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火焰预混旋流燃烧室污染物排放性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08 浏览:146580
论文导读:数Sn对NOx排放的影响58-59

3.4.2旋流数Sn对CO排12下一页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环境污染不足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而且世界各国对限制环境污染排放的相关法律越来越严格,燃气轮机污染物排放的不足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开发探讨新的低污染排放技术已经成为燃气轮机技术进展的主要方向。本论文设计建立了一套预混燃烧特性实验探讨平台,并针对管内预混燃烧行为,进行了污染物排放特性和火焰形态特点的实验探讨。采取丙烷作为实验气体燃料,考察了过量空气系数a、预混燃气平均速度v、预混管道长度L、预混管道长径比L/D和旋流器旋流数Sn对污染物排放(NOx、CO、UHC)特点和燃烧火焰形态的影响规律。通过探讨可从获得从下主要结论:(1)过量空气系数对气体预混燃烧的尾气污染物排放和火焰结构的有较大影响。将预混过量空气系数制约在1.1从上可从同时降低NOx、CO和UHC的含量;(2)增多燃气平均速度会造成燃料和空气在预混段混合时间减少,燃料与空气的预混均匀性降低,导致NOx排放大量增多,CO和UHC的排放量亦随着燃气平均速度的增大而增多;(3)降低燃气平均速度的前提下,增多预混段的长径比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在L/D8之后,继续增多预混段长度对NOx排放量的影响明显性逐渐下降。(4)强旋流可从增强旋流燃料—空气均匀预混效果,能够使NOx排放迅速降低。但CO和UHC排放量有小幅增多。关键词:贫燃预混燃烧论文NOx论文旋流论文火焰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摘要4-5
Abstract5-6
目录6-9
1 文献综述9-28

1.1 探讨背景和作用9-12

1.2 污染物的组成和生成机理12-15

1.2.1 NOx生成机理12-14

1.2.2 CO 生成机理14

1.2.3 UHC 生成机理14-15

1.3 燃烧室制约污染物排放发展15-19

1.3.1 常规的低污染燃烧技术16-18

1.3.2 燃烧室制约 NOx技术18-19

1.4 预混燃烧制约 NOx排放19-21

1.5 燃料-空气均匀预混的探讨发展21-25

1.5.1 燃料-空气均匀预混对预混燃烧室的影响21-23

1.5.2 燃料-空气非均匀预混的影响因素23-25

1.6 本论文主要探讨内容从及案例25-28

2 实验体系搭建与燃烧室结构设计28-44

2.1 实验平台的搭建28-29

2.2 实验测试体系29-31

2.1 温度测量29-30

2.2 压力测量30

2.3 空气/丙烷流量测量30-31

2.4 尾气组分测量31

2.3 数据/图像采集体系31-33

2.3.1 数据采集体系31-32

2.3.2 图像采集体系32-33

2.4 实验装置运用33

2.5 实验历程注意事项33-34

2.6 燃烧室结构设计34-39

2.6.1 燃烧室的性能选择34-35

2.6.2 矩形燃烧室设计点选择35-36

2.6.3 预混段尺寸设计36-37

2.6.4 燃烧室总体尺寸设计37-39

2.7 旋流器的设计39-42

2.8 燃烧室的性能验证42-44

2.8.1 燃烧室容积校核42-43

2.8.2 回流区大小校核43-44

3 均匀预混燃烧污染物排放实验探讨44-64

3.1 过量空气系数 a 对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44-48

3.

1.1 过量空气系数 a 对 NOx排放的影响44-46

3.

1.2 过量空气系数 a 对 CO 排放的影响46-47

3.

1.3 过量空气系数 a 对 UHC 排放的影响47-48

3.2 燃气平均速度 v 对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48-53
3.

2.1 燃气平均速度 v 对 NOx排放的影响49-50

3.

2.2 燃气平均速度 v 对 CO 排放的影响50-52

3.

2.3 混气平均速度 v 对 UHC 排放的影响52-53

3.3 预混长度 L 对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53-58

3.1 预混长度 L 对 NOx排放的影响53-55

3.2 预混长度 L 对 CO 排放的影响55-56

3.3 预混长度 L 对 UHC 排放的影响56-58

3.4 旋流数 Sn 对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58-62

3.4.1 旋流数 Sn 对 NOx排放的影响58-59

3.4.2 旋流数 Sn 对 CO 排论文导读:新点735.3对后续工作的倡议和今后探讨方向的展望73-75参考文献75-7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状况77-78致谢78上一页12
放的影响59-60

3.4.3 旋流数 Sn 对 UHC 排放的影响60-62

3.5 本章小结62-64

4 实验中的燃烧火焰形态64-72

4.1 火焰传播机理和火焰形态64-67

4.

1.1 预混火焰形态64-65

4.

1.2 部分预混火焰形态65

4.

1.3 扩散燃烧火焰形态65-67

4.2 气体燃料的预混燃烧67-70
4.

2.1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火焰形态67-69

4.

2.2 不同预混长度(L/D)条件下火焰形态69

4.

2.3 不同燃气平均速度(v)条件下火焰形态69-70

4.3 本章小结70-72
5 结论和展望72-75

5.1 主要结论72-73

5.2 本课题的创新点73

5.3 对后续工作的倡议和今后探讨方向的展望73-75

参考文献75-7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状况77-78
致谢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