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改良艾捷克制作(下)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71 浏览:72280
论文导读:
艾捷克,历史悠久的弓拉弦鸣乐器。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伊朗、伊拉克、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的民族音乐中广泛使用,展现着各地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以古老的刀郎艾捷克为原型并结合小提琴的制作方法创制出一种新形制的艾捷克,称为“改良艾捷克”,广泛使用于新疆各地。本文中,笔者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实地调查为基础,运用民族音乐学、乐器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重点论述制作改良艾捷克的使用材料及制作方法,阐明改良艾捷克制作工艺体现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对当代维吾尔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改良艾捷克制作材料制作方法

一、琴杆的制作方法

同样将整块的黄杏木料切割成比琴杆实际尺寸大的立方体木块。之后放到削木床上加工,削木床固定木块的可旋转钻头形状独特,左边像抓手的部分可将左侧木块牢牢固定,抓手中间有个凸出钻芯,方便木块随电流快速旋转。旁侧还有一个推挡木块的三角形挡铁,以免快速旋转时木块旋出。热师傅先用自制半圆形凹槽刻刀将木块刨成圆柱形木块,再按模板尺寸用尖头刻刀削出琴杆的大致形状。为了尺寸更加精确,在削刻过程中随时都要停下来用金属把尺卡扣标准琴杆的尺寸。琴杆前端的指板较平直,要用自制铁质刨子刨出稍圆的弧面,后端呈圆弧状,方便持琴者抓握,琴杆底端固定在共鸣箱上的部分,内部呈圆弧状,需要用自制的圆头小刻刀不断削刻;外部凸出的部位先大致锉出形状,待与共鸣箱固定时再仔细调整尺寸。

二、琴头和底柱的制作方法

琴头和底柱的制作方法与琴杆一致,但琴头和底柱上均要刻出类似伊斯兰建筑顶部的形状,琴头上面的装饰部分较窄,越靠近低端越宽,这既是伊斯兰教对维吾尔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也体现出维吾尔人对美的不懈追求。

三、拉弦板的制作方法

拉弦板起到固定琴弦底部、连接共鸣箱和底柱的作用。拉弦板上半部分要开出拉紧和固定琴弦低端微调钮的作用,下半部分连接底柱。拉弦板的多重作用使其形状比较复杂,先切割成立方体木块,拉弦板尺寸较小所以师傅用自制的弯头砍出尺寸。拉弦板上部用自制小型钻头钻出四个装琴弦微调钮的小孔,小孔上端用自制锯锯出四条安弦的缝隙。由于琴弦的制作方法、材料及定弦方式均与小提琴一致,所以拉弦板这一部分的制作方法完全采用小提琴拉弦板的制作方式,只是材料上维吾尔人选择了更适合和更方便取得的黄杏木。拉弦板中部削成圆弧状与前共鸣箱相连,底端锉成圆面方便安装底柱。

四、蒙蟒皮并粘和前后共鸣箱

在将琴杆及拉弦板都安装到前共鸣箱后,就该蒙置蟒皮了。先将干蟒皮泡到凉水里,大约3个小时蟒皮变软后蒙到后共鸣箱上。将鱼胶厚厚地涂抹在前共鸣箱上粘合蟒皮,再在蟒皮四周用小铁钉钉进共鸣箱四周固定。然后用自制固定工具将前后共鸣箱与蟒皮固定好。这个工具可说是热师傅首创,其尾部有一个可转动旋钮,中间有一个铁制的圆盘,圆盘下有一圈短小的铁柱用来勾住绳子,在顶端部位是一个小的圆形平面,平面上有一块较厚的圆饼状木头,木头上一般放置一块柔软的毛皮顶住后共鸣箱,这样不容易伤到共鸣箱。在前共鸣箱面板部位横放一块木条后用很多绳子不停地从工具的铁柱上穿过缠绕在木条上,直到将前后共鸣箱牢牢缠住,再将工具底端的旋钮用力拧到拧不动为止。在这个过程中,鱼胶已经有些干了,热师傅用电吹风使鱼胶变热,待胶变软后,再拧动旋钮,多次重复,待四周的胶干透后将固定蟒皮的铁钉拔掉。用橡胶软头敲蟒皮能快速弹起并砰砰作响时,证明胶已干透,大约要放置24小时再将工具去掉。

五、掏制音窗

音窗在面板右侧,制作时在面板上分别划两条横、竖中心线,舌形音窗最上方左边孔距竖直中心线0.5厘米,右边孔与左边孔高度一致,两孔相距1.2厘米。音柱下方还要开一个支撑音柱的小孔,孔在横置中心线下方0.5厘米处。音窗用自制的锯齿细小的锯子锯出,两侧平直,下端呈圆弧形,像舌头伸出的形状,人们也形象得称它为“舌形音窗”。当问到为什么在这个位置开音窗时,热师傅说,这是经过多次尝试才确定下来的,是他的宝贵经验。

六、制作音柱

音柱主要起到传导振动的作用。维吾尔族古老的刀郎艾捷克内部没有音柱,改良艾捷克借鉴了小提琴的制作方法,并根据维吾尔族艾捷克的形制特点制作。改良艾捷克的音柱与小提琴的音柱都使用松木制成。先将木料锯成块状,再按尺寸削出圆柱形轮廓。顶住舌形音窗小孔位论文导读:
置的顶端削得很小,一般人很难发现,这样也比较美观;支撑蟒皮那端较宽,受力面扩大便不容易顶破蟒皮。音窗制作好后要用小木条支撑放置,这样做是为了使音柱方便将音窗顶出,使琴体音量更大。这一点可说是不同于任何乐器的制作方法,它体现出维吾尔人在改良艾捷克制作方面做出的贡献和精益求精的制作精神。先把音柱粘合在音窗上再蒙置面板。为了使面板与前共鸣箱粘和得更加牢固,还会采用捆绑布条的方法固定。

七、出音孔、支架的制作

除了前共鸣箱的面板上有一个舌形音窗之外,为了使琴体更好得配合琴弦振动,使共鸣更好,音量更大,改良艾捷克还需要数个音孔。在前共鸣箱上按照中心线的位置向外均匀钻出42个出音孔,后共鸣箱的最中心位置有一个出音孔,分别向4个角度各钻一个出音孔。有时会把四个孔作成条状,非常像散发光芒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7ctime.com
的太阳形状,这也是维吾尔人审美趣味的体现。
在底柱下端安置的支架用弯曲的黑色的牦牛角制成,将这个牦牛角用螺丝钉固定在底柱底部。牦牛角向外弯曲,琴体直立时,呈弯眉状。前面提到使用牦牛角是维吾尔人游牧文化的体现,制成月牙形一方面是方便放置在腿上,另一方面又与伊斯兰教建筑顶部的月牙形相吻合,这是维吾尔族群符号的象征。
八、在琴体表面镶嵌骨制花纹
在琴体镶嵌骨头的制作工艺,是维吾尔族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制作工艺。花纹呈黑白两色,白色的使用生骆驼肉上剔除下来的肋骨制成,黑色的用黑牦牛角制成。由于骨头和牛角的质地非常坚硬,所以先将它们用机器切割成大概0.1~0.15厘米厚的条状;再把条状的骨头和牛角用小刻刀切割成三角状的小颗粒。现代工具的使用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在琴体上装饰兽骨等装饰物的传统却非常久远。之后将这些黑白颗粒组合成不同的维吾尔族传统花纹。琴体表面的小凹槽用一种自制圆形钻头钻出,将骨头及牛角组合成不同形状之后先填塞进凹槽。在琴头、琴轴、琴杆、共鸣箱、拉弦板、底柱部分都装饰有形状各异的漂亮骨制花纹。
九、小结
改良艾捷克的制作工艺在保留了维吾尔人传统审美习惯和观念的同时,无论是在制作材料的选择,还是在制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上,都很大程度地受到小提琴制作方法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了国内较先进的民族乐器制作工艺的影响,这些都体现了交通的便利、信息的发达,富足的物质生活给在城市中发展的维吾尔族改良艾捷克制作工艺带来的巨大变化。现代化的制作工具,科学规范的制作方法,华丽复杂的装饰性外表,是这一时期特别是城市中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工艺发展的新趋势。