经典钢琴小品。 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7ctime.com
从以上看来,我国钢琴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创作各方面的中西结合化以及民族特色化。正因为民族特色的加入,让我国的钢琴艺术更加趋向平民化,一改在西方音乐界高高在上的贵族形象,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学的一种艺术。

二、钢琴艺术创作的问题

在中国所有的钢琴作品中,享誉国际的乐曲实在屈指可数。一提起钢琴,大多数想起的都是在世界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音乐家们。诚然在如今钢琴越发普及的情形下,诸如孔祥东、朗朗、李云迪之类的中国钢琴演奏家也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并争相模仿的对象。但中国钢琴的创作却远远不如演奏来得乐观。
首先,演奏水平与创作不相挂钩。无论是贝多芬、肖邦,还是李斯特、舒曼等钢琴家们,他们在拥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之外,还拥有惊人的音乐创造能力,写作了无数任时光沉淀终不会被音乐界淘汰的优秀作品。这些钢琴前辈们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模范作用,但是中国的钢琴界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拥有高超演奏水平和名声的演奏者们往往没有自己创作的钢琴作品,而在积极创作中国人自己的钢琴曲的人却往往不被大众熟知。
以朗朗为例,他在古典音乐方面的演奏技巧确实高明且有灵性,也可以说他每一次的演奏都是对演奏作品的创新,但他在钢琴曲的写作方面却几乎没有动静。因此,朗朗顶多算是优秀的钢琴演奏家,而不是伟大的钢琴家。如果朗朗能够创作出优秀钢琴作品,那么就会轻易带动中国钢琴艺术创作的风潮,促进其多元化的发展。
其次,创作时太过偏重中国民族特色。虽然创作中弘扬中国民族艺术特色一直是笔者倡导的态度,且中国民族特色也是构成中国钢琴艺术创作多元化的重要部分。但过犹不及。这里首先要看到钢琴在中外音乐界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在国外,钢琴就是一门高雅艺术;而中国却想要将它变成一种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的艺术。大众这个概念实在有些宽泛。大众都喜闻乐学的,往往就是雅俗共赏的,带有自己熟悉的艺术特征的。而太过于民族化的钢琴曲为什么很难在世界钢琴界立足,一来是中外对待钢琴的态度不一;二来是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国外的宣传力度和接受程度还没有达到让外国人顺利理解和喜爱中国式钢琴乐曲其中的民族化奥妙的程度。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前提也要是世界都能接受和理解的。多元化创作,并不是靠简单元素拼凑的,而是真正巧妙地安排各种元素的比例,让人在感到新奇的同时,又毫无违和感。中国钢琴创作想要满足中国人对钢琴艺术的追求,而事实上中国的钢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练习的又往往是世界名曲,除非学生自己感兴趣,否则很少接触到中国人自己的钢琴曲。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创作推广

刺激中国钢琴多元化创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中国人的乐曲推向世界,让更多人理解、接受并渐渐喜欢上中国式钢琴曲。如何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创作进行推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其一,让中国知名钢琴演奏家引领创作风潮和提高国外听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真正好音乐的魅力是无国界的。外国人对中国钢琴曲不熟悉,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几乎没怎么接触过中国式钢琴曲。
中国杰出的钢琴演奏家们即便不亲自进行新曲创作,也可以在每次的演奏会上都融入一些中国元素,让演奏模式也变得多元化。或者在自由独奏的时候,进行一段精彩的中国式复调乐章的演奏,通过巧妙的接合处理,既让听众不感到突兀,又能享受到不一样的美妙音乐。或者在演奏会上演奏一曲中国钢琴曲,通过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给听众一场听觉盛宴。论文导读:
或者在世界级的音乐厅举办一场专门的中国钢琴曲演奏,在演奏单上将每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以及中国元素及特色都进行简洁明了的描述。也可以通过演奏家联合演奏会的方式,通过对话式的钢琴演奏方式,让国外观众对中国钢琴曲有个全新的认识,并渐渐被其魅力吸引。
其二,西方技法是引入,中国民族特色是关注点。在向国外输出中国钢琴曲的时候,不妨通过其中包含的西方技法等听众相对熟悉的东西作为情绪和情感引入。再打破听众常有的音乐知识和观念,彰显出中国民族特色,给听众新奇而刺激的感受。当然,也可以先向国外的著名钢琴家进行一个推荐,依靠中西合璧的特色,吸引他们自己去感受其中的魅力。如果能够成功引起这些人的注意,他们无论是在业内还是对听众的宣传作用无疑都是让人信服的。借他人之手,来加大中国式乐曲的推广力度,未必不是一桩美事。关键是,如何保持中西技法之间的比例,使其恰到好处,让那些大师们为之动容和惊叹。
其三,在中国的钢琴教学中重视培养中国钢琴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钢琴学生,他们对于中国钢琴艺术的多元化创作的作用不可小觑。一方面,他们将来可能会成为钢琴创作的一员;另一方面,他们是推广中国式钢琴曲的主力部分。让这些学生意识到中国也有动人的钢琴曲,并且在各种比赛中愿意选择中国式的钢琴曲,是很重要的。当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钢琴多元化创作及其推广时,这庞大的力量会引起世界的关注,甚至引发中国式多元化钢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琴曲的学习热潮。
四 结语
随着钢琴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钢琴家们也在对钢琴创作多元化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将钢琴这门音乐艺术推广给更多的人,将中国特色的钢琴曲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中国钢琴作曲家在多元化创作上的胆识和创新精神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是十分可贵的。随着中国民族文化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中国式的多元化钢琴创作会被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
参考文献:
尹新春:《中国钢琴音乐多元化的发展与需求》,《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期。
张靖:《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创作多元化状况论析》,《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3] 曹承伟:《关于中国钢琴多元化发展的思考》,《黄河之声》,2012年第1期。
[4] 张岩:《20世纪后期中国钢琴艺术的多元化创作》,《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24期。
[5] 徐科锐:《贺绿汀音乐美学思想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作者简介:文丽明,女,1975—,云南曲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钢琴,工作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